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9)  鸡蛋( 0)
|
数码照片要不要处理?这个问题从数码相机问世到现在一直争论。现在大部分摄影人基本共识是数码照片需要处理,但不能无中生有(比如广场鸽,青藏铁路藏羚羊),也不能为了美化抹掉。尤其是具有新闻性质的照片。
" `& m! v) ^) z" m8 l6 R& e; V. \. T* S$ s5 |; H9 B" O! t' u
照片处理很多人叫PS,实际上是不贴切的,因为PS是有专指的,就是使用PHOTOSHOP软件来处理照片。PS软件功能过于强大,不但可以无中生有,而且可以随心所欲地调节照片。可以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当然,这需要下很大功夫来学习PS软件)。融会贯通了PS软件你完全不需要出去拍照,可以像画家一样在电脑做出你需要的照片。+ `# v8 I: k, `0 q( \
& E' j! \; \9 s6 `
摄影界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照片来与“真正”拍出来的照片在摄影比赛中的不公平竞争,又给这些电脑高手一个发挥的空间,很多摄影比赛都有一个版块叫“创意”。把那些电脑“做"出来或者拍出来进行了深加工的照片定义为“创意”照片。
* ], E& ^ A2 a+ P4 Y- X( q
6 D8 r4 X6 D4 Z$ g) v& `2 VPS软件很难学,我就不会。但并不是说我不处理照片,使用简单软件(比如光影魔术手)适当裁剪、调节色阶、对比度和亮度我还是很熟练的。
+ x! m, x" j* Q+ D/ i7 Q0 @3 }4 m2 v, _. a* z
以前“摄影家”的胶片照片不处理吗?也是处理的,暗房技术就是对底片进行处理。数码照片刚刚出现的时候“老摄影家”是很反感数码照片处理的,发了不少文章对数码照片处理技术进行批驳。有些觉悟早的“摄影家”就拿暗房技术反驳,一下击中就他们的软肋。
% f1 B* ? n' ~: I
# E0 ~5 J: `! X* G4 `$ W数码照片为什么要处理哪?
" j6 N- z4 Z1 u. l' }' s3 y: }' [; A& r" f+ @) e9 L
数码照片是把影像信息通过CCD或者CMOS变成数字信息记录的储存卡上的技术,这样记录下的照片通过电脑显示或者直接洗出来就和你眼睛看到的一样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既然通过数码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和眼睛看到的不一样(也许经过简单处理更接近眼睛看到的景色)。剔除拍照水平的因素,这也是很多人感到“我看到的风景很美,拍出来怎么不美啦”的原因之一。" _. L8 n% p3 z
6 U5 r9 n( m: S0 \. t
现在的摄影比赛是允许对照片进行简单的处理的,这些处理包括:裁剪,调节色阶、饱和度、对比度等。但在处理照片过程中不能删除照片的原始信息,没有原始信息的照片是不能参加摄影比赛的。
$ |, J/ e* c8 h- `2 U& N+ `. L" n k' h% V# ]0 G/ }
现在去数码照片冲洗店去洗照片店里给客户免费处理照片。如果你的照片如果要去冲洗,千万不要自己在家对照片进行处理,因为你的显示器不标准,在自己的显示器上不错的片子在别人显示器未必也好。尤其是现在的液晶显示器,可以说是千差万别,几乎没有相同的标准,这也是“苹果”显示器畅销的原因之一。! O: q6 T5 Q/ u" z2 E
8 x) J1 P0 V; W既然看到的和拍到的本来就不一样,“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对数码照片不是要不要处理的问题,是怎样处理的问题。
# z4 b" j# o- j% E+ W1 a0 c4 |, U5 O6 X& Q
注:把“摄影家”打引号是因为现在“摄影家”太多,当“摄影家”太简单了,是艺术门类里门槛最低的,尤其是出现了数码相机以后。* \ G5 U/ ^4 I1 i' {/ \+ P( f. }! ~
" |" P" ?9 j. L U使用曹广福老师的一幅摄影作品为例,可以比较一下,也许曹老师看到的景色和处理过的差不多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