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07|回复: 7

[加国新闻] 老艾儿子当了自行车修理工:让我反思

[复制链接]
鲜花(70) 鸡蛋(0)
发表于 2013-3-27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来源:51博客
9 m# ~' _. _  i- L1 r* ^, I* L. O
% q6 v, W) D. j) a现在是网络的时代,每个人都有Email, QQ 和 Face book, 人们越来越不爱写信。 每天邮递员送来的,要不是账单,要不就是福来尔思(flyers)。我敢断言,再过几年邮递员这个职业可能就会从地球上消失。上周三, 门前的信筒里,破天荒地,竟来了一封私人信。 一看地址是从美国爱达荷州老艾一家寄来的家庭信(Family Letter)。当然,只有他们一家还会在这个Ipone 的时代写信了。
, ?& K4 L! K1 A* s6 Q' u& Y4 J4 M9 P2 z' H3 f8 X; u2 w& P
, e' D4 i8 _8 {
老艾在给我们的家信中说,他们的老大兰兰今年23岁,去年大学毕业了,在法国一家机构培训公司工作; 老三欣欣今年19岁,全额奖学金在读一所州立大学。信中特别提到他们唯一的爱子,特别的自豪,老二松松,今年21岁,高中毕业, 终于在西雅图最大的自行车零售店当上了一名自行车修理工。拿着这封快乐的家庭信,我陷入了沉思……
  E* F& i/ E3 \- ^
$ e- l* u* R+ f
4 Z) \7 P$ g1 Z6 X. B5 P0 H& u1 y6 G' h2 G" V% E$ M$ {  s
女儿下学时,我把这份信让她读一遍,没想到她的天真把我气得冒烟,“修自行车的工作一定很酷! 这个哥哥很英俊呀!”女儿答道。 我本想以信作为教训这个丫头的鲜活材料,这下可好, 反而让我砸了自己的脚。 妻子下班时,我把这封信交给她看,没想到,她竟如此平静地说:“很好呀,每个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在社会上的位置,这不是件幸福的事吗?” 这一下,我突然发现自己变得很孤立,很异类。 如果有一天, 我女儿也成了一名自行车修理工, 高级一点吧—–汽车修理工,我还会高兴地向周围的人报喜吗?!在中国人望子成龙的文化里, 这就是我们对没出息的定义。还好!老艾能快乐得起来,是因为他一家不是中国人。
4 L1 g+ T7 `* j# i4 Y/ L1 M" v- M6 C+ P
老艾是我给他们的中国名字, 他们一家早在1987年就到了中国, 一直到2008年才回到美国老家。 当时他们回到美国的原因, 就是因为老二松松的学业。 我在1989年就和他一家认识,他们这三个孩子都是我看着长大的。
6 j* H+ b1 _' ?
5 ]6 d2 G0 e3 r老大兰兰,一直在中国的学校读书,有一段时间得了自闭症,不和周围同学说一句话。后来他们搬到了上海,在上海一英文的国际学校就读,又恢复了原来的可爱和朝气, 成绩也很优秀。高中毕业后,自己就回美国读完了大学。
2 j( Z0 N; w; K! Y4 j: I; f/ N) R4 I2 F6 }
老三欣欣,实际是他们在福州收养的一个弃婴,手上天生少了两个指头,就被父母残忍地抛弃在一个教堂门口,后来被送到孤儿院。欣欣在美国的日子可不好过,Boise是个几乎白人的小城,一个亚洲人的面孔总会引来周围好奇的眼睛。 还好的是,欣欣有福州人天生的精明能干,很快身份危机就过去了。  
0 N, U: r) r/ `. @% ^
2 Z4 k5 ^  X2 x# s# }- C9 D儿子松松,从来就是一个温柔,英俊的绅士。 在中国的时候,很能融入学校的环境。 学习虽是一般,可人缘特别好, 是天生牧师性的那种男孩。 据说后来到了上海,对他简直就是地狱般的日子。这几个孩子去的那所国际学校,其实完全是中国式的教育理念,对分数看得特别高, 功课比中国学校还重。聪明的孩子在那里会如鱼得水,善良的笨瓜们 一点点的尊严都会被泯灭。松松后来开始逃课,据说还开始和上海的小阿飞交朋友。在长达一年的挣扎后,老艾一家决定为了孩子“海弃”,离开他们在中国二十年的事业和生活。 回到美国不久,又遇金融危机,找工作又花了大半年。如果不是有信仰的缘故,他们肯定也会呐喊:“上帝啊! 为什么离弃我们?为何要领我们去中国?”  4 p6 a) ?( n6 f" m" H' K4 h

/ T1 S" a, q, `  s松松后来终于在美国读完了高中,又慢慢恢复到昔日的温柔和友善。父母也没有强逼他去读大学,而是按照美国劳动人民的价值观—先当个能自食其力的男人; 而不是一直能窝在父母房子里读硕士,博士的男孩。
  `6 j. y7 k. Q* k, R
. ~+ [+ ]/ A$ Q. g  Z7 ^3 j5 N不过写到这里,我们这些来到新大陆的父母, 好像我们已经习惯了“啃老”的价值观,我们不也是啃过来的吗? 不要说高中毕业,就是结婚生子,我们还是很安然自得地啃。 到底我们在一个正常的社会培养着畸形的下一代,还是在一个畸形的社会养育着正常的子孙? 不过松松的故事值得我好好反思, 让我们那些在海外出生长大的子孙,继续啃我们,还是放手让他们像西人一样独立地生活。我一时还没想通!
6 c+ E& Q& |% ?8 x/ \
鲜花(12) 鸡蛋(0)
发表于 2013-3-27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这篇,谢谢分享。
鲜花(116) 鸡蛋(0)
发表于 2013-3-27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一个扯淡的博文。
鲜花(34) 鸡蛋(0)
发表于 2013-3-28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谢谢分享
鲜花(171) 鸡蛋(4)
发表于 2013-3-28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意思是,看洋人怎样都是顺眼的
大型搬家
鲜花(662) 鸡蛋(0)
发表于 2013-3-29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赞成外国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自立的习惯。9 Y% T( U/ _. K. S
不依靠父母和他人,全靠自己努力。在学习方面也是养成独立思考的方法。
& B  Z  s! |" Z& z! @# |7 [& A只有这样才能搞发明创造。而中国的教育还停留在注入式,光听老师讲,学生听。6 e$ D" }2 u5 L+ [- g) f2 r
我觉得启发式教学对孩子的思维发达更有促进作用。5 a! r- H8 Y; R) X7 N5 n2 L
无论他们未来选择了什么职业,只要自己喜欢就一定能做好。
鲜花(9) 鸡蛋(54)
发表于 2013-3-29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13-3-29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8-2 23:47 , Processed in 0.16814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