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有人说,他是日本最可爱的老头。. A3 ]1 u: {/ s& H% X3 ~
5 U8 _5 n5 H. ^! A, h9 x他是谁?他是《窥视印度》、《窥视日本》、《窥视工作间》、《河童旅行素描本》、《河童杂记本》、《窥看欧洲》等书的作者妹尾河童。我只用两天看完《窥视印度》,这一本大概是他以上专辑中最具特色的一本,看完了,有点想去印度。
+ U }# Y, k0 M9 n, S
/ F* C0 Z6 k/ {# H' O4 w2 C- P" k妹尾河童先生是舞台设计家,他擅长用纤细的笔法描绘在印度的所见所闻,还有轻松的口语化的叙述。每到一处旅馆,他会用尺子量度房间的尺寸,画下俯瞰图,记录包括壁纸花纹、床罩颜色、室内温度等等一切细节,甚至包括墙壁上的开关和电话的位置,当然,他画的不仅仅是旅馆房间,还有街上的生活景象,风景、村舍、房屋、宫殿、佛像,街上卖各种东西的小贩,学校里的孩子、博物馆的展品、日常的生活物品,事无巨细,只要是感兴趣的,他都把它画下来。以往我总是觉得相片或许是旅行纪实的最好表现手法,看了河童先生的书,感觉没有什麽比绘画更能吸引人的了,那些生活的细节,从相片中看不到的细节,在老先生的笔下重现,仿佛是说:“这就是我注意到的印度呀。”
! m, k" ^$ r5 V! n0 R; [" ~* X! c% O6 M. Q
喜欢这本书还有一个原因,是觉得非常认同老先生的旅行态度,虽然这是一本1985年写就的书,却好像认识了一位知音一样。我也跟河童先生一样,是那种放下行李就想出去的旅行者,满怀着好奇心,要去一个城市市井的地方,看看那些普通人的生活,希望有各种各样的尝试和体验,比如喝一口街上卖的水、奶茶,或是尝尝街边的小吃,逛逛小市场,杂货店东张西望;或是爬上寺庙的高塔,居高临下看民生碌碌;喜欢蒸汽火车,喜欢搭乘火车的旅行;刚参观贫民屋之后再住进豪华的旅馆会心生愧疚;没有饮食的原则,只要有趣,都可以塞进肚子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旅行的时候对自己还是比较小气……可惜的是没有老先生那样的画笔,虽有同样的好奇心,却缺少坚持下来的毅力,想想啊,自己的旅途中放弃了好多东西,没办法,假期总是只有一点点。
3 N1 \( H. V% {8 @5 j
) A. a- X+ u( I' Z我很长时间没有这样爱不释手地急着想要去看完一本书,盖因河童老先生除了画功了得,更加是极之有趣,以至于我看书的时候常常忍不住呵呵地笑出来。比如说:旅馆的人知道老先生画房间素描的事情,某一次在他历经13小时游览疲惫不堪地回来后,听到说:
2 I, R h9 \2 o' D, v“给您换了个房间,这次的房间凹凹凸凸,应该很难画吧”
0 }, n; }7 P- C' z6 g$ ]" o& N“遇到这种对方比我还好奇的情况,只能说,输给他。实在累毙了,心想,饶了我吧,可是呢……唉!没办法,最后还是提笔画下来了。”
# T7 a9 V. Z! {还有,
2 O5 N b# U0 r7 n0 O“当地人都不戴帽子,观光客则几乎人人头上一顶。船一停靠,帽子就成了乞丐辨认的线索,一窝蜂围上去不会错失目标。没戴帽子的我常常因此逃过一劫,不过下场也没好到哪里去—常被太阳晒得头痛不已,欲哭无泪哩。”# L( ^3 V6 y5 K' y# F$ h
还有赤脚上雷神山看佛像的一段,“好烫!好烫!”“脚底烤得象半熟的牛排……”0 d- K* d- d0 ~, H' u$ T4 t
实在是有趣。 ^0 u8 x7 \3 j2 V
# c) g5 q9 G) m* K5 Z# D
河童老先生生于1930年,现在应是77岁高龄,只恨我是没有机会跟着老先生出游,要不,跟着他去印度的街上走走,跑到寄物处的铁栏里量量尺寸,跟在他后面听他问那些奇怪的问题,分享生活化的旅行细节,那该多有意思啊!3 q& R6 D: Z. m. }# @9 u+ ~0 Y
. | c0 }. T5 s! j) [7 S这本书里,最认同的是他对印度的态度:- G4 I# {5 ?/ g1 a- i9 J
“那或许不代表印度的全部……”
5 Z* W+ z2 a9 A' d7 Q“同一个人,无论经过多少年都会有不变之处,但同时也会有激烈变动的部分。我觉得印度就是这样。”
* n8 R' Y' K1 b$ F+ d“若不承认彼此的差异,就没法生存下去。”/ X U9 L9 }1 s
h: L* Z4 t0 C; }+ D. X K
一本有趣的书,一个可爱的老头子,一颗未泯的童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