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43)  鸡蛋( 1)
|

楼主 |
发表于 2010-3-2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阎的这篇文章有两个好观点,但错误太多,必须加以澄清,以保证各位开车的安全。俺看到下面有人已经提出不少了,俺再罗唆几句。汽车安全是俺的本行,大家知道的越多越能避免重大事故。5 |9 X, u" p8 l7 a1 q- O8 `% q/ J$ q9 T
2 y( c" Z* m+ q两个好观点:1、发生发动机飞车时换到1档或N档,平常演练一下有帮助。2、Brake Override是个好咚咚,日本车应当采用。5 v( U' V6 T. ?. ^% q* H
, y/ H) `1 s. C# [6 }% } q! X以下为重大错误:- d2 y3 c& D# Q: e. g+ F0 A( |
1、车顶结构强度(Rollover,翻车时的保护),日本人钻法律的空子:完全错误。美国的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FMVSS 201,208,216都有规定,其中216是专门关于车顶静压实验,不过关根本不能销售。说日本车的roof不如美国车的结实,基本是错误的,可参看有关网站,如美国政府NHTSA的网站。实验数据不会说谎。
. I" o" M. o* }+ r2 E% C% {7 \; N, Z7 j- G/ a! g" K
2、油门全开真空丢失,制动助力失效:完全错误。真空助力器的真空来源是发动机,只要发动机还在转,真空就总是存在,无论你踩多少次刹车。当然,如果真空管泄漏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但泄漏与发动机飞车无关。而且,多踩几次刹车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很有效的方法,比如油管有微量泄漏,油路中有微量气泡,油路有轻微阻塞,等等,通常多踩几次刹车会有效。当然有ABS的车刹车感觉与人们通常想象的有些不同。
& f6 f2 X9 {+ b* F! W) N5 |! }, _, ` K- A$ E+ H4 ~" f
3、这次CTS油门踏板的问题:文中的描述完全错误。传感器是磁铁和电子线路组成的,电子线路部分浇铸在塑料中,与要加的垫片没有任何关系。垫片所要解决的是阻力装置阻力过大问题,就是图中的几个槽,注意槽的材料全是塑料的。而这个阻力是必须的,否则油门回位太快。" d, [, c( i5 v. y5 O% j
6 g$ c4 v$ s+ S% Y+ Z4、就俺的专业眼光看,这次丰田的维修措施是非常高明的,尽管看起来简单。2 h* {3 m) D. h% s8 f7 n; z/ H
) a& g, h9 s3 ~; c丰田有大问题,需要改进,但说日本车不如美国车,就不敢苟同了。最后,选什么车是个人的选择。日本车占美国市场40%,中国人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要说什么车安全,可查阅美国联邦NHTSA的网站。同等大小的车,日本车平均售价比美国车贵不少,决不是靠牺牲安全性换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