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59)  鸡蛋( 0)
|
今天上午传来一个噩耗,一名家住大温素里的华人Zhang Chun Hui本周在美国西雅图的雷尼尔山登山时坠落,不幸遇难。
, Y, P; \% x |% X
E" ^$ o) N9 F1 Q" S8 A
' B+ j% }( w h
% f9 E, p# _9 l! u2 x
事发在周一下午,据美国媒体的报道,52岁的张姓登山者当时正顺着雷尼尔山的“失望的砍刀”(Disappointment Cleaver)路线下山,在途中发生意外。有两名国际登山向导组织的成员当时正在准备带队登山,他们目击了当时的情况:他似乎没有系登山绳,正在看什么东西,然后就发生了急剧坠落“substantial fall”。这条路线最低处高达1万1400英尺,最高处1万2400英尺。
; `9 f# p& z/ R8 t' i7 s% ]# R: E' |$ b- b& d( w; Z
悲剧发生后,两名向导迅速向上攀爬,帮助与遇难者同行的爬山者安全下山,并报告给公园管理处。接到报告后,雷尼尔山管理部门当即进行了救援行动,但却未能顺利的寻找到坠落者。第二天,公园又租用了一架直升机,将救援人员空降至事发区域,终于找到了张姓登山者的遗体,并将他送上直升机,并辗转运至直升机的基地。
0 e+ t' P* f; R# h
$ I3 g; n$ |" J/ k6 y官方发布的声明指出,当时这名张姓登山者正跟他的朋友一行在雷尼尔山进行休闲登顶活动,现在具体的坠落原因仍不清楚,当地部门还在进行调查。) F0 P. l% s4 a
/ X* I. f! U2 L, T9 ~雷尼尔山是一座活火山,坐落在西雅图市区东南方不到100公里的国家公园内,是美国最高的火山,喀斯喀特山脉的主峰,峰顶Columbia Crest海拔4393米,绵延美国5大主要河流。最早发现雷尼尔山的欧洲人是乔治·范库弗上尉,他在1792年为英国绘制Puget海峡地图时看到了雷尼尔山,并以他好友的名字命名。, T7 w! d$ Z2 y0 D- K: i
) {+ p( E" N4 f8 v0 j' o, p
这座山在大温就可以一眼望见,也是加拿大人非常喜爱的旅游胜地,海拔较低的skyline trail被称为美国最美的步道之一,reflection lakes和sunrise景区等也是不能错过的旅游目的地。如果自驾游的话,可以享受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的惊险而有趣的旅行乐趣。
$ I% B9 Q9 |) D1 z0 e$ R
: j" P. o7 L, \然而,雷尼尔山上部是冰川,常年被白雪覆盖。而这次事故的发生地,正是前往山顶的一条重要道路,大约有75%的登山者选择从这条路线向顶峰冲击。
5 X9 W! p8 I0 x1 T4 l$ D, s* o5 p
8 X6 e# }/ h2 e6 e |. }" C) C7 wDisappointment Cleaver这条路线常年被白雪覆盖,从网友的登山视频中我们不难看出,脚下是常年的积雪,登山需要配备专业的登山装备,包括钉鞋等。一般登顶一般要花费2天时间,多数人选择在这条路线上露营一晚,然后再继续攀登。路途上不乏有裂缝等比较危险的地方。在各种旅游指南中也指出,攀登这条线路对体力和装备的要求可能远远高于登山者的想象。
+ ~9 l( X9 m, k) V9 e: h
+ n% @) I3 I5 J% {8 u/ ~从1897年有记录以来,一共有400多人在攀登雷尼尔雪山的时候遇难。最近几年就曾出现过多次登山者遇难或者被困的惨剧。
. A9 v+ X% [- T8 z8 z& M! [ [" }, a$ T# G" ~ v3 s
2014年,有4名登山者和2名向导在冲击自由峰的过程中发生事故,全部遇难,成为近年来雷尼尔山最严重的事故。之前在1981年6月21日,11名登山者在东南坡英格汉姆冰川处遭遇雪崩身亡。+ m' C) T8 i( Q5 P6 |
& w& G% s7 ]" A. y' d+ ^* R自由峰路线一直以来都比较危险,近期就曾出现过突发落石砸中在山上露营的登山者的惨剧,造成1死2伤。
5 p( K8 I! _4 {' d0 K
: r) G" T1 G: C( @此外,2020年,一名西雅图男子和19岁女子在雷尼尔雪山露营登山时突遇恶劣天气。当时他们在海拔9300英尺的地方遭遇强风和大雨,眼前白茫茫一片,完全无法辨别道路,只能沿着山路前进,大约2小时后,女子成功拨打911求助,但在搜寻过程中,女子信号中断,男子越来越迷失方向最终变得反应迟钝,无法移动。女子持续下山求助时遇见另外2名登山者,成功被营救,而男子尸体则在一小时后被发现。
; w) m0 j" t( [0 v7 `
0 ~2 ]1 Y2 I/ F _暑假还剩最后一个星期,大家出行时一定要注意防范危险!2 {7 m- s5 R P3 D.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