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原创】练武记 [oiler2] 于:2006-12-29 13:14:00 7 M/ B+ ? u Z" s$ O
我年轻的时候有一阵子身体不好,不好到不能上体育课的程度,老师说,你去找张老师学太极拳吧,这样每学期也可以按体育60分处理,不然你很难毕业。
! z& j3 O7 m# c+ J9 w3 x, e g) M) [6 b" e
于是我就去找张老师参加太极拳班。张老师是个满头白发的老头,却也满面红光,一口答应我加入他的训练班,除了约定每周两节课之外,并说每天早上他在操场教拳,希望我也参加。教拳完全免费,而且加入退出随意,很多同学对拳术感兴趣,来跟着比划几天,也就索然无味。很少有坚持下来的。坚持下来的都已是高手.
7 b/ Q7 m% t' ^. f" f+ b% @% l0 ^( {$ Z- H1 {: j$ d, L# g) W
我因为没有别的选择,也只好坚持下来,跟着比划,好在前后左右都有高手,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杨氏八十四式太极已近学完。每周两节课都不教新内容,而是改架子,一个动作要反复做几十次,一节课下来就大汗淋漓,加上每天早起,胃口就开了,身体就好起来。两个学期下来,已经比原来还健康,但因为喜欢太极课,也没有申请回来上正式体育课,所以我的体育总是六十分,几年间,再没有得过三好学生奖。
8 c( x8 x9 Y8 `6 Y. G
, I* i a, u: n% A张老师在太极界人脉很好,不时能请到大家来给我们辅导,其中最常见的是傅家父子,傅钟文和傅家生。老先生接近八十的样子,挺着大肚子,少先生也有四十左右,个头都不高,也就一米七左右。不像现在,当时大学生尚属天之骄子,傅家父子也以能辅导我们为荣。很尽心尽力。
/ f1 ^8 X& a# P) w* S5 M' T& v6 D
& u0 t0 q3 z4 v* r俩人每次来都带一群徒弟,性致好的时候老先生还要表演一下推手,推手通常不让我们这些年轻人上,怕伤着,总是老先生的几个徒弟,有时单个,有时全上,都被老先生推出老远。佩服之余,当时我的想法也有点古怪:这些人跟老师这么多年,还是超不过年近八十的老师?是装的,还是本身就笨?或者是老师根本就不想把秘密教给他们?少不更事,现在想起来自己那时的想法就觉得好笑。
5 Q. }, N9 P/ U1 u7 p$ ~5 n5 \
% Y6 C$ ?, J( ^0 F5 o$ C少先生打拳甚是好看,穿着白练功服,如同一团云彩在慢慢飘,又如小河在潺潺流。我问少先生什么时候是最佳练拳时间,他说,要是养身体最好早上,练功夫,最好半夜12点之后。我本来想练功夫,一看时间不对,也只好作罢。& ], ]8 z& z7 ?& V
5 y, z- t/ }3 b' v; V后来还请了不少当时上海的陈氏太极高手,其中一个女的,忘了叫啥,看起来三十多岁,自称接近六十了,每次陪一个近八十的老先生,也忘了姓名,来教我们太极实战用法,我记得他们一来是因为认识到太极还有驻颜作用,(当然这是胡联系归纳法得来的,就因为她练太极,而又看起来年轻)想想自己如果到六十岁也依然能玉树临风,那干劲是不一样的;二来是还真学了不少有用的东西,虽然大部分忘了,但毕竟有一两手记到现在,都是在被动情况下转败为胜的小技巧,对付那些不会擒拿术、不想大打、又爱出手的人特别有效。表演起来特别有效果,“你看你把我这样了,动不了吧,看我”说着一晃身,对方已被制住,这时候哪有不服气的道理。单对方如果是擒拿高手,这些都白费,因为几乎所有的擒拿招数,都有破解的方法。出了国,发现很多武馆老板也用这些唬老外,一唬一个准。, O% g/ U' p/ g1 B+ ?
) S9 \7 B. h& L( s
毕业后到单位,深深理解生命在于运动,打球不在行,又不爱跑步,于是就坚持每天早起练拳,练拳要找僻静的地,一个小花园是我常去的地方,有一天早晨,练到一半,忽然觉得不好,有人偷拳...
8 a5 b" s( d7 F) p3 E3 v4 w. j* b7 Rto be continu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