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20|回复: 12

气功和道教的关系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7-23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道教是由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字聃)创立,并由庄子发扬光大,形成了系统的哲学思想体系。老子的代表作是《道德经》,全书五千字。庄子的代表作是《庄子》。《道德经》是道教的经典之作,它的内容涉及到生命,天地,政治,军事和气功修炼。《道德经》也是气功理论和功法的经典。道教的修炼方式也是以打坐冥想为主。
! _+ w4 \6 M' X( ~9 a8 Y. k* m
) i$ z* p! W* w) E$ p- j$ X. p  道教的最高境界是"道",即"人道合一"而长生不死,成为神仙。老子在《道德经》里解释什么是"道",他说:"有物浑沉,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这段话的意思是:"有一'事物'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了,很难描述其特点,独立而不改变,没有终始,循环永在,这一事物是宇宙万物的来源;我不知道它的名称,就称"它"为"道"。"(有人误认为,这个"道"指的就是耶稣基督。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在第七章27问答里探讨。)( E  T" ~+ C4 g! A! X+ @, y

) Y5 q  s; Y/ z/ K0 f3 C% y  老子又进一步解释"道"产生万物的原理,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一原理是很简单的逻辑,但又很抽象。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道教用太极八卦图来展示这一原理。整个圆表示"道",两个半圆表示阴阳,阴阳相互作用,在整个圆周内周而复始,循环不息。这个图和它表示的原理成为道家气功,中医和占卜的理论基础。
/ `4 @! X# u* x: L1 r
  `$ x& p8 Z0 t: _: v) n. q2 c) O- }  老子认为人应当追求"道"的境界。进一步解释,就是"无为"之境。无为之境就是"天人合一","道我合一",即"道"是"我","我"是"道"。这和佛教的"佛即我,我即佛"乃异曲同工。进入"道"的无为之境,就相当于佛教里进入"空"的境界。他们的本质都是和邪灵合而为一。. ]9 H- d7 R9 L9 n6 J* a. p3 t- ]

% s2 I2 T7 m. ?  b, N2 A* @( v  老子提出"道"是世界的本原,并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对道的认识,是来自气功式的冥想和体验,他就象释迦牟尼体会到"佛"一样,体验到了"道"的存在。在《道德经》里,他除了以道为基础观点讲述了大量的政治,人文,军事理论,还阐明了大量气功式的修炼方法,很详细深刻,以至于当代一些学者尤其是西方学者在研究到这些气功理论时,就不知所云了。老子在《道德经》21章解释道家冥想的方法时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练气功到高层次的人都体验过这种意守境界。这是高级的气功状态,是具体的方法和体验。
. a. s, G7 ]( L" i2 J0 b; D) v$ P6 j- B6 z) w% n6 V
  《道德经》16章:"致虚极,受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意思是"达到心灵虚无的极点,保持清静无为的境界,我发现万物运作,都是循环往复,万物纷纭,都要回归本原。回归到自身的本原,就叫做虚静;虚静就是回到生命的本质,回归生命的本质就是自然的法则,认识到自然的法则就明白了。"! S4 E/ f9 A8 B# E- U5 ~1 x0 h

+ l/ f# p6 t; J  h9 C  这段话是对气功的高层理论指导。揭示了气功入静的最高境界,即恬淡虚无的境界,从而达到"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状态。3 c9 d; u& v  u& f, E2 @6 Z

2 E  S2 g& j* ]: p  关于道教另一个理论,即"无为之境",老子在《道德经》48章里说:"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学习文化知识使人受益,而"道"的修炼使人每天都有所失,越失越多,最后以至于什么都不做了,然后得"道"了,就没有不能做的事情了。* {' P( [+ Z/ d$ T: y* y2 X5 q
: X1 d, z6 @. f! x
  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战国时期人士,将老子的道教理论进一步发挥,把"道"和"无"等同起来,认为世界是"无中生有"。后人称他们为"老庄"。
# x; Q2 n5 Q) g0 }
( `5 E7 _' _" i/ V8 i% M  在《知北游》中庄子论述:"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意思是,"道"是听不到的,听见的就不是道;道是看不到的,看见的就不是道;道是语言所不能表达的,说出来就不是道。这和佛教的释迦牟尼所说的"法"和"禅"的道理是何等相似相通。
0 q3 h6 d, N6 z7 y
3 R" y- ~; e: b7 Z8 v, e8 I: Y4 f, F; t  《知北游》里说:"皇帝曰:'无私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这就是说修炼的过程,当你放下私心杂念了,你就开始要认识"道了",当你没有约束而不去做事的时候,你才可以把守"道";当你不用任何方法和途径求道的时候,你就得"道"了。这个过程,是和佛教、气功修炼的过程一样,从佛教的斩断"六根"(指六种人性特点);气功的放松入静,排除杂念,到佛教的专心自愿修炼;气功的放下俗事,长时间练功,最后达到佛教"大彻大悟"的"虚空境界",气功的"人和宇宙的能量相连",24小时处于练功状态。它们是完全一样的原理过程,只是入手的角度不同,结果是一样的,都是达到与邪灵合一的境界。* W) c8 d7 D! G4 ?4 P

) W/ D, I& J; ~4 M* y. X' F  在道教的修练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干扰人生活幸福的事情,经常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又因为很多事情都没有时间和心情做,所以生活中失去得就越来越多,以至于清心寡欲,无所作为了,这就是"无为境界",但坚持修炼下去,就有可能得"道",就达到"天人合一,道我合一"的最高境界。这时候修炼者就会出现大的特异功能,行神迹异能,无所不为,好象没有不能做的事情。这说明邪灵已经和修炼者合而为一了。练习气功的人尤其层次很高的对这个过程体验很深。
4 o/ v9 y9 G$ E" z0 u& q. i5 S& G7 `* ~5 j0 R8 M& J
  庄子在其代表作《齐物论》里开头讲述南郭子静坐,缓慢吐纳气息,形体木然无神,仿佛灵魂离体,进入了忘我境界。友人很同情他的样子,说:"你怎么把自己搞成这个样子了?好象死人一样!以前你静坐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南郭子却回答说:"我已经忘掉了功名利禄。你只能听到正常耳朵能听到的声音,我却能听到天地间各种物体的声音。"南郭子其实就是有所"失"的练功修"道"者,他已经获得了超自然的听力特异功能,由此,他会认为自己失去的少,得到的多,将要达到无所不能(即无不为)的境界。
; G5 ^+ c' g( N- G8 p0 P, e
' B: p; x8 v/ ^) N0 x  庄子著名的代表作《秋水》在开始的部分通过河神和海神的对话讲述小河流并入黄河,黄河又流入大海的事情。其中提到"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泻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又有"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在这篇书里,如果只考虑它的哲学论点,就很难明白"尾闾泻之"和"受气于阴阳"的气功修练的隐含道理。气功人士和中医明白这是用河流比喻人体经络的阴阳之气的运行。小河流是指小的经络遍布全身,大河流是指人体的"七经八脉十二正经",其中,黄河是指任脉和督脉。气功里的打通大小周天就是让"阴阳真气"在所有经络里运行,小周天的路线是从丹田(又叫气海)而出,下行会阴至尾闾,然后上行督脉过头顶,再下行任脉归入丹田(气海)。有时候,阴阳真气容易从尾闾穴或其下方的穴位泄露出去,有损功力,但这是比较低级的练功层次。层次高了以后,所谓"天人合一,人体的'气'和宇宙的阴阳气接通",就会"不知何时止而不盈;""不知何时已而不虚"了。意思是"丹田"(气海)的真气源源不断的充满,但不会溢出也不会亏缺。笔者认为,这一段文章的主要目的也许是论述哲学观点,但由此也看出庄子练功修道的"真气运行理论"。
. z% w$ p+ n( u% j6 F% z' V; u  F7 l" ^' K( d8 D" Q0 d! u
  下面,我们探讨一下关于道家的"炼丹术"。
. U' x& F2 Y" F4 P
, m. s" j" U7 _* p  炼丹术的目的是使人长生不老。炼丹术有两种,一种是体内练"内丹",一种是通过化学手段在炉子里练"外丹",据说因此发明了"火药"。3 B/ h5 f9 z4 n% T0 q: Z/ A

3 {/ n/ V/ T* p+ J# S* J  "练内丹"是道教气功的练功方法。练内丹的方法是通过意念在肚脐下面的丹田部位冥想一颗发亮的小丹,有一些具体的意念和呼吸方法,开始没有或很小,光线很弱,久而久之,内丹越来越大,越来越来亮,冬天可以御寒,夏天可以避暑。一般需要很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意念培植"才能生成一个丹。佛教中和尚身体被火化后剩下坚硬的"舍利子",就是这种内丹。内丹的练习方法,就是气功中"以一念代万念"的意想方法。当内丹练成,人的身体就很健康,寿命较长。道教修行者相信大道修成以后,就会永远不死。
* d( P; H. _) j% B- H" O5 t9 j6 `3 p) ~, L8 Q
  炼外丹是用物质世界里的原料通过化学手段在炉中和器皿里炼出一种丹药,道教希望服用了"外丹"就能长生不老。: X6 ^2 i0 V' L. O# `
7 m# F% G( Z2 a7 }
  为什么道教会有一派去炼外丹?在道教的一些书籍里,有用比喻的方法阐述练内丹的方法,提到炉子,火,药等,如果不明白真实的含义,就很有可能用真炉子去炼丹。所以人们常说的"炼丹术"是指炼外丹,而炼外丹的道士们也练气功,只是他们对"丹"的含义和练法的观点不同而已。历史中一些帝王对外丹抱有极大的兴趣和希望。& d% O5 e  Z7 l) a
3 F8 \& J. i% a2 P! r; y1 Y
  由于道家功的阴阳互补原理,练习道教功的人是允许结婚的,并有"房中术"的练习方法。练习道家气功的人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男性修炼者出现"马阴藏相",即外部生殖器可以缩如孩童,也可随意恢复正常,性功能会增强。女性修练者出现"斩赤龙",即月经断绝。乳房也会缩小,不再恢复。
; D, J& o3 J; \7 V2 E& g" F+ ]
; m1 t" `. ?9 t) X: X  道教还有外练方术,就是不需要气功内练方式,而是直接通过某些方式和邪灵接触并交流,其表现形式类似于行异能神迹。如符录术,就是画一些似字非字的图形,所谓"神仙的文字"来镇鬼治病等;念咒术,即念咒语治病,驱灾,避开猛兽等;还有占卜术;祈禳术,即向邪灵祈祷求福免灾等;而布道场是较为复杂的,要设立丘坛,烧香,上供,降神,送神,颂经,唱礼,并配以烛台,音乐等,在这之前还要沐浴更衣,戒绝荤酒等。外练方术的目的是普度众生,广修功德,成为神仙,其性质也是属于气功类的修炼。其宗旨也和气功内练术一样,修道成仙,长生不死。
; R" @; |$ g- X5 Q# J% V3 H
# n! s/ z9 g! y2 t( k  另外,中国的传统鬼神论也象溶入儒教文化一样溶入了道教。因为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以邪灵为背景的文化。  P& Z7 [; _" f( J- P: V
# l; R3 r; E9 X: |2 d$ p) |/ `
  总而言之,道教的所有修炼方法就是现在的气功练习方法,灵界的背景是邪灵。最终使修炼者迷失了生命的意义而走向毁灭和死亡。
鲜花(8) 鸡蛋(0)
发表于 2009-7-23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传统鬼神论也象溶入儒教文化一样溶入了道教。因为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以邪灵为背景的文化。
0 w! u: }* f9 u% R! n  总而言之,道教的所有修炼方法就是现在的气功练习方法,灵界的背景是邪灵。最终使修炼者迷失了生命的意义而走向毁灭和死亡。 emilyzhou 发表于 2009-7-23 14:33
; X$ U& p. k' c5 }( f
# ^/ N7 B7 @2 _/ m& B* O, _
中间的大段没有看, 就从最后的结论就知道写文章的人根本就不懂. 道教是中国人在世界立足的根基. 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的都是道教的元素. "道教的灵是邪灵"只是体现了很多基督徒的无知.和对自己祖先的不尊重.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祖先are just ppl lived b4 us..... f4 k' D7 E; u. S; X- |) f3 R; l% W
, L, x: E7 ]' {) I' T6 w4 g
that is it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7-23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without my 祖先, there would not be me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nono, if u exist now# V+ {, P5 a: [( o9 [
that means God purposely planned ur birth..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7-23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nono, if u exist now. h! [* c4 k$ G
that means God purposely planned ur birth..
2 c. w, Q0 H/ N6 m# L- Bemilyzhou 发表于 2009-7-23 18:47

0 L3 L. {  w7 c, t; }4 L9 ^1 F- N没错,偶现在骂上帝,也是上帝预先计划好的,你说上帝是不是犯贱?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09-7-23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崇拜老庄之道.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7-23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不知道是不是楼主写的, 一般转载的话都会加上ZT 或转帖以表示这个不是自己的写的。不过看这引经据典的,连错别字都没有, 估计不是坛子里的人写的。否则的话,大家应该早就能看到一些比较经典的辩论了。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从这篇文章的看, 作者是下了些功夫来了解道教经典的。 可惜,有几处硬伤。我给简单讲讲。
, U' s% m, G* h: ]& ]5 @0 @
! ~, A" t; B- n3 \$ o3 A# g, O1) 混淆了道家和道教的关系。
- Z9 {9 H) h6 m! W: {# y) V2 K7 f0 U) Q8 e0 s8 m! w# @6 ~
    如果你是本文的作者, 我建议读一读道教的历史。 弄明白什么时侯道家才沦为用来愚民的宗教的。 道教的经典到底是《道德经》还是《太平经》。至于作者用道教后来宣传的那些牛鬼蛇神来批判道家,有偷换概念的嫌疑不说,和圣经里的撒旦地狱比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p1 K) A8 D8 J. ~. e
" P4 b! a9 y  T! u+ E
2) 没有说明为什么,天人合一,  道我合一, 佛即我,我即佛, 本质都是和邪灵合而为一。 6 P3 y4 b. q& T$ Q+ P$ f, R
老子认为人应当追求"道"的境界。进一步解释,就是"无为"之境。无为之境就是"天人合一","道我合一",即"道"是"我","我"是"道"。这和佛教的"佛即我,我即佛"乃异曲同工。进入"道"的无为之境,就相当于佛教里进入"空"的境界。他们的本质都是和邪灵合而为一。
* `; a0 X, ]! f  C( G& P. {5 w  z
这段文字里, 横空杀出来个邪灵来。 既没有定义, 也没有解释。 是诡辩中典型的“泼污水”手法。就像两个小孩正在对嘴, 忽然一个人说“你妈是个...”, 是同一个道理。一般情况下, 另一个小孩就拔拳相向了。不过辩论中如果遇到这样的人。 基本上我只是重复他的话而已。不需要证明的言论, 谁都可以用。 所以把这句话打包的还给作者,“你们的本质就是和邪灵合而为一” 请他证明我的错误之处。4 H" o0 h' f' V2 [& o

* R  m$ A; J+ p1 N# B% P所以看到这里, 下面的文字我就没兴趣了。 如果想讨论请把上面的两个硬伤解决了。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7-23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另外,中国的传统鬼神论也象溶入儒教文化一样溶入了道教。因为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以邪灵为背景的文化。
: i+ v+ {: H, u  K5 }3 ^! u" x4 D1 H
给解释解释孔子的这句话 “敬神者, 如神在”, 是怎么把“传统鬼神论溶入儒教文化”的?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7-23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拿不定主意 于 2009-7-24 00:40 编辑
1 W% \" h, i- v4 D0 c  V: A: d5 U8 C$ {) r8 L5 r
不知道这个作者是谁, 不过从这篇文字里可以看出。 作者是深得圣经的写作精髓了。 那就是把毒草夹在牛肉里。 你如果说,你给的东西不对啊, 里面有毒草。 他就会说,你怎么只看到毒草,这外面不是有牛肉吗?这里, 那里还有不同的调味酱呢!
鲜花(8) 鸡蛋(0)
发表于 2009-7-24 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祖先are just ppl lived b4 us....0 O: B) c7 x' o# Q5 D6 d

+ d( `/ c, |& y; Lthat is it5 ^" Y" B2 z; J1 Y( A
emilyzhou 发表于 2009-7-23 16:29

! q0 p3 F3 d. V0 D! [8 G" u; J8 Q# Z7 Z: ^6 z$ r
你的英文太流利了吧.我看不懂.以后还是麻烦你少发这种没有水平的文章吧.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7-24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把这句话“你们的本质就是和邪灵合而为一”赠还给了楼主, 既然楼主没有这句反对, 是不是也认同你们的上帝是个邪灵啊?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8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0-27 05:34 , Processed in 0.16548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