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0 )   鸡蛋(0 ) | 
 
| 作者:翼手龙9 ~# {* {% U; s( p5 C' _0 c  q 在加拿大从事所谓的专业工作已经一年多了,对办公室里发生的种种事情,以及加拿大不同于中国的很多习惯,从惊异到适应,现在快要见怪不怪了。回想当初移民的理由,固然想逃避国内的生活,但是不太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是一个理由。然而到了这里才发现,人际关系在哪里都有,某个外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差异,无论从任何方面,都和两个中国人之间的差异差不多。然而就整体情况而言,毕竟有一些不同之处,现在就举几个例子,说明加拿大的特色,当然,由于本人经历所限,很多现象无法推而广之,如果看官觉得不能苟同,就当我胡说,博您一笑罢了。
 # Q2 ~% t& t- [. v' A! d' @. o1 l4 [& h$ w- V% L; M
 我在中国的时候,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在外资企业工作,但刚毕业时也在国营企业干过,想必各位对国内的人际关系之复杂印象非常深刻。但是在这里工作了一段时间,才发现国内的国营企业里面,把自己的家人安排到公司里工作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因为人言可畏,也许很多事情都是偷偷摸摸进行的,可能我并不知道。至于外资企业,父子或者兄弟同在一个公司的情况,那就更少见了。来到这里不久,我就发现电话联系表里的很多人的姓都是相同的,当时也不以为意。后来和同事聊的时间多了,才发现亲戚关系充满了公司的每一个角落:生产部五十多岁的一个老头,是我们处八十多岁的一个老工程师的儿子;现场服务部有兄弟两个,当然不可能是同时加入公司的;后勤部的一个小伙子,是工艺处的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的儿子。在我加入公司的几个月,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部需要招一个系统维护员,我还想有可能再来一个中国人呢,然而来的小伙子是我们处第二老的工程师的三儿子,高中没毕业,拿了一个电脑培训证,一看就是个小毛孩子。
 : J  k( v* C: U$ p/ P3 O5 q8 x8 J
 寒假来临了,学生们到处在找工打,我的房东的小孩很能吃苦,由于没有关系,到处找工都没有找到。然而在我们公司,项目经理的儿子来到公司做管理助手,帮着校验设备;我们部门经理的女儿来到公司,帮着复印文件和分发通知。那时的公司真像一个大家庭,哈哈。5 Y  j! l/ D1 N& {
 
 8 u( s! A1 q2 r6 w5 s) ]* O  H我早就知道加拿大很重视推荐,找工作、上学,没有人认识你还真难。有一次我和主管谈起此事,他告诉我,在多伦多东的小城彼得堡市的加拿大通用电气公司,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公司工作,接下来他的妻子子女,家里所有人都为这个公司工作,甚至好几代人在一个公司。加拿大的人际关系我可领教了。他们重视推荐,看来对自己的家人最为了解,所以一有机会,全都推荐自己人了。
 . K; f4 G& q3 Q, R3 i5 o" `* |" x2 n0 s/ j, a
 加拿大人表面上非常重视同事关系。我到公司不久,工艺处的那个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犯了心脏病,我们处的同事除了我没车,全都私下去医院看望过他,然后我们每人出点钱买了礼物和贺卡,委托美丽的俄罗斯大姐送到他的家里。又过了几天,市场部的一位女同志要生孩子,就有采购部的她的铁姐们给除了她本人的所有人发了邮件,说要给她一个惊喜。不久这位孕妇的朋友就送来了收钱的信封和贺卡,然后秘密买了很多婴儿用品,最后要生孩子的大姐参加工作会议,突然宣布给她礼物的事,然后让她当着所有人一件一件打开礼物,说些感谢的话,她说她完全惊呆了。不久现场服务部的女黑人(公司唯一的黑人)的孩子病了,在医院做手术,就又有人来收钱,买礼物……8 i5 M2 V  t2 m; V* ~/ O  k2 Q
 ! H( O! l+ |2 H7 q5 g5 `
 几周后我们处的小姑娘要结婚,机械处的一个年轻的工程师把一个信封交给我,我一看贺卡上的签名,只有他一个人交了钱,再看看里面,仅仅放了三块钱的硬币,才想起来上次有人生孩子,我交了20元,怪不得收钱的人问要不要找钱:现在我才知道可能给得太多了。不过几块钱也太少,结婚毕竟是一件大事呢,何况我一般不会给少于10块。几天后我们接到IT部发给所有人电子邮件,说要举行全体大会。我还以为是关于计算机的问题,结果会议由我的主管主持,议题就是宣布小姑娘要结婚的消息,又让她当众打开所有礼物,小姑娘非常拘谨和激动,小心翼翼,哆哆嗦嗦,半天没有撕开塑料包装,别人在旁边就喊用力,有一个同事更说他想再结一次婚。最后是切蛋糕,每人分一块。! z0 U4 e2 T! I1 i9 }2 k+ w6 w. E% H
 
 ) `+ s' I: C( e3 O- t4 S除了这种重大事件,每逢主管过生日,就会有处里业务不是很好的同事来收钱,买贺卡和礼物,然后把大家纠集在一起,把礼物送当面送给领导。
 # J# ?: X' \# v1 o& P
 0 _8 f* z( y! [& M2 R( g- g中
 0 U$ M) n  j3 w  b5 }" u7 h+ [& [8 C* I- g, t) d1 @2 f3 r
 我想起在摩托罗拉工作的日子了,离下班还有十五分钟,人们就匆匆离开办公室,有时是为了看车上的放映的VCD,抢个好座位。那些在快发车才上来的人,基本上都是E10以上的级别。外国人走得更晚,有专车嘛。
 / s' p2 A* h- E6 h) T& X1 @, z9 c& U0 N9 b; k4 y
 刚刚来到加拿大的这家公司的时候,我上下班基本上都是朝九晚五。与一位在信息技术行业工作的朋友聊起此事,她说加拿大就是朝九晚五,而我所在的是传统行业。我匆匆离开公司还有一层原因,那就是我得赶公共汽车:如果我晚五分钟,我就要等半小时以后的下一趟,六点以后更是每一小时才有一趟。虽然我们的工作时间是灵活的,并不需要打卡或签到,但是我还是很自觉地干够午餐外的七个半小时。
 ' R3 }4 V3 B" I) f
 - A! G& Z2 u3 E7 @  L" v不久我就发现,很多同事都是来得早,走得晚。在我有车开了以后,我听说个别同事有工作到后半夜好几点的。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拿加班费,但是公司的业务没有忙到这种地步呀!有一次开会的时候,主管提到员工的表现的时候,很委婉的说什么有人快到下班就看表,都等不及离开公司的话,我就想起他总是工作到很晚:每天早上我来了办公室,他和很多同事基本都来了。可是我基本上看不到他在我离开公司之前就下班的情况。渐渐的我发现很多同事都是晚一些下班的,他们虽然在工作的时候哇哇哇的说了很多聊天的话,但是越到下班的时间,好像越忙。
 2 m+ h5 _, ?7 A7 ~  `  z7 K3 n4 u- f2 O7 n; w8 R
 在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办公室里你会经常发现好几个人站在一起聊天,一聊就是半小时,说是闲聊吧,你一听还都是和工作相关的。不过这种相关不是和正在进行的项目直接有关,而是能从动力聊到航天飞机,从能量能扯到超新星爆发,从受力能聊到纳米陶瓷技术的那种“和工作相关”。我敢说,很多人的近一半的工作时间是在这种海阔天空中度过的。我其实也想聊,怎奈英语不是很好,没到不通过大脑直接用嘴说的地步。
 ( \; m# F: ], w* x
 ; I9 @9 E3 a! ^' F+ v机械处基本上都是加拿大本地出生的工程师,他们大都及其敬业:在打印文件的时候,为了省纸他们都是打双面,有一次一位资格稍老的工程师,就是晚上经常工作到后半夜,白天特别能聊的那位。看到我在打一个五十多页的报告,把他的打印任务堵在后面半天,还专门跑过来问我是不是双面打印的,我说是呀。他等了一会看见那任务还在吊着,更亲自跑到打印机跟前,按下任务描述键看我是不是真的双面打印,晕倒,我的主管都从来没有问过我。在他的印象里,好像我们处的人都是公司白养着的,他们发布了一个小得可怜的产品,都要发电子邮件通知公司除工人以外的所有人,并且在某个中午搞一个庆祝,预定简单的午餐。我们处的一位工程师,负责的项目比他们大一百倍,完工后公司其他部门都无人知道,怪不得人家总以为我们没活干,呵呵。哪里都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呀,干了多少并不重要,吹出去多少才是最重要的。1 C# Y4 W# r" m2 M5 \$ n
 7 I* s8 \* s( F, D
 我刚到公司的时候,发现加拿大真的是文明社会,认识不认识的人,见了面都要互相寒暄问好,有时长达好几分钟。好几个人一起进门的时候,本地的同事总要开门并且扶着门,让别人先走过去,再仔细看看后面没有人了,才关上门,倘若发现门外十五米的地方还有一位,他就会接着扶一会,等着后面的人。真是理想的社会呀!不瞒各位,现在我也学会这一招了,入乡随俗嘛。不过公司有个项目经理,平时很不爱说话。他总是早上六点就来上班,下午两三点就回去了。结果有一天另外一个项目经理没找到他,向我抱怨说,你看看,才两点他就不见了!
 * ^% k$ h. `+ c- T- v% V
 3 W8 u: ~# j1 N" I其实早走的是个老实人,有一次我们一起到美国出差,平时在办公室憋坏了的他向我们两个年轻人“痛说革命家史”,我才知道公司里面,张三是李四的心腹;原来在一个部门的伊凡和约翰那是从来都不说话的,而且伊凡为了离开约翰这个领导,不惜放弃专业,调离原部门,去其他部门做管理工作。还有,居然王五和公司的重要人物赵六相好,他俩还都是男的,我一直都没看出来!真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最后,他还提到了现任领导的历史,从哪里来,将来会怎么样,以及公司重要头头脑脑的各种秘闻和升职经过。听得我如坠云雾,真假难辨,最后他还总结说,他是因为信任我们,看我们都比较单纯,才告诉我们这些的,告诫我们回去不要乱讲。我心想,你就是让我讲,我英语这样,恐怕也不能流利的讲出来。
 3 d4 v7 p) G4 L. J
 9 R- g5 O$ h: K: e有了那次经历,我就很喜欢出差了,因为可以听到很多和公司有关的有趣的东西,这些东西平时在办公室里没有人提起,但却是很重要的。这样平时说话行事也就能看出眉高眼低。直到有一天从工地的脚手架上掉下来,我才又喜欢呆在办公室了。
 2 c* B0 V- ?+ B2 c$ U! E( \, S, g! L& {
 下
 6 q" a$ ^' n( l8 V9 {. {/ P; Y/ _( B. |. F7 X! u
 记得当我去见找工作的代理公司时,代理说用人单位的主管告诉他,我的简历里有很多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英文用法。所以当我第一次作书面报告时,就特别用心仔细推敲了很久才交上去。结果主管只改了一个单词,他还有点出乎意料地看着我,仿佛对中国人的书面英语能力大感意外,因为他知道我的口语是不值一提的。我当时也就知道他对工作报告还是很挑剔的。
 / b% Q6 B$ W$ t7 L3 ]8 S. u$ ^8 X& Q' E) |: O" z( V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一点不同:在中国文化里,同情弱者好像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在西方文化里,崇拜强者却似乎更重要一些。公司里有个善良的意大利人,我觉得他不象是移民,因为他的口语非常流利,没有任何口音。刚到公司的时候,我看到在他起草的文件里,主管用红笔在错误的单词后面重重地划上线,还向我抱怨,说这个人太马虎,文件里错误太多。后来我总是在不同的场合听到有人抱怨那个意大利人,说他是马大哈。有一次开会时说到市场部人员需要掌握的简单参数计算,一个加拿大出生的来了公司才几个月技术员,公然说除了那个意大利人,别人应该能算出来这种简单的问题,我感到很意外,但后来也就发现他们经常对别人说自己不喜欢某人某人。我们处里的一次会议,把自己的儿子想方设法弄到公司的那个老工程师也对我们说应该把那个意大利人剔除出公司。其实意大利人是个的老实人,平时不爱多说话,工作很卖力,凡和别人打交道,必定亲自跑一趟,从不打电话了事,给我的感觉是任劳任怨。结果现在在公司里,他成了管理资料的,凡是跑腿或者不用大脑的活都给他去做了,因为人人都能指挥的动他。6 R( W+ E0 h) N5 d
 ! b/ B* }- a8 w7 Z5 X
 我知道加拿大的种族歧视是西方国家是最轻的,但我好像还是体会到了点什么。
 " @; f3 {; x7 [: d; t6 P. J  c6 {9 e& N4 X; I
 在老工程师的花花公子开着宝马到公司上班的当天,电话接线员就给他设好了邮桶。当时我到公司已经三个多月了,还没有邮桶,我记得自己曾经向这个四十多岁的整天阴着脸的白人妇女提出这件事很久了。我不由想到上次电话留言密码的设定的事情,是在我不厌其烦的要求了三次之后她才给弄好的。说实话,看到那个新邮箱,我很生气,我不知道这是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还是因为朝中无人,抑或是兼而有之。我想找她质问,但又想自己英语不好,肯定争不过她。于是,我只好写了一封措词非常强硬的电子邮件,首先感谢她辛辛苦苦花了三个月时间好不容易才给我建好了电话密码,最后向她打听设定邮箱这件事到底是谁负责。我的充满反讽意味的邮件马上就得到了一个全是大写的回信,她说她很忙,她告诫我今后不要用这种语气跟她说话。我正想说我只是想知道到底是谁负责时,邮件还没发出去,就又收到她一封邮件,却说弄邮箱用的帖签机被借走了,昨天才还回来,又说我的邮箱会在一个小时内设好。呵呵,效果真明显呀!以后我和她打交道,定文具、报保险等等,她都是非常殷勤,客客气气,有求必应。
 1 X- A" j3 A5 V% Z( ^7 _) z4 B' B8 F
 由这件事得到的经验,我想起了我们的电脑系统管理员,这家伙是个从美国过来的白人,他肯定是个种族主义者。因为我们远日无仇,今日无冤的,我有问题找他,他从来都是爱理不理。没办法,最后我跑到他的办公室,和他吵翻了,撕破了脸皮的那种,又发了一封电子邮件抄送我的主管和他的主管。果然,以后他就对我就很客气,我的电脑故障也总能很快得到排除。看来哪里都有吃硬不吃软的这种人啊。/ {6 Y. z# L+ w$ F4 X$ i9 N$ F! J
 * o2 |- T+ F4 G7 I+ [1 }; k  M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却各有各的原因。工作的时间久了,慢慢了解了我的同事们,我才发现那么多人之中,婚姻幸福的也就只有限的几对。甲是独身,她工作非常努力,作风雷厉风行,在拖拉的加拿大人中独树一帜;乙呢,其实是还很年轻,又非常善解人意、再加上心地善良的一位大姐,然而却是三次婚姻失败,据她自己讲已经对男人失去了兴趣,现在虽然拿到了专业工程师的执照,但是只有她和她女儿相依为命;每天呕心沥血工作到很晚的一位领导丙,妻子去世后就再未娶亲,一心扑在工作上,自己拉扯好几个孩子。身为项目经理的丁,刚刚离婚,也是自己带着儿子过。现场服务部的经理,辛勤地工作了快一辈子,结果妻子起诉离婚,狠狠敲了他一大笔抚养费,他现在卖掉了房子,带着唯一的女儿租公寓住,还好最近听说终于找了个女朋友。有一天一位同事带了一个小孩到办公室玩,我给了他几块糖,称赞说你的孩子真漂亮,他马上纠正说这不是他的孩子,是他的女朋友的孩子……。怪不得现在是只要公司有人要结婚,马上就有不少人劝他要慎重的,晕倒。* N. c! H+ ~4 S6 C* ?6 E
 
 & n7 Y0 E3 G# X) h加拿大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我所提到的事情,基本都是真实的,我只是故意选择了不少负面的情况。因为我读了很多移民的精彩文章,众口一词的都是加拿大的闪光点,尤其是有了专业工作的情况下。在我看来,所谓的中国人的劣根,不幸也扎根在加拿大人的身上,也许是人类共同的弱点吧。真正了解一个地方,就是既要了解其诱人的地方,又要知道其不足之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