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84|回复: 4

[学书论画] 山水画的基本功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9-7-16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山水画的基本功" E2 \% H; R' [! t

, P6 l* t2 R# l5 G学画的四点准备
; T' Q, I) t: ^  u; A$ g. E6 R/ `2 Q3 @+ E6 M! t& x5 F% R
(一)造型能力的锻炼
8 {: w/ {: M$ _8 t2 y+ {* J# }/ O0 L' g
①塑造形体的能力。②表现空间的能力。
( W, Q- @8 D. S! {, }+ f+ H& N5 o( z
(二)自然规律的研究
& W* z9 m0 N3 G9 X0 [% O. X8 Q! U: ~# t
包括山、水、树、石、建筑、舟车、烟云、流水等。2 \: M; y  D  @5 ^, R$ m
, I4 B1 M" T; c+ y
(三)对传统技法的学习
1 y  }' d/ x$ S7 @2 a" u# |
5 A; u3 W' `+ w. F5 D. Q* e“传统、生活、创作三位一体”即“监摹、写生、创作”。对传统的学习、研究是山水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临摹学习是为了借鉴,决不可在自己的创作中照搬照抄。+ e  n% F0 h8 e8 u, I
% H1 X* t! F8 |. ?& |. [
临摹分为整体临和局部临。整体临便于领会精神,局部临便于掌握技法,两方面相互相成,结合进行。
  K3 t) p! s) o% e0 J
" ]8 B% e% {, N( I/ A. q& E! j(四)专业工具的运用: s% Y9 x9 }3 h4 c( }5 l
# W. c; v1 e4 L( G8 ~8 o/ l- p
主要指笔、墨、纸、水、色等性能的了解和掌握运用。% f4 N# l7 l4 Y3 j/ d. L1 P

. j! }7 {5 v/ X! w* q& p  Y: A  @6 M3 O- d
山水画的基本技法& n4 I8 L( g8 A9 E' \4 F

. z% \) w* y& A; |9 g5 U8 M' b(一)笔法: p  O6 w' a$ T" P
1 E1 ]! @, w9 A) d9 H+ Y+ k( k
中国画在用笔方面的要求是很高很严格的,这些严格的要求就是所谓“笔法”。
# }3 I+ J/ B  O+ p
( T; k" X) ?# m- q' h8 j唐代张颜远在《历代名画记》里提到“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式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X1 U- m  p5 \. P3 f- ?

# ?  Y, Y; l- H, v4 \1、笔法的原理' T" R2 b/ ~1 o" h* ~
- I" k6 C0 k: B, ~: x
自古用笔讲“笔意”、“笔理”、“笔法”、“笔趣”,“意”即主观感情、认识,“理”即客观规律,“意”与“理”结合即产生“法”和“趣”,“法”是主客观辩证统一的产物。李苦禅说:“画至书为高度,书至画为极则。”好的中国画,合起来看,笔笔都是形象。折开来看笔笔都是书法。这也就是“见笔而又无笔痕”的原理所在,实际上是用笔合于自然规律,使人看了之后,感受到的是形象而忘记了是用笔的笔痕。) y6 {. D- p) s) u1 O$ o
- V# c5 g* L$ T, g
2、用笔的几点要求:平、留、圆、重、变。7 d- X* v- d& Y
. p* u0 _6 ]& Q) s& C( N

; q1 q1 j# X( a9 |  Q' s(1)平,如“锥划沙”(力量匀实,不结不滞)
. l5 M" @6 S( b! U(2)圆,如“折钗股”(丰腴、圆润、富有弹性)
/ y. i6 a1 a6 w0 J6 c) U  J3 m(3)留,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积点成线)
: [- T% o% |6 ~/ O# n(4)重,如“高山坠石”(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d5 G7 z9 _1 V7 @$ t+ D, ^
. w8 d- B  }3 L0 t  m$ H. g
(5)变,如“百川归海”(极尽变化,复归统一)
# x+ E$ H' W2 u" L( }; I
* w4 ~3 }0 R5 W刘松岩山水画技法1:
4 b6 B( G8 _4 X5 L4 a/ ^$ @
- b7 m% J! I' j9 y) F2 Z$ @(二)墨法
' m8 b& G/ p% I0 E
. K' j  U3 G: B5 b用笔和用墨是分不开的,所以称为“笔墨”。明代莫是龙在《画说》中提出:“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晓,画岂无笔墨哉?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明晦即谓之无墨。”
, n" Y7 k( L- v! s# B+ N1 l# K! T8 V* H; X- \6 y7 f) }
墨法很多,下面作重介绍“积墨”和“破墨”两种。/ N1 |3 [) [2 ^! H3 f4 ~
! g: r) H( B  @
1、积墨法。简单说即是层层递加。要点有三:) i" z# c) G4 m# e! R

1 T9 D5 A3 X! `3 W' h5 b①第一遍干后再加第二遍
- a# X, h+ z; x/ h0 G) w) u" n$ D②第二遍是第一遍的补充、交错,不是第一遍的重复与描绘复线,加之结果是多种笔法的交汇统一。- M$ `' t/ L, U
) c$ C6 C0 U+ `. ?0 L' d& P
③每加一次都要保持极强的整体观念,当疏则疏,吾密则密。- _7 `; z+ H, V

& i- k! ]/ l9 L7 H: A2、破墨法:是在前一笔不太干时,趋势再补充上去另一笔使其融和渗化,合二而一浑然一体,产生鲜活生动,和谐滋润的效果。
# N4 ~) ?& j7 E( [: t
" B# N$ C& k4 r6 U只有积墨,易厚而不润活,只有破墨,易活而不厚实。4 {6 w+ m" O$ N1 c1 [

& v2 b5 b1 \7 p- e(三)色法/ J# w( |$ n' G; w/ H) i
6 |9 ?  x# L1 q2 y" Y2 F# A
①色墨重叠法+ |( b8 K. U* n* K. C
②色墨对比法
1 @4 i% w$ c1 d8 I, Q③色墨混合法, }1 }' P$ _" _. @9 b* C1 g2 v

  j8 j$ J  R4 V7 \5 `④用水、黄宾虹说“水是用的,不是洗的”。: l- }2 B# J$ p( K3 i
* G& [2 Z# f0 R) ^/ v9 \
水在作画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材料。5 w4 a/ N" c% I- u" ?

" v+ o3 m" F' X, i% N$ a" @  p山水画的学习步骤7 ~6 T! C/ _/ Y  n% ~5 Z. C% K8 i0 [
( A0 Q& c) ?# {, o2 b: I
(一)树法
. o& i( V3 f5 e9 l5 j) _( A# [+ v$ y) y. o3 J, d4 g  Q% c9 H) ]
树 在山水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古人云:“画树之功居诸事之半。”由此可见树在山水画的地位。
: o6 C  U$ L! g8 ^0 f. o, q4 Y6 o; ?: }" }4 [7 N& z
1、树的生长规律和表现方法。
/ P) v& A% |7 a* E( }. B6 b: W; v0 ^  [8 h6 m+ n1 \% g
(1)初春树法:枝干宜苍劲多枯少叶,墨气宜涧,山石宜用披麻,少苔点。技有鹿角,鱼骨,雀瓜等。
) d) v0 x/ E, Z' W7 ?(2)仲春树法:画树干要遒劲并向上发柔嫩小枝,点以胭脂兼嫩黄绿叶着以深绿,山石宜用小披麻,点宜用小混点或胡椒点。
) C8 b0 ^! ?0 a(3)季春树法:基本与仲春同,只是小枝柔长而繁荣,点以嫩绿,山石宜长披麻。苔以横点。
( g( [2 A0 b' c- K3 o! L(4)孟夏树法:树叶茂阴浓,设色清翠,忌点红叶,其间可掺杂一些枯树(死树),有枯有润,更有生气。
" V' L. s0 w. ]" _(5)仲夏:万木阴森,降水较多,故树叶肥润,画山石宜云头皴或解索皴。
/ f3 s9 ?" e" C; A: d4 r(6)季夏:树叶宜苍劲而下垂。
* p0 I2 ?; {" s% y(7)孟秋:草木渐渐萧杀,树宜遒劲,小枝点要苍老,若点叶须笔笔有力,着色以青而黄绿,枯枝宜以青和墨或朱或黄点之。
# }. s9 N- ?6 i# K(8)仲秋:枝多叶少,枝鞘宜点朱黄,更有金秋之象,可加以果实。, [1 u( T1 x/ {5 U8 E
(9)暮秋:枝干宜瘦劲,色以青或朱。4 X; h- L3 P; u( I
(10)孟冬:木叶脱尽,树多不点叶,枝与干用笔宜枯而劲,宜着淡赭,枝干内染淡墨。" }6 ]- c5 D$ u- y+ U: E0 C
(11)仲冬:无叶,枝枯老,用笔宜僵劲而古拙,枝多下垂,干染淡墨,内先染淡赭墨,山石宜大斧劈,少点苔草(或不点)。8 D. [8 A; b/ [$ _, [

3 t, D6 K- f" C' n: v4 ], c3 X(12)季冬:干宜古怪,枝宜僵曲,小枝宜短秃遒劲,干枝均用墨染。
; C6 X  d8 a- O. {: `5 R( L* y  Y7 L0 j3 w/ S, c; }9 Q) z

1 l. U' {! [8 b6 e, V! i
4 p4 u/ h3 w, u/ M# o, u2、画树的步骤
' ~( F0 T2 Z$ |0 s$ w8 W5 x树由四个部分组成:主干、支干、细枝和叶。
. g5 Y8 \1 ?' _5 ?* j% c/ k' u5 r' W% t. ~
(1)、主干:画树一般都从主干开始,先画左边一条线,后画右边,这样便于观察大小和位置,两条线要协调。
1 `4 S/ `8 n+ b) O: H* j(2)、支干:画完主干就接着画支干,要注意树的生长规律,即上小下大,支干要四面生长。
3 K/ X$ ^1 n# Y7 c1 H(3)、细枝:画细枝是支干的继续,秋冬无叶树和枯树才画,如果画夹叶树就可以不画了。细枝的组织形式有多种。
9 `* O9 n" K! \0 b) _4 d  X0 \3 |
(4)、叶:树叶是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水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丛树的表现,一方面要求树的区别和变化以及层次感,就得用不同的树叶来区分,树叶有夹叶和点叶的区别,另一方面得用浓淡来区别。无论是夹叶或者是点叶,组织形式也有多样。) x7 R7 L! c- e. @; A

7 O# t1 l5 V9 y# \, t$ u. g刘松岩山水画技法2:
) y+ Q4 F) ]% E
0 T+ k# G, q  g4 @$ o(二)山石法6 P1 I) Y" a. P, x% `

3 T9 z" e& K) y画山石要注意大小山石的组织和穿插,画山石一般分四个步骤:4 Z1 P9 e4 j, ^
6 G1 P, ^1 Q' o$ F
1、勾:勾轮廓和结构,这是造型的重要一步。
& r) X: m* G8 N: R6 K. l
( Z) `# |2 L5 N' l+ ~/ m2、皴:使平面的轮廓产生体积感和质感,它包括擦。在皴的方法上,千百年来,各个时代的画家们承前启后,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皴法:
; h4 E1 n0 A7 l% L1 C5 n
" F; Q: x$ e+ p( @& N/ F0 O& C) H(1)短披麻皴:宜表现冬春之山,原因是冬春时节草木萧条,树叶基本脱落山石的坑洼全裸露出来。用此法就表现这种质感。山头苔点宜以小混点或胡椒点。
4 A2 Q$ H4 a2 r(2)长披麻皴法:宜表现季春至初秋之景,原因是草木繁茂,山石全被草覆盖。故表现的是草木一层层的质感。点宜用一字或横点。
. s' y# B* |# }! \. c- m- C(3)大米点皴:宜表现春天雨景,画法是先画轮廓,然后以点代皴,反复多次,由浓到淡。
' e6 c/ v* U2 R% |$ F$ [(4)小米点:宜表现秋天雨景。
! Z- L0 w# i$ l, x0 G- w, t(5)雨点皴:宜表现仲冬之山,笔笔质感。, L( }! S7 B) ]( ?+ ]
+ v$ n3 e- _" w: h
(6)折带皴:宜表现河边山石,点用插针。
/ M: w6 i) T3 o1 m/ N0 a1 R: c" Y  i* d$ h
3、染:包括染色和墨,是使体积感更加凸现的继续。5 u; T7 m/ o# z
4、点:点醒,使平淡的画面生动起来,近点为苔,远点为树。7 j& {9 Z6 F. @+ v. Z0 p
4 S7 b1 [7 J- B6 [0 ], B
芥子园山石谱 --折带皴 :
7 d6 ~5 \- _1 L. A- e
4 ~/ m! {( [& e! L- x" L" c+ Q/ R9 q, [(三)云、水的画法$ w, R3 [$ Q& ?5 k
. t. Q! A- R$ I, L1 ~( I/ g2 b3 Z
中国画讲究知白守黑,云和水在画中的作用就在于此,它是使画面生动的重要手段,云和水一般不用怎么去画,加深周围的山石和树木就凸现出来了,当然内部也需要加一些动态线来体现。
% A6 ]# B. f& P8 E. S" Y
; Z8 u; w2 G" L$ X(四)建筑的画法
/ F9 U/ Y8 ]6 X- L% _4 n
/ _. E4 X# O* I" r建筑是山水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因势而定。1 \: H* ~+ U, b; Q2 ?5 N5 N: V) D$ r

1 W3 w8 y) A5 y5 B点景的人物和动物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0 j% ^4 j3 l$ l; D) U  N
6 W1 Q9 e) H' i' H% C

  R* m9 C$ n( D9 r# w$ `6 [山水画写生/ h+ ?0 }5 X0 c$ ]) [* x
5 z4 ~6 o8 }+ B6 H
(一)山水画写生的意义2 d9 G: @7 m2 s/ P7 Z3 Y/ \
# l( f: z/ v% m9 U, Q
“师造化”是历代有创造性的山水画家的必由之路。是山水画发展创新的前提条件。“生活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写生是山水画基本或训练中最关键的训练。9 \# X8 y. b0 A
; w. {' _) w$ g
(二) 山水画写生的方法步骤
" e7 r+ L2 }9 [( T5 e! {
* v$ o* j. S1 Y: T. \1、方法:(1)、速写 ( 2)、忆写 (3)、慢写
3 b: Q7 {( ^+ Q6 }
. Q( Q: X" B5 B& u# M( V; H2、步骤:+ y, y/ B2 e, \. K
(1)选景 :自然界不是什么都能入画的,要有选择。
- J' u& `, U  u: b# S; b2 s  T4 E(2)静心观察:选取生活中最生动、最有代表性的东西。
/ K# o/ P% ^+ N2 u(3)凝神构思:对事物有选择的表现。" {* E9 ]/ c( Y
(4)意匠加工 ①剪裁 ②夸张 ③组织(经营位置): S6 Z4 k3 x+ ]/ Q1 f/ \% f
(5)落墨作画:①起稿。②钩线。③皴察。④点染。⑤收拾整体。- Q3 m# B3 L0 j: r& U

5 M) v1 w' _& t/ ^7 M(6)着色。根据季节和画面需要而随类缚彩。
3 ^9 W1 r8 s0 u% k' a
' N: w7 M4 v9 D4 N( s2 V注意事项:& i' X8 l& o6 O
①树只需画树干、支干、小枝即成。4 k9 @" f% s3 W  E  n5 j. N
②忠实于自然,但不是照抄自然。8 D# }. g* |/ `- U- n) v
③落墨前部分即十分之七忠实于自然,后部分即十分三忠实于画理。
, b3 Y) ^- D; J& n, i$ T8 _$ O5 _; i% S" [" K0 L# j7 N
④注意对中国画散点透视的理解。“山形步步移”。- T& M, i+ K+ t) B2 B* R$ w

+ W/ o( ~9 A1 d" |7 e- ]% U. ?另外一定要注意线条的运用,线条用好了山水会很有味道的。  M2 W8 u9 B# [5 K

4 T4 c; B+ ~, z; P& j中国画的笔法( v3 J( d9 B( Z  ?0 [$ C7 _

4 T" ~6 `+ Q" i- N$ |8 U+ {: x笔法,是运用毛笔的方法,包括执笔法、笔锋的运用和各种用笔的技法。执笔法和笔锋的运用是只谈用笔,而各种用笔的技法,则是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笔、墨、水三者是鱼水关系,不沾水、不沾墨的净笔不会出形,纯水、纯墨不用笔也难上画面,泼墨、泼彩也要用笔因势利导。为讲述方便则将笔法与墨法分开讲。0 z1 v) E3 J. y* |" H% d8 _

+ r, M1 d0 ^5 b8 |4 H: b5 ?. ~执笔法
) s2 v  }2 o! x" Q/ f! ]$ \# L
0 [0 j8 E2 n8 o" p% G& ], I3 T古人把执笔方法归纳为擫、押、钩、格、抵五个字。
9 ^; y+ _6 b) y2 D+ j$ h9 _# p# H5 b* D
“擫”是用大指肚紧贴笔管的内侧。“押”是用食指第一节贴住笔骨外侧和大指内外配合。“钩”是用中指第一、第二节弯曲如钩地钩住笔的外侧。“格”是无名指第一、二节之间的骨节紧贴笔管用力把中指向内的笔管挡住并向外推。“抵”是用小指托在无名指下面抵住中指的钩。& ]+ L: t8 n1 |" v( `' d! Q

4 z9 _, z3 y3 ~  a) S! z8 V! D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后,再学运腕,用五字执笔法还要做到“指实掌虚”,掌不仅要虚还要竖起来,“掌竖才能腕平”,“腕平才能悬肘”。" t" T' F- C# f8 B  |
9 }, W9 ?1 z  L! U2 Y: R# z# r. i/ A
悬腕是把手腕离开桌面,悬腕的运动轴心在肘。其旋转的幅度可以加大。如画大幅作品,是站在案前作画,还必须悬肘,悬肘的运动轴心在肩,旋转的幅度大于悬腕,但画工笔人物面部五官的细微处,必须枕腕来画,即把手腕靠在桌面上,这样指头也得以稳定,便于描绘其精细处。
* y+ z/ x8 d& J1 I: o, ]. ?  f6 Q* o3 L/ y" Y
笔锋的运用, b4 N/ m' G5 Z2 q7 t
/ G% y/ G2 C/ `. N( F
毛笔的笔头分三段,最尖的部位是笔尖,中部是笔腹与笔管相接处为笔根。笔锋有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的区别。
1 P! X. ^! i" `, h( Z1 \. i2 H# T; M, q( b1 N: v
中锋是将笔管垂直,笔尖正好留在墨线中间,画出的线条挺拔流畅,中锋也叫正锋,或叫正用笔。用中锋画的线没有明显的粗细变化。画时提、按用力比较均匀,行笔较稳。若用力不匀,有轻有重,则线条会有粗细变化。% H- w5 e/ Q0 Q" A, W0 N# I

5 d1 ?1 M: |% G% `/ ?, `- o& l$ n" s侧锋是笔管与纸面不垂直,笔管倾斜,行笔时笔管所指的方向和所画的线条方向也有一定的角度,笔尖不在墨线中间, 笔尖的一边光,笔腹的一边毛,并有飞白的效果,侧锋线条一边轻、一边重,有一种切削感。
& c+ G: Y7 K! g, c9 s, o
0 ~8 m" n: Y. y$ \, ]) y( [顺锋是指笔从怀内至怀外(由左向右):由上向下,这样的笔锋呈顺势,叫顺锋用笔。
. c$ Y) m  O3 i% D' C6 s
* N( H4 z7 n5 F- H5 O$ Z' b1 \逆锋则与顺锋向相反的方向行笔,笔锋也采用逆势。正用和倒用都可以逆行笔,于笔锋推进中,受阻散开自然形成飞白效果。按笔的轻重,行笔的快慢,画出的效果也不相同。+ l( c7 \8 y( |) M/ q
8 [0 U( v- D0 O1 f6 r2 R
笔锋的运用还有:“提按”、“转折”、“虚实”、“滑涩”、“顿”、“戳”、“揉”等方法。
$ B; \+ y+ O( r2 J0 A2 G% T$ l6 m. T6 i) X' X5 J) X: O2 U
用笔通常容易有三种毛病,即“版”、“刻”、“结”。“版”,缺少腕力,下笔犹豫不定,勾画出的形状不准确、不自然、扁而平缺少立体感。
. r! j  _& O+ F; ~- i& J
( K" Z6 ^; f, m# R! ?/ S“刻”,笔迹显露,运笔呆滞,转折的地方出现不应有的棱角。0 s) B; f' I8 i, b  z
1 p8 q9 R1 u, Z
“结”,笔迹迟顿,该散的地方散不开,运笔不流畅。: S' E$ s$ L2 B+ w# K
' D$ M: r( Z( f# d) d% F" R/ R
笔法必须服从为客观形象造型的要求,同时必须接受画家思想感情的指挥,所以由于描绘对象和画家个性感情的不同,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笔法和艺术效果。( f( _* m5 }/ `. R( d

- q  O7 D( A4 j( y6 _+ X(1)立意。立意是美术作品的灵魂,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立意的高低,决定了绘画的寓意深度以及艺术魅力。倘若无立意而构图,必然随笔填凑,胸无主宰。构图随“意”而立,才能产生相适应的构图来完成作者的绘画意图。
4 Z4 J, q3 i% i4 Z$ d! v/ ^  C  W$ f+ @2 e& h- i4 N
(2)取势。山水画的构图,首要是取势。所谓“势”是一种形象的动感。古代山水画论中,早就提到:“画山水大幅,务以得势为主。山得势,虽萦纡高下,气脉仍是贯串,林木得势,虽参着相背不同,而各自通畅。水得势,虽奇怪而不失理,即平常亦不为庸。山坡得势,虽交错而不繁乱。何则?以其理然也。”优秀的山水画作品,总使人感到有气魄。而有些画却使人感觉像园林中的假山或盆景一样,主要就是没有画出大山应有的气势。“势”与透视的处理有关,有些景物,通过透视的处理,就可以表现出它的气势来。9 w7 H3 X* H. K; S% a) o

7 d: ^% P# u# m! u(3)宾主关系。一幅画要有一个主题,要突出它的重点所在。切忌零散支离,平均对待,没有一个主要支点。画中的主题便是主,陪衬便是宾。确定宾主,不仅要宾主分明,而且还要互相呼应,不能各自独立。有宾无主就散乱,有主无宾就单调乏味。只有宾主安排合适,画面才感到舒服。
$ d& b( F) l' F3 p5 N8 S
% X; s- N' D$ j% T/ P$ n(4)虚实、疏密、轻重的处理。就表现对象而言,在一般情况下,树木是密处,山石是疏处。树石是实处,云水是虚处。但有时画面需要,也有把山石处理为厚重坚实,而树却处理得简淡。在一般情况下,山石、建筑物、树木是重,而云彩等为轻。但有时在画面上静止的东西虽大却轻,运动的东西虽小却重,就涉及到轻重均衡的处理问题,中国山水画对轻重、大小的适当配置,要取得像中国杆式秤有变化的平衡,绝不能取天平秤的平均。一幅画在考虑这些方面时,重要的是虚、实二字。而在虚实处理中,画面的四条边及四个角的处理极为重要,因为它关系画面的远效果,也就是第一感觉。一般应禁忌画面图像与四条边成平行态势,以及图像动态间成对角线形。并特别注意禁忌对四条边及四个角的虚实处理雷同,要注意变化。所谓“计白当黑”,即是这个道理。如山石本实,可是用云烟一遮就虚了。又如水是空明虚处,可添上舟楫岛屿、倒影之类的东西就实了。我们所说的虚并不是不画,而是有计划地不画,不画之处仍然感觉有画。往往画虚的地方用淡墨或干枯的浓墨,用笔也要简略一些,寥寥几笔便要意足。
# K- s: H/ x% C( B  y& b
9 W" y  y6 X# j* G (5)透视与光暗。山水画采用散点透视法,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用移动视点的办法来观察景物。也就是说把视点逐步向前移,向后推,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移动,从这座山到那座山,一边看,一边画,面面观,前顾后盼,把看到的景物,不受视域的限制,集中在一个画面之中。正如宋代郭熙所谓的“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的观照方式。这种移动视点的透视就是山水画的传统透视一一散点透视。在实际运用时,也不能违背焦点透视的规律,一根线应该是向上的,绝不能向下,近距离的物体应该是大的,不能小了。不然的话会感觉不舒服。/ ]* l: l0 d+ U% b
" M2 r7 K5 C3 W/ g8 ]
另外,西画强调光,其光源也是从单一方向而来,所以是统一的。而山水画一般不强调光,而且光源也不一定要求统一,可以从多方面来。大多数山水画的光照,也采取自上而下,或者偏于上。  {  o- g5 }7 q7 M; T

7 n8 J7 t. c$ O' k% f(6)三叠两段与开合。古人提到山水画时,说画面可作“三叠两段”的处理。所谓“三叠”,就是“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所谓“两段”,就是指“景在下,山在上,云在中,分明隔做两段”。“三叠两段”是古代山水画中的一种构图程式,但它不是必须遵守的法则,所以画家还是要根据自己对自然景观的审美体会,灵活运用,不可硬套。
/ E( @* L, z% U* Y! A6 K1 {1 d% o! x4 D  D; u) o+ w8 T6 b$ u7 x
所谓开合,“开”一般是指把景物铺开。而为了防止景开得乱而散,就要把过散的点聚起来,然后突出主体,使其集中,这就是“合”。实际上开是制造矛盾,合是统一矛盾,小开合包含在大开合之中。矛盾制造得尖锐而又统一得好,画就越有气势,艺术感染力就越强。总之,要在考虑构图时,取势避免平,要突出重点;实际处理时,繁简、轻重、虚实都要注意。, ?! Z4 C( Y7 L2 j& I
( ?9 ~" M9 W- z# H5 U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5uN4xyI2o7W3x7KV3SzF2w
& x' _1 b: H; t. f+ x' N4 a1 O
, t0 Z6 `* I! e3 b7 d& v
IMG_8117.JPG
IMG_8118.JPG
IMG_8119.JPG
IMG_8120.JPG
IMG_8121.JPG
IMG_8122.JPG
IMG_8123.JPG
IMG_8124.JPG
IMG_8125.JPG
IMG_8126.JPG
IMG_8127.JPG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9-7-16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9-7-18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待续。
鲜花(67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9-7-22 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 A: f5 \4 H' ?8 T8 I% ~+ C
鲜花(67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9-7-22 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 `' W& w1 k; v6 q3 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5 08:58 , Processed in 0.15178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