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40|回复: 8

?? � ?? (???) ?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4-7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四、关于真实与因果 - g$ p6 G7 q% Q0 Y8 k4 l# g
世间的学问和一般的哲学,总是把找真实与找根本的原因当作一回事,认为最初的原因必定就是最真实的存在。所以在哲学中讲的本体,它既是产生宇宙人生的最初的因,同时又是宇宙人生的真实,把真实与原因给二合一了。
2 l7 [; ^) }8 U! n3 d5 c9 L佛陀的教法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绝然不一样。佛陀说世间有生死与因果,就是因为我们不认识真实,虚妄分别。怎么能在这个恰恰是因为不认识真实才导致的因果当中去寻找真实呢?这不是场戏论嘛。整个颠倒了呀。找得着真实吗?找不着。所以佛教把真实与世间的因果当作两个问题来看,决不能混为一谈。 ( X& E/ e- ?& s- {! `$ ?
我们谈因果的时候,总会想果前有因,因前有因,再有因 …… 那最初的因在哪儿呢?所以你看多少哲学都是找最初的因,也叫找第一因,并且认为找到第一因才是真实。佛教认为找第一因同样是戏论。因为当你作这样一种分别的时候,是在所上谈因果。而世间的因果是虚妄分别,根本没有这个说。佛教谈因果是能上的因果。
1 Y. z# n' P3 j/ s, }" f0 Z4 R如果用我们刚才的譬喻来说明找第一因所犯的过失,就是根本没有毛,你却认为有毛,还问这毛是从哪里来的?噢,是楼上邻居掸羊毛毯子掸下来的。那这羊毛毯子哪儿来的?是邻居从商场买回来的。那商场的毯子哪儿来的?从羊毛毯厂进的货。羊毛毯厂的羊毛哪儿来的?从内蒙古的羊身上剪下来的。那羊从哪儿来的? ……
5 T% ^  P3 {. o2 h' a* Q" Q: V如此问下去,总想问出第一因是什么?伤脑筋啊。其实问题出哪儿啊?根本没那毛儿!打这个比喻大家回去慢慢思考,这样,佛教就遣除了第一因。佛教讲的因果是能上的因果不是所上的因果,是无自性的因果。很多人学了多少年的佛,自认为真信因果,可是头脑中的因果还是把那毛儿先承认下来的因果,所以才找第一因。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08-4-7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empID 于 2008-4-7 10:06 发表
/ R5 a1 m) j: J: R% s四、关于真实与因果   I" Q) c' H( @! S
世间的学问和一般的哲学,总是把找真实与找根本的原因当作一回事,认为最初的原因必定就是最真实的存在。所以在哲学中讲的本体,它既是产生宇宙人生的最初的因,同时又是宇宙人生的真实,把真实 ...
8 Q" T1 J* |* x. Q* L/ V1 p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4-8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哲学中经常讨论关于因果的问题,比如印度的胜论派与数论派就因中有果还是因中无果开过哲学上的大论战。其实都是在把那毛儿先承认为有的前提下来讲论的。而佛教说那毛儿根本没有,那么那些问题就不要讨论了。
* k, Q' a5 K/ m1 b" y( E退一步讲,如果让你去找第一因。一旦找到第一因,你就是无因论者。因为既然是第一因,它前面肯定没有因,否则就不是第一因。那你就堕入无因论了,还真信因果?只有根本不信因果的人才这样呢。' N9 m2 c! Z5 I* l

" n9 a; S- m  u佛经中经常出现 “ 无始以来 ” 。有人认为这就是看不到头,其实又是错解佛意。佛教讲无始只是为了对治无因论,有始那就必然是无因论。佛教中根本没有诠表这样的义,说望不见尽头叫无始。所以首先不承认有第一因,根本不找第一因,当然也就不在因果里边找真实。这是佛教区别于科学,区别于其它哲学的很不一样的地方。 9 P0 m4 ^& W9 ~

+ {4 ]5 a2 R+ ?) t$ C& u( k顺便说一句,在因果里找真实的理论就是发展的理论。科学的理论就是发展的理论,后人永远要超过前人。在我一开始讲佛教是不可发展的时候,肯定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心里在打鼓:这世间哪儿有不发展的呢?进化论的思想,发展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因果里找真实的理论必定是发展的理论,而把因果与真实脱离开来的理论才不堕在这种发展的理论的模式。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8-4-8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板凳 的帖子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深奥+透彻!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4-9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真实与世间的因果是什么关系呢?真实是二无我所显。但这并不是说世间因果就是有我、有自性的。有我、有自性,有独立存在、常一不变的东西就不能建立起因果。佛教讲的因果,不管是世间的因果还是出世间的因果,都是无自性、无我的。
( {2 m' S7 w6 t. x# I& Y$ o7 U无我才能建立因果。如果世间因果真的有我、有自性,那我们就不能解脱。其实让我们生死流转的世间因果依然是无我的,不过它是由于本来无我而我们非要认为有我的我见造成的。佛教讲,不论是世间痛苦的生死流转还是出世间都没有离开真实。5 {) e% J7 |2 s8 i
这时你再反过来看弥勒菩萨的四句偈: “ 于彼亦有此。 ” 虽然是虚妄分别,但也没有离开真实。这是说众生都有诸法的真实性,叫佛性。对于有性众生来讲,即使是在我们糊涂的时候,无明的时候,痛苦的时候,生死的时候,我们依然没有离开真实。所以找真实实际上就是对治我们的错误认识,转变我们的错误认识,从世间走向出世间。 . V" |$ g8 y3 E2 |5 y# w
出世间这个词很容易造成误会。出哪儿去呀?坐飞机去美国?注意!佛教讲的出世间没有一个所诠的地方。出世间就是觉悟。有人认为隐居到山里修行是出世间,其实那还是在世间。当然我不是说在山里打坐修行不好,那种头陀行是很了不起的。我们只是说不能以那种形式为出世。
. ?: B) E6 Y4 [* w/ Y2 \" r那么是不是乘航天器去火星或者借助什么力量转生他方世界是出世间?没有!根本没有!正确地认识宇宙人生的实相,出离烦恼与痛苦叫出世间。在哪儿出呢?就在这儿出!就在当下出!就在现实生活中出!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由此可以越来越体会到为什么要强调人间佛教,人生佛教。今天上午净慧法师在开营式上谈到当前我们中国佛教的弊端,切中要害。我们不是独出心裁地把佛陀的理论给发展了,创造出一个佛陀都没说过的人间佛教。这是我们回归佛教的本怀,回归原本真正的佛教。真正的佛教就是人间的佛教,是立足于当下现实生活的佛教。
) V' ]% u# e- b. R- O+ B1 Q那么怎样转我们世间的因果为出世间的因果呢?那就要牢牢地抓住真实与因果这两个问题,从真实与因果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学佛。从真实这一方面讲,要认识到我们这些凡夫之所以生活在痛苦之中,生死流转,是因为颠倒,是因为错误的认识。所以我们要生起一个觉悟的愿望、认识真实的愿望和寻求解脱的愿心。, _# P4 c, a. \" I
我想各位大热天地跑到柏林寺来,想必是有这样的心愿。有这样的心愿,那我们就应好好地依止已经圆满彻底地亲证了宇宙人生真实的佛陀的教法,如理地去听闻佛陀的正法,即正闻熏习。这就是上求佛道,让佛陀教法的光芒普照人间,也就是 “ 觉悟人生 ” 。
- J- d" q' J: Y! |0 x" t1 @从因果的方面讲,我们不认识真实,不认识无我,始终执著于一个我,必然就与贪嗔痴三种相应。所以无始劫来我们造业,随业受报,感受无边的痛苦。今天我们既知无我的佛陀的圣教,虽然不能立地就证得无我的境界(因为从开始学佛到成佛是三大阿僧祇劫,要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的资粮位与加行位的修行,才能真正证得无我,才是登地的菩萨),只是资粮位与加行位的菩萨而不是圣位的菩萨,知道无我的理,但是还不能真正做到无我。
: d3 X# H; E8 }, ^& w6 g即使是这样,我们也应该在现实的生活当中,渐渐地淡泊我执,多行善事,多做布施,多帮助别人。虽然我们的善行还不能做到 “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 ,可能还有点儿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但是要从这有相的善行,有漏的善行,世间的善行,从当下的现实生活做起。长此以往,这种利他的事业做得越来越多,我执就会渐渐地稀薄,直到有一天我们能够亲证无我。亲证了无我就是圣位的菩萨,我们就可以以我们菩萨的大悲,用自己最大的痛苦去负担一切众生的痛苦,来行菩萨道。这就是下化众生,也就是 “ 奉献人生 ” 。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8-4-10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TempID 于 2008-4-10 08:21 发表
$ C" `* k; Q& P+ m大家由此可以越来越体会到为什么要强调人间佛教,人生佛教。今天上午净慧法师在开营式上谈到当前我们中国佛教的弊端,切中要害。我们不是独出心裁地把佛陀的理论给发展了,创造出一个佛陀都没说过的人间佛教。这是我 ...

" A# G+ U( y7 H
2 K& {" w! ?: S/ w) D既有透彻的理论讲解,又有具体的修行指导,实在宝贵!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净慧法师提出来的 “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 是非常如理契机的。我们就是要在佛陀的真实的圣教当中,上求佛道,破除无明,觉悟人生;要在当下的现实的有情的因果相续的生活当中,下化众生,积功累德,奉献人生。觉悟人生是我们的见地,我们的指路明灯;奉献人生是我们的行持。   S1 N; r5 H4 f8 B
( L& M9 v9 e% A( G% D, @& C1 l
佛法要立足于现实,讲人生佛教,人间佛教。对此又有人有疑问:佛教不是渡六道众生吗?怎么老谈人间、人生?佛教讲平等与差别的统一。六道众生法性上是平等的,法相上是差别的。) r" N5 a5 h) d2 d& ]: ?7 q+ J) j
佛教特别重视人生,因为在恶道,众生只有受报,在天道往往只有享福,而我们善业与恶业的造作大多都集中在人间。所以佛陀的教法虽然是普渡六道众生的,但更偏重于人生,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佛陀说 “ 人身难得 ” 。而且我们是现实的人,是在人间讲佛法,是讲给人听,当然要立足于当下的人间。! ?/ {1 x' G! A: Y9 Y3 L

  i% F. D8 T0 P. h; ], _, o/ J所以近代的一些大德提倡人间佛教、人生佛教,强调的就是佛教要立足于当下的现实。佛陀不是造物主,没有给我们创造一个天国、一个世界让我们去。佛教讲转依,不是归本,没有本可归,没有天国可去。真实跟我们的虚妄分别根本就没有离开过,何谈去归?
; g6 ^: k( p/ U在《摄大乘论》里有所知依品,阿赖耶识叫所知依。虚妄分别是一种依,无分别智又是一种依。转依,就是从错误的认识转向正确的认识。这种转依在哪儿进行?就在当下,就在现实的生活当中。有人讲念阿弥陀佛求死后往生极乐世界不是有个去处吗?
% B, }5 [1 b* c1 D& ]注意,往生不即是解脱。往生弥陀净土当然是我们修行解脱的一种方式,但是往生的资粮要在当下的现实生活当中去积累,也是不离开现实生活的。而且我们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听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给我们说法,到一定时候,还要乘愿再来,回入娑婆世界,渡化众生,奉献人生。所以不离开当下的现实,这是佛陀的本怀。 ' z- l: f3 ^, c' X% u" f
( N  c  {7 |5 s" @6 T' h0 y
我们这次夏令营以 “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 这八个大字为纲领,重点地讨论佛教的社会价值与社会责任。佛法能够觉悟人生,这就是佛教的价值之所在。我们佛教徒以菩萨行来奉献人生,这不仅是我们自渡修行的方法,也是佛教徒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其实佛教的社会价值与社会责任还是不离 “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 。 1 n  h. K: U/ j. \
今天各位听后可能有些糊涂,满脑子都是问题,满脑子都是疑问。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但是疑什么?疑的是我们凡夫众生头脑中的错误认识,多生累劫熏习而成的坚固的看法。
* _; x0 }' ^9 ~; N( \! D) B  p: P哟,识外无境?真的?开始有疑问了,这就走上了学佛的路。昨天晚上净慧法师讲:赵州老和尚八十犹行脚啊!八十岁心里还疑呢,还行脚四处参访呢。我们才多大?疑是对的。满脑子有问题是对的!如果没问题了,你反倒要提醒自己了:怎么会没问题了?佛陀没问题了,你也没问题了?有问题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们只在这儿住七天,那三百五十八天做什么去呀,那就回家想这些问题嘛!对不对,就讲到这里。   
* A4 \) \* \4 F  ^谢谢各位!* l5 B0 o  n, s& \' h( u" R& p

! A: I: Q) m0 s* M; O, D+ F[ 本帖最后由 TempID 于 2008-4-11 12:42 编辑 ]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8-4-11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得非常好! 0 V; b# R" t; ^5 I; Z! v

1 q3 o8 @3 I+ H( @7 }谢谢于老师( ~5 O/ J& E9 h( S3 t
谭爱弟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7-17 11:03 , Processed in 0.089975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