 鲜花( 3)  鸡蛋( 0)
|
读者和作者,在对作品的理解和参照了自身经历以后的诠释上,总会有一些差别
[quote]原帖由 沧海月明 于 2009-4-15 21:43 发表 
, F. V" T$ {1 j7 L6 z主持公道我可不够格。只是谈谈我的理解:
9 l) K4 U: \7 ?. x c下片后三句的情,景,应该来源于敛袖菱花。根据您现在的版本,这个敛袖菱花也是无端的。其实这个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很自然的事。可能对于女性朋友,更加“无端”一些。至于上片的望月,最低也可以看作是对下片的铺垫。更何况这种东西,读者只有和作者的经历,心情完全一样,才能毫无遗漏地体会。4 R! k* U! P4 K# S8 A7 k, _2 I
9 M8 y+ ?* }% y, ^& p4 B现在看看您改过的:: ~2 p% B" a0 X: D* }
1。我也觉得末句来得有些突兀,和纤指句有点脱节。但并不影响我对全词的看法。/ P* C' X3 N( I
2。我臆断敛袖菱花就是对镜,但敛袖我不是很理解。
& P7 J- I2 F2 a3。望月罗帏句稍显生硬:望月和罗帏蕤玉静,有拼凑的感觉。
+ H( k4 ]. ?" V' o4 {, a4。这一点不易发觉,但我认为很值得探讨:如果仔细追寻“妖”字,应该是正午(至少是白天)的桃花。可是下面马上就望月了。所以这里描写的不是很贴切。
, V1 @0 ?: x, {; V' _. y0 q3 J1 `3 Q: W$ D; J+ q' D# ~
我说的只是我作为读者的感觉,首先不一定有道理,其次即使有道理,还有个道理多少的问题。所以您也不必花时间再去按照我的胡说去修改什么的。总观现在的版本,我觉得挺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