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5)  鸡蛋( 0)
|
家有琴童---孩子学会“练”琴了吗?9 P3 X: N4 `. f
记得我在音乐学院上学时,恩师黄佩莹教授曾夸我“很会练琴”。当时在班上我不是最聪明的学生,也并非出生于音乐世家,但每次考试总能进入前3名,这可能跟我的“会练琴”有很大关系。后来从教十余年,更是看到不少的学生和家长在练琴环节存在着很多的误区,从而影响到学琴进度,所以想就此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大家能有一点帮助。: U: {. T% Q2 {4 `$ F$ I0 o! ]9 V. B
制定好的练琴目标。+ M4 J* z. A- {5 E
天天是一个学琴两年的小男孩,上过几次课后我发现他每次曲子都弹得很熟,而且速度很快,但总是漏洞百出,对指法标记,变音记号更是视而不见。我意识到他在练琴环节上出了问题,问询他妈妈得知,孩子被规定遍数练琴,这首5遍,那首6遍, 这样每天走马观花的把每首曲子都弹过,而且为了早点完成任务,孩子越弹越快,结果曲子被弹得“千疮百孔”。另一个小男孩动动的妈妈则是给规定了练琴的时间,每天45分钟,可好像也不太奏效,孩子一会儿喝点水,一会上上卫生间,45分钟很快过去,可一看曲子没练多少,到了上课的时候总是低着头说没完成作业。发生这两种情况的原因都是没有建立清晰的练琴目标。试着从上完课的第一天开始,家长和孩子一起把整周的作业整理一下,并且制定好每天的作业量,把它记在本子上。任务指定的越细,效果越好。比如这天的任务1.弹熟练习曲的1---10小节,2.复调乐曲的1—20小节分手练熟,3.按要求弹好旧课里老师画框的地方。然后家长可以小小的偷偷懒,只等着检测结果。孩子认真很快完成作业,哪怕是只弹了30分钟,也可以马上休息;可如果孩子拖拉敷衍,一个小时过去了还没达到目标,就要适当惩罚。不过刚开始每天的练琴量可能不好拿捏合适,可以请老师一起制定。而一旦制定成册就要坚持执行,这种坚持我认为不单单对于学琴具有重要意义。
5 u9 k8 z1 p: l# Z, p运用好的练习方法
* V. P" R8 Y, C# x) Q2 e有的孩子喜欢一开始就用很快的速度学习一首新曲子,可弹到了难点或技巧段落又过不去,要不随便糊弄,要不突然放慢速度来弹,造成曲子前后速度不一致,我经常笑称为“打得过就打(弹得快),打不过就躲(弹得慢)”怎么办?除了正确的弹奏技法,练习方法也很重要。丢掉从头弹到尾的笨办法,把曲子的重点和难点拎出来,从很慢很慢的速度练起。可别小看这慢练,很多孩子慢不下来,总是抢拍,这时候就需要节拍器帮忙了。等孩子在很慢的速度能弹得很好了,再一点一点的提速,每提高一点速度都要练到游刃有余,这样一点点到了曲子的正常速度,你就会发现,难点好像变得并不是那么难。这就是“化整为零,由慢渐快”的练习方法,学琴的程度越深,这八个字就显得越为重要。 - ^2 r& x L( O2 u, K* d8 v6 r
重视“旧曲子”' h' |. A* X( q/ b
练琴主要有两个任务:复习旧课,学习新课。所谓的旧课,是指经过老师详细讲解,并提出新的要求的曲子。通过学生的回课,老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决方法,学生反复练习直到完全达到要求。这个过程是孩子提高琴艺的重要过程,其中最后的“反复练习”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孩子丢了这步,回家只顾着学习新课,那么不仅旧课的问题会越积越多,而且弹琴永远停留在识谱的初级阶段,无法更好的理解音乐。所以,重视旧课,尤其在刚上钢琴课的头两天,旧课的练习量更要占到2/3的比例。
0 k7 a2 x# P5 T) q抓住练琴“黄金日”* ]; z, N- e* _, f$ n6 ]! ~5 _, Z
不少的孩子和家长都觉得,总算上完课了,可以轻松一下,明天再练琴吧!可是刚上完课的第一天却是真正的“黄金日”,趁热打铁,事半功倍。不必每首曲子都练,重点弹弹老师画圈儿的地方,再把新的节奏或弹奏技法练一练,这样的二,三十分钟比第二,第三天的一个小时效果更好,还可以大大降低出错率,更好的完成练琴目标。/ A/ ]/ X' i( P" U& L, b/ c% Y
最后我想说的是,家长的欣赏和肯定永远是孩子最大的动力,再加上一份坚持和一些智慧,孩子的学琴之路定会走得更远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