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案例:剥夺孩子兴趣,成绩一落千丈7 X7 g# G4 _! e9 o( p( |$ h
小华从小就非常喜欢小动物,而且非常热衷于研究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初中时常常因为观察小动物而弄得浑身是泥。父母对此非常生气,觉得他不务正业,于是就想方设法阻止他去外面玩。父母希望他学钢琴,以便将来中考时加分。9 D+ h: [4 m' s5 V- w6 h' d- R8 \
开始,他总是趁着父母不注意偷偷地跑到附近的公园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有一次,他把一个黑色的蜘蛛带回家后,父母大发雷霆,训斥他不应该把这么脏的东西带回家。爸爸还一脚踩死了蜘蛛,妈妈竟然摔烂了他积累了好几年的装着各种标本的“百宝箱”。那一刻,小华愣住了,回到自己的房间默默坐了一个下午。
7 ^! _- k- U) D6 ^& u; @从那以后,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变得沉默寡言,父母为此非常发愁,甚至怀疑他是不是智力有问题。. `/ I$ b n- I2 \8 _$ ?1 U1 G
而小华的生物老师说:“小华这孩子特别聪明,如果好好培养,将来一定会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生物学家。”. }6 k5 H# w4 z- ~$ P
小华生物老师的话应该引起父母们的深思。
# O) H, b6 O' [* K干涉孩子兴趣的三大危害
# w7 M1 N( P/ y0 s, A: } y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都会犯像小华父母这样的错误。像小华父母这样干涉孩子的兴趣,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危害。7 x* I6 y- R# e& f( m& S$ z
第一害:孩子变得没自信
- y! s% M, x, N& A父母对孩子兴趣的过分干涉会使孩子对自己的爱好产生片面的认识,认为自己没有眼光、没有本事,从而否定自己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变得没有自信。
$ x/ ^' ~7 H; b- q, A第二害:失去真正的兴趣,使孩子产生厌烦
9 w, {* v7 k9 r( i父母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听孩子的解释,不从孩子爱好出发去了解孩子真正喜欢和感兴趣的,这样做既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还会使孩子觉得父母不能理解、尊重他,而产生逆反心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1 U' u5 G7 J7 c S我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就会学得更轻松、更快乐。他们也非常愿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且不知疲倦。如果不去考虑孩子的爱好兴趣,而是强加给孩子父母认为应该学的东西,会使孩子失去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容易使孩子产生厌烦心理。
* \3 ?: Q1 M/ P2 O: B6 d2 a W第三害: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产生自闭倾向7 s& W. p0 z& ^" l6 b+ Z9 m
+ a: l* \8 T9 g
' g, R, i- V% M1 C! p7 o$ @如果父母忽视孩子的兴趣,强加给他们一些学习任务,就会使他们产生抗拒心理。有些孩子本来对音乐不感兴趣,被家长“逼迫”着每天练琴,结果琴技总是没有提高,于是恨铁不成钢的家长开始斥责甚至打骂孩子,用“你怎么这么笨”等词语责骂刺激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开始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则变得自卑并产生自闭倾向。
0 `! U) \7 X p1 b! o4 b2 f父母对于这一点要认识明确。遗憾的是,有的父母仍然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多不愿承认孩子尤其是自己的孩子有独特的兴趣与爱好。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有个父母强迫坐不住的孩子弹琴,以致孩子只得砸断自己的手指以示反抗。像这样不顾孩子的抗议,父母像催命一样催促着孩子去学自己不喜欢学的东西,都是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兴趣与爱好的表现,其后果可想而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