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薄荷三木
& K3 Y4 H- d) X+ n7 N/ T! D8 p5 ]0 E
. Z6 E c# [' f0 d我们移民到加拿大,天天倡导要融入主流社会,到底什么是主流,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偶然的机会,遇见了三个加拿大男人,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社会的缩影,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 G9 C. k6 `' w$ w6 V& F5 {
" _, ?: y1 z. c; H- v0 AA君:高高胖胖衣着简朴,没到六十岁可看起来像近七十。因为身体不好近几年一直处于半退休的状态,靠着以前单位每月几百块的退休金生活。期间也尝试着找一些零工补贴生活。一次去面试一份办公室的工作,遇到一位竞争对手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子。闲聊时得知此女子是单身母亲,而且已经失业了相当一段时间。A君就利用他的全部面试时间来说服雇主雇佣这位母亲,因为她有一个年幼的孩子要养活,她比A君更需要这份工作。
/ p/ t2 ?) r2 O' t
- R q3 K; k7 e$ e# D) L0 wA君天天对着电视研究国会议员的辩论,以天下事为己任,对于总理哈珀的老人金改革可以说是深恶痛绝,咬牙切齿。将老年金的发放从65岁提高到67岁,政府每年可能节省超过100亿加币。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欠着一屁股的学生贷款可是到处都找不到工作,老人们再不退休,年轻人将无立足之地。A君预计哈珀的下一步会向全国公费医疗开刀,以难以负担为由斧头高举,并依仗多数政府的优势在一年之内三读通过。所以现在A君的日常工作是收看CPAC台的国会议会辩论,然后教育身边的人,大家齐心反对执政党政府。以免他们扭曲大部分加拿大人的价值观,对社会造成的更大的伤害。
* m1 G# C0 G4 v, ?( c6 l& n. `" V2 z% @1 ^5 y1 B, D D8 V
A君实在是再普通不过的加拿大人,没有高教育,没有高收入,却以天下任为己任。我们中国人喜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哪家的家长鼓励自己的孩子以后成为政治家。可是一个优秀的有良知和有号召力的政治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帮助最多的人。我们是不是该向A君学习,关心和参与自己小家以外的事,发出我们的声音,在民主社会中起到一个选民的职责。
3 ?7 b1 I, y5 G! R' A9 _' |; j: @, d" w4 B- M9 `, l8 A: c
B君:是位衣着整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犹太人。谈到孩子的教育,尤其是犹太人对教育的态度,他便滔滔不绝。由于历史上的千年流浪生活和经历了二战的大屠杀,犹太民族更相信教育的重要性。犹太人有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讲的是当歹徒要烧杀抢掠你的家时,你只可以带走一样东西,不是钱,或钻石,而是你的大脑即智慧。只有你活着,谁也不可以剥夺你的智慧,那么你就可以重新开始。所以犹太人从小就培养自己的孩子读书,学习技能。全球只有1500万的犹太人,在世界总人口中只占0.3%,可是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士中30%是犹太人。比例是其他民族的一百倍。犹太人崇尚的职业是医生、律师、商人、教师等行业。 ; Z0 B. o4 t: g2 k8 [
! d+ Z' w- ]& W. k
B君的祖父早在上个世纪乔迁到美国,躲过的二战一劫。他们家大部分富有的亲戚留在了欧洲,二战时几乎无一幸免。B君育有两儿一女,从小严格教育,现在一个儿子是注册会计师,最小的女儿最能干,没到二十四岁即将成为律师。可惜大儿子年过三十,一直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大学毕业又该专业读了研究生,毕业做一阵工作又丢了饭碗。现在还在家里和父母住。B君感慨重男轻女的时代真正过去了,他们家就是最好的证明,女孩子可以比男孩做到更好。
5 r a/ x$ l9 v4 |9 V# E
4 W0 a: F2 s' k! Z犹太人创造财富的能力是无需赘言的,股神巴菲特和J.P.摩根都是犹太人。除了赚钱的能力,犹太人还出现了思想家如马克思(原来是犹太人创造了中国的XX党),政治家如基辛格,科学家如爱因斯坦, 精神学家弗洛伊德。犹太人的教育成功还在于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使他们成为未来的领袖。
; E/ j( S9 W' [ b6 s! `3 b" V& O6 V1 B# ^, W% \
C君:外表老实巴交的C君,真是个老实人。和前妻离婚后,独自养大了两个孩子。前妻是典型的女强人,每上升一级他就知道他俩的距离越拉越远了。前妻三十多岁又回到学校读法律,数年后成为民事律师,同时也成为了另一位律师的妻子。C君照旧做着工厂里的小头目,上着黑白颠倒的夜班。C君的大女儿,到了青春期非常反叛。C君知道她是因为自小缺乏母爱,内心总觉得亏欠女儿。女儿16岁交男朋友,18岁就不得不辍学,因为生了个儿子。照一般的家长,孩子已经成年,自己的道路自己选择,后果自己承担。孩子已经生了,扫地出门,自己解决。 4 |: _ f' K! j: y& K9 L) a
7 W5 Z0 R/ I2 C6 x淳厚的C君做不到。他说上天送个外孙来,小孩子没有错。女儿自己还是孩子,又非常聪明,如果读大学一定可以读得很好。应该给女儿第二次机会从新开始。于是C君张开双臂,不仅完全接纳了外孙,还将孩子的父亲--同样是18岁的大男孩一起迎进了家门。将他们一家三口安置在家里的地下室。他白天下班睡几个小时,下午还帮着女儿带外孙。
) ]6 d2 H' X. z O" r, u3 q
. W9 E( q1 N( T( ]! g U7 I这样过了一年的时间,女儿起早贪黑照顾婴儿,夜生活杜绝了,也不和一帮一帮的朋友混了。体会了做父母的辛苦,一下子长大了,钱也计划着花了,C君说生活给女儿上了最好的一课。第二年女儿决定返回中学完成高中文凭,接着报考了大学,并顺利被录取。女儿明年就毕业了。她的男朋友,孩子的父亲,做了学徒工,已经成为一名木匠了。女儿半工半读,其间C君的前妻在经济上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0 o- k; h7 Q v5 j7 O/ v, [4 T
4 a$ O4 m$ ?# S W7 e6 L
( I; @; r! _2 Q" L5 n
+ A) p# H. f6 `+ k现在看着女儿的生活又走上了正轨,C君非常欣慰,欣慰的同时又有些怅然。因为前妻作为律师,人脉广,帮助女儿介绍暑期工,使女儿拿到了不少的好机会。现在母女两个人走得很近,C君不免有些失落。感觉在孩子的天平上,二十多年的亲情不敌金钱和关系的诱惑。C君难免有些酸溜溜,他也知道前妻可以为女儿提供更好的机会。善良的C君还是一句话,孩子过得好就好。 0 Z# ?7 R5 |0 T
# `+ K; N' S: ^+ y( ]# T
我实在不能想象我们中国家长个个抱着望子成龙的期望,如果遇见类似的情况,会怎样反应?18岁生孩子,别人家小孩上常青藤名牌大学,我们做父母的脸面放在哪?和孩子断绝关系是最简单的方法。我们总是说一切为了孩子,但是到底是孩子的前程重要还是我们的面子重要?人无完人,孰能无错?给别人第二次机会。C君的付出是不是给了我们一些启迪?
& m4 W8 b3 b! P) Y! `, U% Z7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