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00|回复: 6

佛學--『唯識學』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6-5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楞伽經》和《解深密經》都看過一遍,實在是太難了,還需要慢慢反複看。最近準備把《瑜伽師地論》啃一遍。
. v( m. t  g3 ^( `! I: N2 n4 {minsc 发表于 2009-6-5 07:44
' w5 ^( _4 Z1 O& w% n! ]  p
5 O: b3 ^5 S2 y( v6 _5 {
minsc,難得同樣對『唯識學』有興趣,我只是初學,要向你多多請益,所以開個版塊以作詳細討論,/ z: K4 U% O& T: \5 m1 A$ N

3 ?' r, N; G, Z3 ~$ Q' [0 N; X9 r以下是唯識學者推薦的必讀資料:『唯識學』的六經十一論中,六經以《解深密經》爲本,十一論則以《瑜伽師地論》爲主。
% A2 }) ^4 H- Z, k( _  p1 N. N* `& v0 G' s
唯識六經
! u  r9 z% f. ]1 N9 e4 X: H6 J1. 《華嚴經》
* L+ D' p  u$ H) s6 }" D7 P( ]. O2. 《解深密經》
0 s% n/ h/ j# ~/ j# O3. 《楞伽經》4 c# o  [# Y! h
4. 《如來出現功德莊嚴經》(未傳譯)
3 h, N0 ^6 P  n5. 《阿毗達磨經》(未傳譯)+ M2 Z" A. P. ~3 [7 c3 q
6. 《厚嚴經》(未傳譯)
) c0 W8 v0 y& a) I( \4 T* m$ H$ @9 ~8 p  {- M
唯識十一論
6 v; R1 x2 \: l* t: H  K1. 《瑜伽師地論》/ t, z) W! q9 M/ S  [2 Z
2. 《大乘莊嚴經論》& a  c' p/ g9 o' h/ A- @, N5 B
3. 《分別瑜伽論》2 A6 W( L9 l: J  @
4. 《辯中邊論》. K1 m1 a7 Q" O/ ~
5. 《顯揚聖教論》5 f2 ^1 t1 d7 l4 v6 q
6. 《攝大乘論》& K( H5 H  e' A7 \; k  y
7. 《阿毗達磨雜集論》
$ W) p6 {- }$ A3 |: [- _8. 《十地經論》
' L9 R3 I, ]5 u4 f9. 《唯識二十論》) ^( u/ ?9 D5 V3 e  a! I: L
10. 《集量論》* [$ ?! R9 F9 d2 j$ w) Z
11. 《觀所緣緣論》
9 K, {( C: _2 P7 t6 S2 E  J3 q+ G/ w' h7 v/ _+ w9 _7 c5 ]
『唯識學』的「十支」乃十本針對《瑜伽師地論》的某個特定內容所作的闡釋和發揮。
, H2 _8 s+ z3 J+ @- @3 I6 K  Q' R) j1 |8 s2 I; k* N; y1 Z% e
唯識十支
; O4 _, c7 P+ R. @1. 《辯中邊論》
4 ]3 [& }  Q0 u! D. C  \, h2. 《大乘莊嚴經論》
  p0 Q" l7 K1 y" _1 Q1 {3. 《分別瑜伽論》(未傳譯)
& p2 M2 \9 q! e4. 《顯揚聖教論》
& A7 |' {+ k* U2 M( i) C) E1 d# _5. 《雜集論》
  e& z: R( T6 C: N0 i! a0 g6. 《攝大乘論》
6 E0 ~  `3 D9 M7. 《大乘百法名門論》- K! J7 W( L# B$ G
8. 《大乘五蘊論》7 M& U3 D, v' _5 [
9. 《唯識二十論》
8 Z6 \; C: J$ w10.《唯識三十頌》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9-6-5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1# purifiedmind
# o9 w5 n" V9 I$ s7 v* W
+ V  i- m4 ?2 z9 l
( ?0 f/ w* l: g+ @1 I  T3 q好厉害!这么多。
  l- _8 e( y6 X; K: Y2 _8 v* g我读过华严经,楞严经。对唯识的了解,实际是从读熊十力的书开始的。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6-5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urifiedmind 于 2009-6-5 23:27 编辑 2 R, _+ T9 x3 ~2 j- c& t2 f' S
) e3 u: w" s( U; A8 i# s) l
歡迎討論!又知道一些善知名名字,不亦樂乎!祈望在彌勒佛降世龍華三會時,與佛面對面深切討論。; I. t# |, R7 Z# \( o4 F, Y' k0 F

* m; A9 v! Q" \% ^比較多一些的附註:
$ W( D; u6 P$ \1 G& m
  Y3 y4 }5 u3 o  U, e; }唯識六經; }, I9 N. a  I; W' D
1. 《華嚴經》-- 譯者:(1)唐‧般若、(2)東晉‧佛陀跋陀羅、(3)唐‧實叉難陀& ]8 r) w$ n6 L1 M5 X% }; k$ b
2. 《解深密經》-- 譯者:唐‧玄奘: }3 a$ k* B/ ]
3. 《楞伽經》-- 唐‧實叉難陀
: n9 k7 C0 F# v$ U4. 《如來出現功德莊嚴經》(未傳譯)
8 Y8 L( M: `) ?5 C* S$ `5. 《阿毗達磨經》(未傳譯)$ A" A7 h7 y2 O4 {5 O& B3 m) t
6. 《厚嚴經》(未傳譯)3 h6 f. \! q/ k; h$ A' B
' D( A" c- @# A: _- y# q
唯識十一論
* G( B: i/ b/ F6 ?6 z' v1. 《瑜伽師地論》-- 著者:彌勒菩薩、譯者:玄奘
" _( U# E- j* t+ G& x& R* {2. 《大乘莊嚴經論》-- 著者:彌勒菩薩、譯者:波羅頗密多羅譯, U1 ]  w/ J1 @" F3 o) D5 g  v/ [
3. 《分別瑜伽論》-- 著者:彌勒菩薩、(未傳譯)+ r. {2 E7 a; m$ a9 M: m7 z
4. 《辯中邊論》-- 著者:彌勒菩薩、譯者:玄奘
7 l4 s3 M0 W& O& n7 Z" X2 s# g5. 《顯揚聖教論》-- 著者:無著菩薩、譯者:玄奘
8 s1 ?/ I& c: v6. 《攝大乘論》--  著者:無著菩薩、譯者:玄奘
- ~# x+ _  L; N7 p8 s4 L# j7. 《阿毗達磨雜集論》--  著者:無著菩薩、譯者:玄奘
* f+ e2 u( v$ u* d/ i; [8. 《十地經論》--  著者:世親菩薩、譯者:菩提流支4 I/ Z0 S% w- E
9. 《唯識二十論》--  著者:世親菩薩、譯者:玄奘' @/ e* H! s+ S1 o
10. 《集量論》-- 著者:陳那造、譯者:真諦
- [3 m; m4 I" @& q11. 《觀所緣緣論》-- 著者:陳那造、譯者:玄奘: w+ p0 w1 S7 N& H% I: t
& O) d2 [) }# K: c  P/ m9 C. d
『唯識學』的「十支」乃十本針對《瑜伽師地論》的某個特定內容所作的闡釋和發揮。; A0 c" J' G. Y1 u- ~& m' v- G
4 a! t5 P$ [9 q) G* M1 R
唯識十支" ^, e& t+ R  z, {& |
1. 《辯中邊論》-- 著者:彌勒菩薩;內容:解釋瑜伽法相。
0 y. k* s- _9 [+ h2. 《大乘莊嚴經論》-- 著者:彌勒菩薩;內容:總括《瑜伽師地論》菩薩一地法門。
8 t8 ?) b6 @" w2 s8 N* g/ r" v: `( h$ E3. 《分別瑜伽論》--  著者:彌勒菩薩(未傳譯)。2 h- a+ j9 c! ~, G6 x: t2 M4 a- T
4. 《顯揚聖教論》-- 著者:無著菩薩;內容:綜合《瑜伽師地論》十七地要義。
, A+ t7 f& [/ x/ B* k5. 《雜集論》-- 著者:無著菩薩;內容:解釋《瑜伽師地論》一切法門。
3 P3 T1 I$ V# J, G! V0 A) W& b6. 《攝大乘論》-- 著者:無著菩薩;內容:解釋瑜伽深密法門。  q0 A8 U* D6 t$ L' Y1 X
7. 《大乘百法名門論》-- 著者:世親菩薩;內容:解釋《瑜伽師地論‧本地分》名數。
6 V* b( b9 R1 b* q9 e8. 《大乘五蘊論》-- 著者:世親菩薩;內容:解釋《瑜伽師地論》所說之「境」。
0 u3 w" g( S# Y, Y: d% J9. 《唯識二十論》-- 著者:世親菩薩;內容:解釋瑜伽唯識之理。+ {' g8 d5 f  E. R* I! h  ]
10.《唯識三十頌》 -- 著者:世親菩薩;內容:解釋瑜伽境體。
( l" F4 x3 |9 i9 I# l$ f4 C& O9 K; a$ X1 E: e# k6 E/ _$ e
好像世親菩薩的著作比較容易入手,因為世親菩薩的邏輯性很強。《大乘百法名門論》把《瑜伽師地論》所說的六百六十法歸納為五位百法。『五位』是我們念頭當中所顯現出來的五大主要性質,即: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世間法→有為法/有漏法)、無為法(出世間法→無漏法)。『百法』是我們念頭當中所顯現出來的一百個法,因此百法的內容,就是我們心念的內容。
# T1 G, D- l5 I' x, \2 R# K, ?6 t) U/ o5 E3 b: I* M# t0 l  U
主要框架為:& a/ S) z& e, L# c+ f0 Z+ c' x
      有為法(有漏法/世間法)
  i  ]' H9 M" Z# C% b             (1)心法 -- 有8個法。
9 T: @% [9 T: b" _9 @% J% y             (2)心所法 -- 有51個法。                     ; r7 c  _( Y; g) H- L9 x, V
             (3)色法 -- 有11個法。
3 I: P! z$ J, [" |' T. E/ _             (4)心不相應行法 -- 有24個法。
* \' o4 ^5 ]- D& I. p# c      無為法(無漏法/出世間法)
0 }  V/ C" o: f# ~" b% K# \* Y             (5)無為法 -- 有6個法。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6-6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谢谢purifiedmind兄的资料,唯识学里面概念太多,学得时候总是记不住,经文里又经常提到,实在学的很吃力。脑子里理不出个清晰的脉络。另外文字的障碍也很大,古文的底子太浅了。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6-6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我在学佛时还一直在看物理学的科普书,希望借此帮助理解佛法。purifiedmind兄可看看《上帝与新物理学》和《上帝掷骰子吗——量子力学史话》,主要是量子物理学的一些观点,这两本书我都看过几遍,还是很有些启发的。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6-6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我在學佛時還一直在看物理學的科普書,希望借此幫助理解佛法。purifiedmind兄可看看《上帝與新物理學》和《上帝擲骰子嗎——量子力學史話》,主要是量子物理學的一些觀點,這兩本書我都看過幾遍,還是很有些啟發的。
% k/ E0 n( E# U4 G8 dminsc 发表于 2009-6-6 08:35
+ s& }. o' X1 z% V7 s7 x* @& R

6 j4 I( L% N3 E9 S+ t# k4 ~& l多謝分享!一定會看。數年前,我看過由僧肇大師著的『肇論』,僧肇大師是五胡十六國時代的人,但他在書內他所談的佛學與物理學之理論,我覺得到現在還是十分適當受用。
5 r" l+ ~* W0 p, ?0 j* |& ]
( a8 Z6 [  H7 |2 L8 p以我之見,實踐是唯一方法打開唯識學之大門,眾生的念頭就是要研究的對象。
鲜花(52) 鸡蛋(32)
发表于 2009-6-6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果壳中的宇宙》 史蒂芬*霍金著  吴忠超、许明贤译 湖南科技出版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0-27 00:02 , Processed in 0.17325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