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宜湖9 p: K4 \2 ? y+ t( b: {: C
% x/ W9 y# f8 t
" d" c2 S1 V$ m5 `! h1 {两个月前的一天半夜,手机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电话是我的一个中年朋友打来的, 他用微弱的声音说道:半个小时之前他突然感觉左侧胸口疼痛, 胸闷,憋气, 在我的追问下, 他说他今天情绪很不好,晚饭时喝了很多酒, 而且左侧肩部和背部也觉得疼, 我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马上起来穿好衣服后,径直上他家赶去。还没等我关上大门, 他的电话又打了过来, 这次我甚至没有听到他讲话,只在耳边响起一阵阵急促的大喘气声,此时我并没有任何惊慌,而是当即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抄起手机按下了911三个键。4 @- R$ x" f1 _
* b% N# `4 _$ ^$ Z& B5 d& S
^5 {9 j# ^$ N1 E/ A
接线员问我需要什么帮助,我回答说要送一个急症病人去医院,接线员二话未说就立即转给了救护车(Ambulance)服务中心,这次问的稍微详细一点,大致是简要的症状,住什么地方,联系电话等,大约一共用了两分钟。我放下电话后,火速向四个路口之外的朋友家奔去,进门后看到躺在床上,面色苍白,我刚问了他两三句话的工夫,两位救护队员就犹如从天而降,一句废话都没说, 架起他就向停在门口的救护车走去,整个过程只用了区区的二十分钟!8 ~* m) e% c; z) O% y
* G# k$ f; Q' N ^9 n
. f0 a( q4 |" D" L. C& R3 u6 [5 _
5 ~8 d9 ]+ i. a9 n; s7 ^
1 @# I& A9 Z `8 s) q: v) q' E/ ?- u* K0 B) W: J4 s2 i2 C9 g3 g
训练有素的救护队员把朋友安放在车内的平板床上,插入了氧气管,他一边询问病史,一边开始了分秒不停的心电图监测,直到把病人送到了位于大学街的西乃山医院急诊室,经过医护人员采用先进设备诊断(所幸并无大事), 加上高效率的紧急救治,我的朋友很快转危为安,一天后就出院了。大约一周后收到一张$45的帐单, 寄给医院交钱了事。
2 S& b3 n( e; I% P! [0 ]( s2 A9 U3 b$ V8 D
上述所说的是我最近亲自经历的,但类似的事情我以前也碰过几例,今天索性都抖出来,一并说给大家听:
+ p" L) S( `4 a. i# P/ W
( k9 s$ B, K2 w, u% D* Z5 W8 z十几年前我在美国休斯顿居住时,有一位来自台湾的退休石油工程师,常年患心脏病在家修养。一天下午快到下班的时候,他突然感觉心脏难受,但没有叫救护车,而是打电话给邻居家的男孩子,请他下班后赶快回来拉他上医院。约半小时后,当这个年轻人赶到他家时,老人已经倒在了地板上,人事不醒,待送到医院时已经晚矣! 后来经过抢救,虽然维持着生命迹象,但已成为了植物人。在床上一躺就是数年!
& `3 ]7 A' F, }. ]9 z x. _- Z+ b$ ^. J x
还有一件事,一位移民到加拿大的老教授,心脏一直不好,孩子都不在身边,他和老伴一起住在老年公寓,有一天走到大街上突然心脏病发作,被一辆路过的救护车救起,送到多伦多总医院,捡回来一条命。但不久后的一个冬天的半夜,又一次旧病发作,这次他叫一个亲戚来接他,但为时已太晚。等再叫救护车送到西区总医院时,已经回天乏术。- C; c% `5 D' a6 c1 `* H
+ ?2 t; A5 w1 f+ `8 P- C7 R: L最离谱的是一位开餐馆的老人家,退休后把生意交给儿子打理,但还常来餐馆视察。有一天在后厨房时突然心脏病复发,儿子见事不妙,就赶紧打911,叫来救护车送到医院后抢救成功,谁知老父亲醒来后从儿子口中得知是花钱雇了救护车,而不是开私家车来到医院后,竟随手给了儿子一记大耳光!
# j6 ?0 S+ b3 R1 }' T' P: A: W3 e: {% y7 J; ~- N6 `
上述前两位老者的结局本来不该是这样的,不久前发生的上海移民的妻子的遭遇虽令人同情,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应该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在此我也不想多说什么,在遇到心脑血管疾病的急症患者时,究竟应该怎么办,还是请网友们来谈谈吧,我只想说一句话:千万别对救护车说不!9 T) h8 i4 `5 M(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