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34|回复: 2

五大车内污染威胁驾车人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2-27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据了解,有关部门曾经进行过一次有关汽车内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活动。测试结果触目惊心:在接受测试的1175辆汽车中仅有6.18%达标,其中不乏一些国际知名品牌。
& ~4 q6 b5 A% I" y) e
& K8 z) L) o, ?' N3 K' M6 @2 m由于汽车空间狭小,车内空气流量有限,加上汽车密封性好,因此车内的有害气体超标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性就显得更大。: s5 q; |8 a& }7 j  r5 v; u$ l
0 a1 |; A5 T' ?
车内空气污染数倍于室内
  H. T/ F% B/ Q* R# S# r
' W) l& ?0 v6 e( M* E. b& T北京的一项抽查检验表明,室内空气甲醛超标率达95%。另一项报道更为惊人,“目前中国每年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超额死亡数已经达到11.1万人,超额急诊数达430万人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107亿美元”。现在大家对房子的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基本上都略有了解,但是实际上汽车内的空气有害物含量比室内更加严重。4 _+ ?' U7 L6 F% a

: A) c9 f8 K9 ^9 a0 E美国AnnArbor环境集团最近发表了一个报告,称车内空气中的有害化合物含量是家居和办公室中的5到10倍。该报告称,根据对11个著名汽车品牌汽车中随机采集的车内灰尘样本,以及挡风玻璃薄膜样本的化验分析,车内普遍存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消费者对这些却知之甚少。报告称:车内坐椅、地毯、扶手和电线胶皮等,都会发出对人有害的化学物质。* H4 Z! o' d& O5 m8 f! J: L
7 D; {; z, a" s3 V. B% W- E
三类污染源两类不好治
1 a4 _  V: h& q( _- L/ w% L  o, B" y% K
污染源一:车辆在生产时,内饰件要使用大量的塑料制品和黏合剂,这些都是产生车内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
7 M6 C# G+ M6 S9 [- X2 z8 V
, J& m6 ^* L5 `4 Y, f例如可以引起白血病的“苯”,就来自于黏合用胶、人造革、漆面和皮革等,甲醛则主要来源于坐椅套、车门衬板等针织品。
- O# [. Y* D: J! C& H) g' i
4 i0 ]- h4 M8 g污染源二:发动机长时间运转之后,不但其产生的热量会增加车内污染物的挥发,而且它本身产生的胺、烟碱等物质也会对乘员的身体造成伤害。
( z+ q9 z& X# Q0 ]) ]) a/ [- E
+ m4 Q, K( w/ y污染源三:很多消费者买车之后喜欢在车内摆放一些毛绒玩具、靠垫等装饰物,但如果这些饰物是劣质商品就会增加车内“甲醛”的释放源。一般来讲,车内装饰越多,产生车内空气污染的可能越大。另外,一些人喜欢在车里喷洒香水,很多香水是化学合成物,其本身就含有害物质,这样只会加重污染。( L/ j* p; _( y9 s' |

$ U) ~( I8 K2 c1 r5 O车主在购买爱车后,不要随意对车内进行装饰,不要为了得到经销商提出的送装饰的优惠,就把劣质内饰等污染源引进车内。如果非要在车内摆设一些东西,要注意选择使用无污染或有害物质含量低的装饰品,以有效避免污染发生。& l) @2 A, y. y
: W' ~$ u- H; ]$ L3 C0 V- {6 {
上述前两类污染源目前还难于从根本上解决,这与汽车工艺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而第三种来源属于车主使用时所产生的“二次污染”,只要车主在平时的使用当中加以注意就可以避免。# x' D6 x9 t( C, Q+ s. M
" y6 P# R' t4 R
“通缉”车内五大污染物
8 w' ^; q8 X; E/ U" E4 m7 e% Z1 X& K0 y
甲醛
; Y6 |- ]# O, c# k& [( \3 B$ s: Z- G2 L: _  ?6 n6 `
外貌: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醇和醚。甲醛在常温下是气态,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出现。脲醛树脂在制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残留一部分游离甲醛向外散发。
/ r' E! _! r* T; _8 I  O7 M/ {. j6 Z0 X# j4 S8 q3 \( t. P& Q$ {
罪行:甲醛超标会感到头晕、乏力、喉咙不适。" I0 n/ Z6 d& c; C  {! X1 k

4 ^, T7 E8 ~: K5 U- {- L% K5 i藏身处:用甲醛做防腐剂的涂料、化纤地毯多用于车内装饰。$ K) W$ ]# n" @' d( i

; j( I* A* R# h
5 h6 q( K  H: y) m4 m+ P! H( m( s* v' g$ q6 s2 `" L7 l' y
外貌:无色透明,易燃液体。86%苯用于制造苯乙烯、苯酚、环乙烷和其他有机物。
  C6 b6 x! ^' K  i4 H4 @, K3 P2 z" G/ i4 C$ m
罪行:蒸气可经呼吸道吸收,液体经消化道吸收,皮肤可吸收少量。处于苯浓度较高的环境中,会引发白血病。  Z* W. G/ C2 C2 O. Z% D. Q

2 R; v- @- O  C# q2 n藏身处:主要用于制造洗涤剂、杀虫剂和油漆清除剂。苯可作为汽油一种成分,含量<2%。
" X0 Z( e5 J( e; Q! Y' _' k& D
8 y6 K, K! c# s" Q甲苯/二甲苯8 @8 k9 @! d/ m3 g5 J
3 o2 ~; Q8 j6 A0 D) K% W/ X
外貌:甲苯,无色有折射力的易挥发的液体,气味似苯。用于制苯、甲酚、苯甲酸、苯甲醛、混合二硝基甲苯、邻甲苯、磺酰胺等。二甲苯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芳香气味,易燃、有毒。用于化工及制药工业。( i2 ~5 `' L: m) @" I/ E3 t
7 ?$ u; F+ E7 t7 @" E4 M
罪行: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经皮肤吸收。吸入较高浓度蒸气后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症者有躁动、抽搐或昏迷;并伴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可出现眼结膜和咽部充血。直接吸入液体后可出现肺炎、肺水肿、肺出血及麻醉症状。甲苯/二甲苯超标会导致障碍性贫血、生殖功能受影响,导致胎儿先天性缺陷。& I/ n; O0 s1 s, A7 P4 V

; f5 Y9 k0 c5 J' d0 }3 @藏身处:上述中间体是合成纤维、药物、染料、农药、炸药等的原料。此外,可用作汽油添加剂和各种用途溶剂。
5 \, J7 B- F7 _! H9 W& I& K2 l; m) w
3 ]1 n# P' V8 @) L" G, W, LTVOC" ]. Q, k6 D( x

- h7 S7 V+ j6 H0 J  `' z外貌:挥发性有机物TVOC是由一种或多种碳原子组成,容易在室温和正常大气压下蒸发的化合物的总称,它们是存在于室内环境中的无色气体。TVOC的组成极其复杂,其中除醛类外,常见的还有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三氯甲烷、萘、二异氰酸酯类等。
0 x3 x8 F- p2 _$ ?0 K  O: ?; X  C0 L1 `1 S) t$ u  E: ~  |
罪行:TVOC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严重时甚至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出现**反应等。
* z$ v' q$ g7 {+ G' V7 k' v
8 R9 k% y- o$ z藏身处:主要来源于各种涂料、黏合剂及各种人造材料等。TVOC可有臭味,表现出毒性、刺激性,而且有些化合物有基因毒性。
7 w$ X/ j- Y! p0 y& J+ M1 ~0 a. H- a( y" ^; I/ j) k: j& S0 M8 p
一氧化碳
3 M2 E: G% o2 q4 S
" j& w* S, X& I+ c- U. t外貌: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 F6 P9 y6 P  f6 _
4 w5 Y( J6 `3 [9 Z! G( W- R  O! i
罪行:长期接触低浓度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造成两方面的影响 (1)神经系统:头晕、头痛、耳鸣、乏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等脑衰弱综合征的症状比较多见,神经行为学测试可发现异常。上述症状顽固者,往往有多次轻度急性CO中毒的历史。(2)心血管系统:心电图可出现心律失常、ST段下降、QT间期延长,或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异常。在职业接触者COHb饱和度达到5%以上时,可以见到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 (HBD)、肌酸磷酸激酶 (CPK)增高,这些酶活性的增高可能与心肌损害有关。近年对63名冠状动脉硬化患者研究发现,在接触CO使COHb水平由0.6%升高至2%及3.9% 后,其出现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时间提前,对运动的耐受力明显减低。这些调查资料,结合动物实验研究,提示在低浓度CO的长期作用下,心血管系统有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 ?4 g- V- j) O( N) r* y
  L( J/ s4 o% b1 W# E藏身处:用于化学工业中合成氨、丙酮、光气、甲醇的生产。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6-12-27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sf...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6-12-28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小心才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8-6 16:37 , Processed in 0.092838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