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40)  鸡蛋( 18)
|
本帖最后由 reneeqq 于 2016-6-21 21:46 编辑 ! a: V; g f. D
( u/ I8 m- J4 T& x8 P# s: N
先介绍一个政治不正确的词, Gentrification, 士绅化。是指一个城市的低收入人群聚集区在经过重新改造后,迁入大量高收入人群,使原地区的房价,地税,租金上涨,从而使原住居民被迫迁出。这个现象在所有大城市都出现过。Gentry 是英文"绅士"之意,士绅化在古罗马就曾经历过,直到1964年才被社会学家正式定义。- V$ M G' \' J
2 e7 Z* N* W# Q8 Q
士绅化的主要原因通常是经济上,文化上,种族上的。较高收入者形成自己的社区,从而带动当地商业投资,这是经济上的;有相应文化爱好的人群,如艺术家,大学教授,同性恋者聚集在一起,这是文化上的;相同族裔聚集在一起,如犹太人区,这是种族上的。0 b9 g1 Q' ?( A: w ^
* z' ?0 O- | o( d# c; S% ]
但是温哥华房价的暴涨不属于自然形成的士绅化,所以是不会长久的。6 j/ |4 |! K3 M' Z; e+ e" A$ Q
* C+ N [8 L& J( i 首先从经济上讲,温哥华吸引来的更像是有钱的国际难民。他们并未在当地形成一股经济力量。比如他们在当地没有高收入,甚至没有收入;没有在当地进行商业投资;没有增强当地的消费能力;没有带来年轻人口;没有增加当地人就业,总之,他们并没有对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经济地位起到任何积极作用。( W4 _, m: Z6 P# J' r+ O
* d, s# D; C9 h 再从文化上讲。一个城市如果具有文化特色能提高这个城市的整体水平。某族群虽然富人相当多,但却没兴趣进行文化建设。欧洲人和日本人非常看重文化遗产,许多城市都有日本花园,英国花园。可温哥华只有一些唐人街,脏乱差依旧,黄赌毒猖獗。这是一种反宣传,当地人都把这些人称为东方吉普赛人,到处游荡,一副脏兮兮的样子。而且人口老龄化严重,后继乏人。3 d8 q% d( }- z
9 K* l' ~% [& U' `- w3 a/ p 再从种族上看。国人与犹太人不同。犹太人聚居是为了形成政治力量,确保议席。而华人聚居却未能体现出优势。在华人多的选区未必能有华人议员。3 ]. J d5 s" Y) }7 z
( ?& ]0 h4 E7 W8 O 许多华人炒房其实是有盲目性的。这里的居民区与国内不同。这里没有 Gated community, 门禁小区,即自成一体,与外界隔绝的小区。所有住宅都是开放式的,很难抵挡社会冲击。在美国芝加哥地区,有一个词专门用来形容那些房地产商制造恐慌,从而控制房价涨跌从中渔利的行为,叫 Blockbusting. 具体操作如下,比如一个原本白人社区,房产商会散布谣言,说黑人要住进来了,房价要大跌了,然后雇一些黑人妇女推着婴儿车到处乱跑,吓得白人低价甩卖,然后房产商就把收来的低价房高价出售给中产阶级黑人。从1947年到1962年,芝加哥地区有至少100家公司以每星期爆掉2,3个街区的速度赚了大钱。- z0 R8 b- _1 Q
/ Z7 A* v6 H; o7 m0 ?" S9 p0 e
如果把这个心理战原理相反利用一下,想打掉温哥华的房价是不是太容易了?只要稍微暗示一下要出台一些新的法律来约束炒房,房价马上就会大跌。事实上,这个程序快要启动了。就在几天前,总理公开承认温哥华房价高的离谱,但没有说具体措施。其实说不说都无所谓。任何一个房市都没有经历过连续二十年暴涨,这是个市场规律。& B0 t/ F% U/ G, C5 Q) z2 [% i' c
: E1 t- H. A) ^$ U3 Q: W% s 高尚住宅区应该与低犯罪率挂钩。如果出现专门针对华人的打砸抢烧杀,那房价会一落千丈。最早的排华浪潮就是在温哥华出现的。6 y9 N5 ?, k( A0 e# f6 w t9 I: D& Z4 P9 t
7 _% c# D' H& [; o! E, k h
对了,还可以在那些豪宅周围建几个廉租房,搬来一批难民,一下子就解决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