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摘自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 k' a' j& q1 u/ f& ~
南怀瑾先生
+ i/ I7 _0 p, A y
% r1 u& z* h& d ]* ?8 U佛讲用功的方法,而且是成佛最好,最快的方法。
* f( w* p0 \0 s) C8 ~6 a2 Y$ \9 M d" e/ Q9 {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 8 _/ r- v1 I' V c. \
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 M, Y! S! P+ Y+ \" s
; m/ `+ `' w. H8 a3 {, q! ~( O( b
这一段是大乘道平时修持的法门。在修持这个法门之前,先要认定“心即是佛”。一般人学佛修道都在希求一个东西,都向心的外面去找,因此,犯了一个最大毛病--不敢承认“此心就是佛”,这是众生的大病所在。人总是把佛、菩萨的境界幻想成非常高不可及,深不可测,所谓“高推圣境”。人都受幻想或回忆的宰制,就是不愿面对眼前的现实。如果能够很平实地认清平等的心就是佛,那又何必汲汲外求呢?
8 Q9 M2 f) ]% c" j1 @3 l4 T) y
3 Y% w6 f1 V& p) d) g1 Y; Y' K 若能认清这个道理,那么便能“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在任何时间,不起虚妄的幻想,此心就是那么平静就好了。假如真能做到了,这就是菩萨道,不须再念什么咒,或是观想、拜佛。这时就如苍雪大师所说的:“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什么是佛呢?心即是佛。什么是道?平常心即是道。如何平常呢?平常就是不加任何的方法。“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非常平实,这是真正的观心法门,正修行之路,这也就是禅,如来禅所标榜的法门。
$ C4 A' y7 A# g; R. a4 ~: _& X" C |( s E* D- @' r
但是,你说我做不到,还是有妄想怎么办?“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妄想来了就让它来嘛!妄想自己会走,用不着急急忙忙拿个扫把去赶走他,他自来还自去。我在“楞严经大义今释”上写了十七首诗,透露了用功的方法,其中一首:
c" H6 z" u! N+ n$ M6 [ “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尽还来千百回 r! P) L. z( j0 q5 O; F0 c! O+ m
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 x$ ?" f. _+ y% B6 K/ c, q8 T$ e" z- o4 e* \9 ?5 o
我们的妄念像秋天的落叶一样,到处飘,到处落,想要去空他,想要去扫他,那就差了。你把第一个妄念去掉了,第二个妄念又来了,你把旧的树叶扫干净了,新的树叶又掉下来,这样你一天到晚忙不完。“一笑罢休闲处坐”,不如我不扫了,不管了,“任他着地自成灰”。妄想用不着你去空他,他自然就空掉了。唐代的诗人杜甫有两句诗,可以拿来形容妄想自性空,
" K' L) M) h: W, r. L3 v$ ~6 K; Y “自去自来粱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2 Z: T- m& ~3 v. j* z' r
* }& @$ {9 t4 ?( j 佛告诉我们第二步,“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什么道理呢?因为你你很平静坐在那里,妄想来时,自己都知道。既然知道了,此时,妄想早已跑掉了。你能够知道妄想的那个“知”,他没有动过,他是“居一切时不起妄念”的。 : S j, t/ I# M/ o* M
8 A7 u1 i4 |8 E) i! l 接下来,佛告诉我们第三步,“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我们学佛的人往往认为妄想不对的,妄想来,我总要看住他,没有妄想才是道。佛说你错了,例如我现在讲话是不是妄想?是妄想。不要怕妄想,妄想就妄想。妄想来的时候,不要再去研究这是无明啊!因缘啊!业力啊!“不加了知”。
, M9 [' h9 ?! }& A/ m2 | G, |& A" i' [' R
第四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你就傻乎乎地坐在那里,听也听到了,看也看到了,很平安,很自在,坦然而住,这样就好了。你不要再去分辨这是不是清净境界?这是不是空?这样不晓得对不对?那么简单,应该不是吧?自己又骗起自己来了。 $ }; ~$ k. S, ~: w# ^
' Y z5 Y# f6 w, W) z l9 D/ |& H
什么是佛?心即是佛;什么是道?平常心就是道;就这么简单。一切众生何以不能明白?因为不肯平常。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一定是很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才是真正的伟大。一般人学佛修道何以不能成就呢?只因不肯平常。各位看看学佛的人好忙哦!这里拜佛,那里听经;又是供养,又是磕头;又是放生,又是捐款;忙得连自己家人都不顾。结果,什么都没有,当然没有,因为太忙了,太不平常
7 k! R2 F5 t6 Y' h. E- s. a
4 k( j" R2 E9 g& Z! o* C摘自圆觉经略说 / R. e9 S, |0 i5 h+ F g3 Q
$ ~4 Z+ t* d' _1 a) E/ a' D【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8 v. Q2 n4 g/ I" d0 c8 X1 a- n
1 [: D$ a* W1 v" [2 z1 d1 d) ^% l 注意!这一段非常重要,此是禅宗心印,也是密宗的大手印,普贤如来、金刚萨埵 心法。
0 q7 ~! w( u% r: E/ B+ _5 w5 s9 u, |
我们现在把眼睛闭起来体会,一切的思想感觉都是假的,这些来来往往的妄念都是假的。你会发觉心中有妄念,可是当你发觉的时候,妄念已经跑掉了。“知幻即离”,妄念自己走掉了,不用你再去除妄想,不必再用个什么方法去除他,“不作方便”,不必再另外用方法了,所谓念佛、念咒都是多加的方便,念佛也是生灭法,也是梦幻空花,这些一概不用。
- Z! B" m2 m) j7 b: K n
. E5 A* M! |$ _ p “离幻即觉”,离开了妄念幻想,知道现在清净了,这就是如来觉性。例如我现在讲话,各位闭着眼睛听,耳朵听到了声音,这个声音是幻的,已经没有了,用不着再用个方法去掉声音,它自然就空掉了。但是,知道声音的知性不空,本来就在,“亦无渐次”,不管你修不修,他还是一样听到,这个东西没有什么初地二地三地......十地,也没有什么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本来一切众生自性是佛,此即是佛,此即是净土。 % ~3 ]5 R3 t* v9 J1 D
, \1 i# _) j, c4 ^! F, R4 E 有些人跑来告诉我,老师,那个道理我懂,不过,还要慢慢修。对这些人,我怎么办呢?我只好说你讲得对,完全对,慢慢修,修到天边与海角,总归有一天修到啊!因为他没有气派,说到了就到了嘛,对自己有信心就到了呀!信什么?信我这个我,清净圆觉,天上天下惟(唯)我独尊,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生下来,就把佛法说完了。 ; x* g" `0 a3 Y# J
摘自圆觉经略说 & K/ M2 O \( C
6 Q6 t- x( Y3 d5 e. P4 {. E- x居一切时,不起妄想, 6 v, X8 |' T$ }3 J. P
就是说……现在不要看黑板,等你下座,现在先用功体会,我讲,你听,这是观音法门,耳根而入,也就是声闻众,用声音说啦,佛怎么说,居一切时,在平常的时候,不起妄想,不要乱想。第二句话,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妄想来了,不要另外用个心把它压下去,又说这都是《圆觉经》上,好好去研究。7 q1 n! p6 v) e% G7 \% m8 O
% P( g7 T- e/ L知幻即离,妄想本是幻,假的,你空妄想干什么,妄想来空你啊,哪一个妄想永远在心中能够停留吗,昨天的妄想,今天有吗?明天的妄想没有来啊,前一个秒钟的妄想过去了,下一秒钟妄想你不要去引发它,所以知幻,知道妄想是幻化,即离,一知道妄想已经跑了嘛,你还要起个心来压妄想,那不是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加上去了,告诉你不增不减,《心经》不是告诉你,不增、不加,也不减。知幻即离,不假方便,不需要用个方法,用个什么,念咒啊,观想啦,止观啊,用什么方法去压它。
* o6 A& m' ?# E" }# S5 v# L/ o& |% B N. V8 Y" s
知幻即离,不假,“假”就是借的意思,不借一个,不借用一个方法。离幻即觉,离开了幻,知道妄想,这个知道了,妄想已经跑,离开了,现在不要抄,心中体会,现在一抄有什么用,又不是纸来,那个笔跟纸两个参禅,是你参禅,下座再来抄板子。我再讲一道,知幻即离,你知道这个是妄想,妄想已经跑了,那个知道的没有动。不假方便,不需要另外借用一个方法。离幻即觉,妄想已经跑了,你知道妄想这个灵灵觉觉,这个非常灵光的,灵明的,它本来在,就是觉性嘛,就是众生自己的觉性。离幻即觉,本无次第,没有说一步一步功夫来的,此所谓如来大圆觉也,大圆满,这个就是禅,一门深入,一刀就进来,没有第二个方法。 * p% {8 x/ ]& X. v4 T: {$ G
. m$ v; K& h8 g8 n \6 \
知幻即离,《圆觉经》上的,不假方便,不要借用任何方法,离幻即觉,离开幻了,本身觉性就在这里,本无次第,那里有个菩提道次第,菩提者,觉也,我的话,放狗屁一样,讲过了,屁用都没有,懂了,就拉倒,此所谓自性本空,你看,我也不讲了,你也蛮清净的,记住啊,居一切时不起妄想,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 s# r1 H, x, F. B3 w' l5 E% [# h
《圆觉经》上佛说的话,居一切时不起妄想,于诸妄心亦不息灭。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本无次第。你把这几句背来,一个咒子一样的念,你就会到啦,不要念,念就是妄想,你们都说看过我的书,很多人说,老师啊,我看你的书啊,怎么好,怎么好。我说,哪里……不敢……我乱吹的,他也骗我,我也骗他,世界上的人就是这样,骗一堆,根本就看了,也没有看,没有懂,看……譬如我写的《楞严大义》上面都讲了,我写的有一首偈子,也就是诗,在《楞严大义》这个书上面,讲妄想问题的,你们哪个答的出来,请你吃素包子一百个,答不出来的,我自己吹自己,背给你听,
3 h) b7 V' t. b. l- r7 e& n1 n9 Y0 z! J+ E! [4 g/ y# L( g0 \
秋风落叶乱为堆,秋天到了,树叶子掉下来,给风吹的一大堆 ,地下都是。扫尽还来千百回,秋风时候,秋天扫落叶,以前的深山里头,小和尚干这个事,把院子的树叶掉下来,扫干净,扫尽了,刚刚扫了,一阵风来,树叶子又咻咻,又掉了一大堆,扫尽还来千百回。一笑,哈……罢休,算了吧,闲处坐,拿个扫把,不要,丢掉,自己坐在那里。任它著地自成灰,让这些落叶,让它落吧,落下来在地下,自己变成灰尘了,没有了,它久了就变泥巴,变灰尘了,所有的妄想在心中,你现在两腿一盘,管它呢,秋风落叶乱为堆,不要去压制妄想,想个办法清理它。扫尽还来千百回,一笑罢休闲处坐,任它著地自成灰。谁说的啊,有一个姓南的,那个傢伙说的。
! A( s, _ O4 o z4 i5 W9 @; F; W3 q; W5 `: K+ e9 J# w C
我初到台湾,讲佛法说《禅》开始,后来台湾还有些朋友说,他不姓南的啦,姓南是他的假姓,因为他学佛嘛,所以跟到南无阿弥陀佛嘛,所以他故意弄个姓南的,他到处问人,他真的姓南吗,后来我一听,蛮好玩,原来跟南无阿弥陀佛俩个同姓。你看,正在这个时候,我在上面乱说,你也听见了,外面车子叫,也听见了,一切杂乱声音都听见了,同你的心中明白的心,有没有妨碍,一点妨碍都没有,然后心里头也在妄想,妄想也跑掉了,同你有没有妨碍,也没有妨碍,就是这样,一坐,这一刹那,一弹指,一弹指之间就了解了,此乃观世音、观自在之方便法门也。 ' a7 {- \2 Y; r" d
3 ]" @7 P) w- p$ @$ H. M
【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 k8 X$ P7 F$ e( f4 [8 K
5 n# p: O. i8 J. p: R8 [1 r9 V7 P- ~5 a; S; G. w
佛说如果能够离开这四种病——作病,任病,止病,灭病,才真正知道自性本来清净,不假修证。要离开这四种病,好像很难,造作修行也不对,放任自在也不对,止息妄念也不对,灭尽烦恼也不对,那怎么办呢?
: b% y% t1 [& @6 k# k5 r% i+ V2 n/ b" t" w: D
不知诸位是否记得‘圆觉经’前面讲过‘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各位对这几句话多加体会,自然晓得怎么办,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再提示各位一句,这也是‘圆觉经’前面讲过的,‘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你知道一切妄念、思想、感受,这些都是假的,痛苦是幻,快乐也是幻,‘知幻即离’,知道这些是幻就不去管它。 % o( r# k! E# ?$ p& A
! x( {. D* Y. [; @# o. J9 }5 s
" `0 A+ O9 I+ P0 r7 r0 x ‘不作方便’,这中间没有方法,用一个方法来离开妄想幻境,这一个方法本身也是幻,也是妄念。‘离幻即觉’,离开了这些妄念、感受等等,就把知觉自性摆在那里,‘亦无渐次’,这个中间没有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很简单,平常心就是道,不用增加,也不用减少,不用吃补药,也不用吃泻药。
5 L7 ]- M' X( W& i+ g# C; V2 s# n
我们为什么不能证道?因为人都不肯平常,拚命好奇去求这个道,求那个法,花一万五千元买一个咒子,结果把自己给‘咒’死了,何苦呢?佛说一切音声皆是陀罗尼,当年我在峨眉山闭关的时候,有魔障,庙里的师父拚命念咒子,没有用。我说算了,算了,不要念了,我念一个咒给你听。于是,我往桌子一拍,开始骂起来,三字经、六字经都骂出来了,好了,没事了。
0 e9 i: t" M- |2 n/ O" h4 k3 E: |2 ]9 o' \, h6 r3 D7 T4 J
师父问我说你这是什么咒子?咒者咒也,我咒他嘛!万法唯心,心正念正,什么魔都怕你。你有所求,有邪心,即使念咒子,还是邪念,都抗不住魔的,这个道理要搞清楚。
0 O0 U; ?' R( N% g
: o |: B7 o1 w2 g% k2 y" H/ m! a
j+ A- o9 e- a‘作是观者,名为正观’你有这样的观念看法,就是正确的观念。‘若他观者,名为邪观’,若有其他的观念见解,那是外道邪见。
: Y1 [: E z% G+ e% u0 a; u0 U8 s& X2 G z2 O" C; Y0 z2 A
梦 话 & F8 x7 T J- ^! e
摘自习禅录影
& ?3 a- u3 n7 j- C5 F3 F9 p$ [2 T
! I; m3 S* ? [/ y9 F0 x3 L7 J禅宗又叫心宗、达摩宗、般若宗。《般若经》是禅宗的要典。《般若经》替三藏十二部的佛法做了十个比喻:梦、幻、泡、影、水月、空花、露、电、芭蕉、阳焰。 5 l0 F0 d3 D z1 m- z4 W
& q( ^; d& N1 k4 d" l7 H* c梦,我们做的梦,你说有没有?真实不真实?在做梦的时候,真实得很呢!醒来以后,才晓得梦是假的。在做梦的时候,梦是有,并不是空幻,就是你们现在打坐所看到的各种黄的蓝的红的影像,当你看到幻的时候,幻是有的。等幻过了,你才晓得是假的。
5 p; j, x+ A: O$ N
+ a- T3 ]' [& t; m$ y- P水月,水里的月亮你说没有吗?却有个月亮的样子,但不是真色月亮。空花,在虚空中的花朵,虚空中哪里有花朵。当你生了眼病的时候,前面有点毛毛的花,你说有没有呢?有哇!但实际上没有。露水,不能说没有,可是,一下子就干了。泡,空气进入水里所起的水泡,你不能说没有,可是,一下子又没有了。影子,太阳底下的影子,是有,但是假的。 : S* E0 D* t0 E3 [+ e$ D' p
" t! a1 J9 `% f4 t% Q
电,不能说没有,但电子根本空。芭蕉,是空心的,把芭蕉一层一层往里面剥,剥完了,里面没有东西。阳焰、海市蜃楼,太阳在沙漠上所引起的楼台风景,假的。但是,当你看到的时候,不能说没有。这十个比喻很美。
C- u+ P$ @' [. z+ N
. i/ _! M+ }9 p. n9 s( h# m3 I你看我们心中的色相,六根六尘都是如此,过来过去,如梦,抓不住的;如幻,不实在的。例如你们气机发动了,不是发动,狗屁!那是讲好听的,哄你们的。我一讲,你们也流行起来,这个发动,那个发动,什么发动?马达发动吗?我们的身心境界,都是梦幻泡影,水月空花,如露亦如电。所以,你用不着去妄念,妄念本空。知道妄念起来的时候,妄念就跑了嘛!你还去管它干什么?所以,《圆觉经》告诉你:“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佛经都跟你说明了。什么密宗、净土、禅宗都给你说明了。 " y' m7 g- U" o9 {6 S
/ B! w% w6 Z1 G' @
在任何时间,不起妄想。妄想来了,怎么办呢?来了就来了,来了它会跑,用不着去赶它。“嘿!我把妄想扫掉了。”“糟了!这又是妄想。”所以,不要再加上另一个东西,就自然清净。在清净的时候,你不要想这是不是清净?这是不是空?不要再加这些。佛经把入道和修行的方法都告诉你了。可是,后世人读佛经,当成学问去研究、去注解。
8 c% e; l) ^5 T) o" c \$ c6 H# ^" E' f
摘自圆觉经略说 5 Z, Q% F4 V3 }( L
. L" Q- \1 ^5 |4 ~5 \此文来自怀师—我们的南老师中的十年春雨一文,作者陈雍。
! d3 J' g A; Z# Q这是南先生对不同根基人的应机开示。 4 C- x: O b% q0 |
正是大年初二,北上的火车,呜!呜!的叫着:“快了!快了!”两个南高雄的乡巴佬,提着重重的铺盖,赶上北行的对快列车,朝圣的心情,凛肃的态度,端心正念,一路观心无言,转眼已到了台北,但见彩霞满天,星光隐隐,进了会里,向老师叩过了头,用了晚膳,便在四楼上课桌拼凑的床铺安宿下来,开始了两周的“打七”(那时也不懂什么是打七,只是一心要悟,余非所计。)
, _& b" j* h- {- e8 d% H [! ]$ W4 o. B. @+ J$ y
当晚七时许,怀师叫我们到三楼办公桌前听讲《心经》及《永嘉证道歌》,“《心经》是佛法的中心。”“佛法即是心法。”“什么是心?”“以前禅宗教授法大多从‘参公案'入手,让你去自疑自问!现在我改变方式,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不讲佛学名相,用逻辑的方式把佛法的中心衬托出来,你们仔细听,有问题随时提出来。”“一般学佛开始都是从定慧入门。”“什么是定?你能把念头定住吗?”答:“不能。”“对,不可能,你们现在说话时,那个念头,不是已过去了,未来呢?还没到,只有现在,说现在,现在也已过去了,过去、现在、末来三心不可得,一切不是空的吗?”问:“可是念头来时怎么办?”“念头也是空的,由它自来自去,不是蛮好。” 3 J0 J7 z! `- j0 L6 i+ r+ A
' z" A% K& r# y( j5 t“至于慧,佛经的术语叫‘般若',就相当于智慧的意思,依着智慧才能修道,证悟菩提。”接着讲解《心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及《永嘉证道歌》:“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等,二人对南师的接引皆有所悟入,师乃云:“就是这样,最初的就是最后的,最后成佛所悟跟当前这一悟一样,没有差别。”
4 }( F% _ f* g1 H5 u. E
/ M8 R' ?! m' b二人遂回房静坐,安息。惟我疑障太重,随即起疑:“这样就是吗?悟是如此便宜事,此悟与历代祖师有何差别呢?若说此即是开悟,那此悟又何益于法界众生呢?次日请示老师:“有何方法可以早日成就?”
s: @" e6 w1 u& l1 e% `! \, j2 H2 ?7 b
师云:“咄!当下即是,还要加个什么,没出息。”我乃茫然!师乃云:“《圆觉经》上说于一切时,不起妄念。干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你往这上去参吧!硬要找个法门,又是数息,又是观想什么的,总想抓个东西,那是应付一般人,没办法,陪着玩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