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新浪财经讯 《经济学人》10月22日发表评论文章称,美元贬值给那些实行浮动汇率的国家出口带来冲击,各国的应对方式不一,巴西采取强硬措施,加拿大引导市场预期,而欧盟除了法国之外,颇有点听之任之的意思。
2 V; Z1 g0 w) d6 ^+ Z" o! X& P6 k# U5 ]: ]7 y
以下是评论文章原文:
5 L/ z; F' {8 r# c2 q* H7 z" e
. h4 R) E6 h# r |/ y* m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元贬值对全世界是一个好消息。在全球经济复兴的背后,是股票和企业债券等风险资产重新获得人们的亲睐。去年雷曼兄弟倒闭之后,投资者对安全资产的需求推动美元大幅升值。5 Z* R1 S# r% g, n1 _
- d$ Q/ y/ G* H' v. J3 y
现在股市和经济都已经反弹,美元重新步入熊市,这令那些浮动汇率的国家感到头疼。对此有三种反应:采取直接措施阻止本国货币升值;试图用言论来压低汇率;将弱势美元作为事实来接受。
5 c* e$ B) F* D5 K' @0 [; |! J6 ~7 H0 @" s; z
巴西采取了最直接的办法。受良好的经济增长预期和较高的短期利率影响,国外资本大举涌入巴西。这不但推高了巴西股市,也推高了巴西货币雷亚尔。为了遏制这一趋势,本周巴西政府重新对国外居民购买巴西股票和债券征税。尽管许多人质疑这样的措施是否会造成长期的不良后果,但它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雷亚尔立即贬值2%,巴西股市下跌近3%。
& O# B+ d0 T: ~( y" Q
' C2 Q" c7 ]1 ?* r5 b/ X 其他国家则采取用言论压低汇率的办法。加拿大央行在10月20日举行完货币政策会议之后表示,加元的走强已经背离了过去3个月经济方面的利好消息。该行称加元升值将给出口商带来压力,并表示通胀达到2%的目标值比原先预计得要晚一些。外汇市场捕捉到了加拿大央行的信息:在该行发表声明之后,加元对美元汇率下跌2%。4 q+ K2 a" C6 J% R1 z
4 U7 X2 s* N) v6 w4 E) n: v
欧洲阻止美元贬值的努力则收效甚微。本周,就在法国总统萨科齐的顾问将当前汇率描述成欧洲经济的“灾难”之时,美元汇率跌至1美元兑换1.50欧元。萨科齐经常抱怨强势欧元给出口商带来的冲击。
2 N, M, Q9 t# k
7 @/ B' B7 ~# m, ^' S( g" I) `4 C 其他欧元区国家则要泰然一些。荷兰财长博斯无所谓地说:“欧元的强势反映了欧元区经济的强劲。”作为欧洲出口发电站的德国感觉1美元兑换1.50欧元的汇率是其出口企业的生存线。不过上次欧元汇率飙升至这一水平的时候,德国出口企业依然欣欣向荣,因为当时亚洲和中东对其专业资本品的需求被证明对价格不敏感。然而法国则步履维艰。今年早些时候欧洲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欧元的第一个十年里,法国出口商的市场占有率在下降。
$ p, M$ ? ~% ?* u! T; w4 }; Y4 E7 S K6 R* E1 ]8 w- a
现在有一种非常明显的担忧,就是美元的下跌会完全失控。欧洲央行主席特里谢再次重申,大西洋彼岸的政策制定者称强势美元符合美国的利益。这么说的目的是强调防止美元崩盘是大家的共同利益所在。然而事实上美国需要弱势美元来复兴其经济,并重新将经济从消费支出导向转为出口导向。由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采取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于是汇率调整的重压便全部落在了欧元身上。
2 u& s, s' B9 d, S( d. C; e" e7 s$ C4 X
有些人认为欧洲央行可以通过送礼的方式部分解决这一问题:它可以降低利率,这样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就会下跌。然而欧洲的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与美国几乎没有差别。欧洲央行的主要政策利率为1%,高于联储的基金利率,然而它一直过于宽松地向银行提供长期现金贷款,过剩资金已经将市场利率推至与其他发达国家接近的水平。
+ a) a, z6 b. z J$ R% \ B9 N# i8 \% p; A( J6 N4 l+ ^
欧洲央行最终会面临其他一些央行已经遭遇的难题。只要美国继续维持低利率,其他国家任何收紧货币政策的举动(哪怕维持基准利率不变)都可能意味着本国货币升值。这似乎是澳大利亚央行将要付出的代价。10月6日,澳大利亚央行提高了基准利率,其会议纪要显示汇率并不在其考虑之列。该行的利率制定者将澳元升值归因于经济强劲和大宗商品上涨。
, \* p5 u2 H2 N z1 P: ~ M. X. Z: \% i" ]) T- T% V1 _! Y2 W
当全球经济处于自由落体的时候,所有国家不约而同地刺激本国的经济。看起来像是协同作战,其实只是巧合。复苏之路更为崎岖。那些在增长势头强劲的亚洲新兴国家拥有更大敞口的国家(比如澳大利亚)对弱势美元毫不介怀。甚至日本似乎都不太担忧。然而在别处,奄奄一息的美元已经不只是威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