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9)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mich2015 于 2017-2-5 13:56 编辑
2 e1 e1 j$ C1 U9 }% y, B* D
3 B1 {* A7 I! `# I! t# S美国的在线借贷平台公司 SOCIAL FINANCE (简称 SoFi ) 近日宣布将会斥资一亿美元收购加拿大移动银行创企 ZENBANX HOLDING,引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骚动。说起来SOFI 和 Zenbanx这两家公司,都属于非常新的企业,前者成立于2011年,主要关注美国联邦与私人学生贷款与再融资业务。后者则是由 ING Direct 前任首席执行官 Arkadi Kuhlmann于2012年创立,用户可利用Zenbanx移动账户进行储蓄、汇款和消费,服务涵盖多个货币品种和国际国内市场。
0 ~- U9 c j1 {, D2 C# `, I. Q. a
5 ]9 }! h2 R# \无论别人的投资眼光如何,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年来,加拿大从创投的新兴企业,到大型的传统企业,能卖的几乎都卖个美国了。0 p2 k4 A' n9 n! w1 F& @
6 N% ^9 Y5 N: ]" g: J3 r当初移民到加拿大,充分领略到枫之国的魅力,让人心旷神怡。在寒冷的冬日,身穿加拿大鹅的羽绒衣,走进 Tim Horton买一杯清香可口的咖啡;在炎热的夏日,坐在尼亚加拉大瀑布的酒吧,喝一杯 Molson的啤酒,不由自主的产生作为加拿大人的自豪感。3 o. \1 K: | f' O
* Z9 V; l" J: P0 |6 h; m
现在这些都已经成往事(想起了李宗盛的歌曲,当爱已成往事),加拿大民族产业和品牌正在逐步消亡,虽然喝的还是 Molson的啤酒,穿的还是加拿大鹅,买的还是 Tim Horton的咖啡,但这些真正 Made In Canada的品牌都已被国外特别是美国的企业和投资机构买走: 1957年成立的加拿大鹅公司于 2003年被美国Bain 私人投资公司买下,加拿大最老的啤酒厂家 Molson于2005 年被美国的Coors啤酒公司收购, Tim Horton在2014年被美国的汉堡王以 125亿加元收购,枫叶旗都尽被星条旗替代。1 y0 r ?% n& n; X9 _0 A0 T1 G
$ h5 x, M3 _0 U: }- z还有那成立于1931年的ZELLERS ...
9 J* a o3 u9 D5 Z' ~+ u& p
3 v5 N- ~0 m* a- f* I8 P1 m
6 h! ~6 V- j3 |/ O( }$ |
. y% d& Z! B0 R- t我们每日的生活并未改变,但再喝着 Tim Horton总是感觉有点不对味了,咖啡并没变,还是香浓可口,但加拿大民族产业空壳化的凄凉感却油然而生,怎能不让人感觉苦涩呢。
! g) y, Z, P6 T/ ]/ D, J0 J4 Y0 f, }) E4 h; H! `
公司变卖不仅令失业率上升,还造成养老退休的实际问题。大家在驾车前往加拿大著名的尼亚加拉瀑布的途中,都曾经过安省哈密尔顿市,过桥时看到对岸烟囱林立的钢铁厂的壮观景象,让人心旷神怡。
1 o6 j0 o; \1 J f0 S( F+ n' A, ]0 W" H7 N8 K
看上去很美的背后,其实一直都演绎着悲壮的加拿大钢铁侠历史,哈密尔顿钢铁厂于2007年被美国钢铁以19亿加元买下,命名为美国钢铁加拿大分部,然后将该企业的2000多名员工遣散,企业生产暂时搁置,随后就产产停停的耗到2014年,终于宣布美国钢铁加拿大分部破产。加拿大的钢铁侠就此倒下,钢铁是哈密尔顿的传统产业,该市的每72个人里就有一个曾经在哈密尔顿钢厂工作过的人,一大批已经退休的老工人就靠这家钢铁企业的退休金过活。企业一倒闭,退休工人的生活就受到影响,据估计退休金的债务缺口高达8亿加元,受到影响的退休工人人数高达20000人之多。
* {! A/ o- G7 U/ B* L' c( v0 ]- f* [1 b/ {' i5 g1 d' y1 c* ~
社会要进步,经济要发展,改朝换代收购并购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但一叶知秋,这些大型收购背后对加拿大经济的影响不可小觑。
. I. ]' a) P4 _8 X9 W0 o. |$ u( d; S# P4 }: s
很多人以为自由竞争,胜者为王,普通消费者总是受益的,竞争才有降价,才有机会买到便宜产品,至于是枫叶旗还是星条旗并不重要。其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身为加拿大公民,我们有理由为加拿大的今天,和我们孩子的明天担忧。
2 M' e+ t4 t) z* ?
6 r9 w5 l- T# S- d7 a$ E5 L g) L! R加拿大这些年来的民族产业江河日下,从能源到钢铁,从铁路到汽车,从医疗到高科技,各个行业的优秀企业都被美国企业大规模收购,或者被美国大型投资机构控股。现在,连新兴的朝阳产业也走上被美国收购的老路,是该想一下,为什么加拿大公司成长就这么难呢?如果许多加拿大小公司发展壮大唯一的目标就是卖给美国,加拿大经济结构的改善恐怕是纸上谈兵了。正如美国基金经理所指出的那样,作为一个坐在房地产泡沫上的资源型国家,加拿大经济将走向何方呢?
) R9 c' x! {0 g z+ F. M, q1 b, t. @7 j2 _
谁能告诉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