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0 )   鸡蛋(0 ) | 
 
| 记得上中学学鲁迅先生的杂文的时候,读到鲁迅先生曾凭借犀利的幽默感给“公理”配出“婆理”。而今,也不知道是那个英明的谁,为“八婆”配出了“八公”的概念。如我无聊之辈,竟然有心在深夜归纳小至“张长李短,鸡毛蒜皮”,大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八”。“八”是一种态度,“八”是一种能力,“八”是一种渴望。0 Q% L1 e8 \' @+ n- c2 B 
 ( J* o! k% I, i, a) x幸福和快乐后必定归于无奈的平淡,恐惧和痛苦时最保守的期盼就是可贵的平淡。现实生活中总是平淡多于其他一切的总和。然而,灵魂久被鲜活的血液浸润,一定会不由自主的鲜活起来。于是人们定会产生许许多多鲜活的想法。有些可以付诸实践的,有些只能独自回味,但更有一些,可以、甚至必须倾诉于听得懂且愿意听的人。不知道为什么,生活之路越走越程式化,可以主动而为的事情越来越少,大多时候自己是在跟着感觉、依靠惯性做事;不知道为什么,独自回味的结果,总会让人莫名其妙的黯然神伤;不知道为了什么,倾诉和倾听倾诉,成了一种习惯、一种需要。
 - R1 }7 p4 z8 N' Q7 S
 , F4 u- e, c+ ^3 J! [, v随着阅历的逐渐增多,我越来越认同一个说法:越主动,越快乐。主动倾诉、主动倾听,有效倾诉、有效倾听成了一种态度:“八”。“八”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开端于此,也终止于此;无意求于其他,也无法求及其他。 / n: T- U9 i4 }7 y) L
 
 " h6 Q; O% e) U, f/ h1 u; ~和自己交流常生孤寂,和别人交流常生现实的摩擦和碰撞,而和文字交流之于我却频生快乐。传说女娲用黄泥捏成人型,向其口中吹入仙气,泥即成人。看文字的时候,你的目光似乎能通过泥人身上的气流,追溯到女娲那张似曾相识又难清睹晰见的脸。
 $ K3 a- p; C( \9 o
 ! k9 W3 f: J$ L有人说:幸福就象一只蝴蝶,在你追逐的时候,它调皮的翻飞逃逸;当你累得坐下来休息的的时候,它却会悄悄的落在你的肩头。汤诰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诸友及我“苟日八,日日八,又日八”,那向蝴蝶一样的幸福,会不会在花开的时候,悄然落在略有累意的肩头之上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