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27|回复: 0

[学书论画] 古人的笔法!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7-1-10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齐山 于 2017-1-10 20:43 编辑 # q- p+ A- A* e
3 j) A9 n( k8 S% ]
      古人的笔法!
5 R5 y$ A$ k# c8 j
+ {& r" j  S9 R# x- Q  Z5 P/ G7 R( A  K8 C9 H0 u
提笔
! g# h0 g% P# m; v& Z/ b: _: y- m+ a笔锋在书写点画时,不可能一样粗细,当点画要求变细时,毛笔就要提起。因此,提与顿是相对而言的,互为依存的。提笔大多用于横画的中间,及字的转折连接处、露锋出锋时。即前人所说:“密处险处用提”。注意提不要过虚、过细。2 H5 I) C# v% t- u

/ j. D3 B4 F- v6 {6 b顿笔
/ f) G: S) u1 A8 p' N9 L" r5 M. v6 X线条点画要求,变粗变特出时,用力下按,所谓“力透纸背者为顿”。字的收笔处,或转折处,常用顿笔,其顿的力度,大于“蹲笔”与“驻笔”。在书写过程中,提与顿时常交错使用,有时提在前、顿在后,有时是先顿后提,所以要注意协调性,提按顿笔在行草中交互使用更是密切,正是由于提与顿的交互使用,才形成了点画线条的轻重粗细变化。而在楷书中,提顿表现是很明显的,如一横与一竖,就是两头都用提顿法。顿笔用的好,可使点画坚实有力,笔力充盈,但不要顿的太重,形成墨团。
0 Q5 i) Z+ m2 \7 q. o
- C7 D+ [9 s  ~3 L1 C) J) l蹲笔
) `+ ~7 [1 P2 E& e运笔方法象顿笔,但按下力度可轻些。在点画的轻重粗细之间,有一个过渡性的动作,即是用蹲笔法,所以唐·张怀灌在用笔中说蹲笔是:“缓毫蹲节,轻重有准是也。”蹲笔和顿笔,常用于笔画的转换过渡处。因此,起着调节换笔的作用。
7 x* u# m8 X0 h# Y' h1 P/ y
1 R" X/ A5 U: E4 C0 w! d驻笔) f. N" n( h( F& J
用笔力量小于“顿”与“蹲”。是用于上一个运笔动作结束,下一个运笔动作开始,为时很短的转换间隙,即“稍停”,力到纸面即可。这样驻笔一下,是为了准备下个笔势的开展。如横划的起笔、收笔之前都要顿,在顿之前先要稍停驻一下笔,然后再铺毫按顿。其它如转折处顿笔前,捺笔顿笔出捺前都要驻笔,以蓄势为顿笔作先导。清·蒋和曾说:“驻,不可顿,不可蹲,而行笔又疾不得,住不得,迟涩审顾则为驻”。
/ l0 d/ B2 z7 ?$ g5 m
4 d* p1 Y4 ^! t% s% Y衄笔
# g* g% e) n. U2 D+ ?( e即是运笔时既下行又往上,在写钩和点时,原来顿笔后挫锋下行的笔,突然地又逆转而上,即为衄笔。由于衄笔取逆势,增加了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充实加强了笔力,使点画线条更加苍劲。如颜真卿的楷书多“鹅头钩”,就是把钩衄回到一个鹅头形的势态后,再出钩。. W( T7 G& X; d# k- |0 L7 G9 ^

; L( M8 V! i% G! F. p, W+ k6 K挫笔
; B- V5 M* q/ y" x: x, O) S- r, W就是运笔时突然停住,以改变方向的笔势,大都是在转角处,先顿笔,然后把笔略提起,使笔锋转动,从而变换方向。可见挫笔就是顿笔后,又有一个微小位置移动,使笔法表现的更加完美,以弥补顿按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写钩或转折处,顿按完笔后还不足完成笔姿,这时把笔锋微微提起挫动一下,既可作调整,又可作转换笔势以利于行笔。注意挫锋要有分寸,过分则做作,太微小又不便表现笔姿和转换运笔。
" k6 `1 L3 E! ?+ y1 I) C  C( Q/ X. b
抢笔. O3 l* Z7 N4 x' O. J
是指提笔入纸时,空中先落笔起势,或提笔离纸时,在空中的回力动作。抢笔与折笔有相似之处,但折笔速度慢,而抢笔是快速的瞬间动作。如写横时,一般在起笔处,先竖下再折笔向上,即横画直落笔,向右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内折线,而采用抢笔时,即可临空作成这一折笔动作,而后迅速落纸,即“虚抢”。写行草时,行笔较快,运转幅度增大,就可用抢笔起笔或收笔。) t4 g; N, g7 h; _0 X! R

% S4 H7 y; X% ]( u8 P/ ~+ @& s转笔; U+ u0 h' M1 _
有二层含义,一是与“折笔”相对而言,圆笔多用之。即写字运笔时左右圆转运行,在点画中行动时,是一线连续又略带停顿,连断之间似可分又不可分。所以,汉蔡邕在《九势》中说:“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这样运笔写出的线条,点画浑而厚实。二是指字中转角屈折之处,用圆转法写之成圆势。注意圆转的时候,运笔不要太慢,形成臃肿之病。* H5 Q, E4 l  s1 D- K- h7 b! f
7 \9 x/ N, Q1 G+ k! k9 |4 q
折笔0 }' v) t5 O0 z+ l5 t
是对“转笔”而言,方笔多用此法。折笔时笔锋从阳面翻向阴面,即“方笔用翻”,从而显出棱角方正,以折笔这一动作来带出方势。折笔的速度,要比转笔快些,这样才形成方劲刚健,痛快遒劲之势。
7 T6 H6 Q- Y! [& o: |

. n4 k2 @8 ^( l4 s! T! y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4SqIxq5XpG0Uwbwj#r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5 18:07 , Processed in 0.16709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