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e" t% }+ c' g0 Q" s. ? 蔡礼旭老师主讲 + X }. o. ]! h6 Z( ~& v- B' w A \8 K; j
(第四集) 2007/8/4 马来西亚绿野国际会展中心 档名:52-220-04 7 j) I+ N; i) N( u1 J: W6 Z 8 e+ M% E: d& a4 z- u, j8 o* o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贵宾,诸位长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大家中午都没有休息。我每次到我们马来西亚都是非常的受到鼓舞,我们也非常的惭愧,学习的精神远不如我们马来西亚的同胞们。现在华人的学习记录,马来西亚的华人同胞保持一天十个小时,而且是连续四天。我们上课的老师都已经不行了,轮番上阵,但是我们参与的老师们没有一个打瞌睡,聚精会神的学习。在这个态度的背後,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对学生的那一分爱护、那一分责任感,以至对自己民族承传的使命感。我们从每年一到二次跟我们马来西亚的同胞们的交流当中,深刻感觉到大家的这分精神。所以我在祖国大陆、在台湾讲到这个情况,我们在国内的这些同胞们也很受到鼓舞,他们也想要尝试看看十个小时。後来我真的做这样子的安排,不到一天就不行了,所以只好循序渐进,不能用力过猛。( z4 m) P5 v/ c z1 j. O8 {
3 P6 E' n) Y# A9 `
我们这两天跟大家交流家和万事兴。家要能和,很重要的要有孝悌的承传。曾国藩先生在他一生经历过这麽多地区,见过不少当官的、各行各业的家庭家族,他总结到,一个家族要能连绵八代、十代不衰,只有孝悌传家才办得到。假如没有这个承传,家道很快就会中落下来。我们一想到孝悌传家,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必须反观自照自己是不是个孝子,对兄弟、对长者是不是很恭敬爱护。不能我们一看到孝悌传家就只是想着要教给孩子孝悌,而自己却忽略了自己有没有身教。1 t3 n9 K) Y N, L
2 s' S" N& K; g1 S/ U6 ]) d& s 很多家长跟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他每次都会请求老师说:老师,你就教我一个方法,马上把我那个孩子治得服服贴贴,你就教我这个方法。诸位长辈、朋友们,有没有这个方法?有没有?大家都觉得要快速达到孝,其实孩子的成长,孩子行为的形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面对孩子现在的行为,可能都是我们五年前、十年前所种下的种子,现在开始发芽了,怎麽可能说今天用一个方法就能把他所有的行为都导正?其实在这个思考当中已经有贪快,已经有不负责任的态度在其中了。所以我们告诉这些家长,这样的方法我们没有,但是我们抓到了解决问题的根源,是教儿教女先教自己,自己真正改变了,孩子也会跟着改变。 3 z6 i. o. F6 B3 y& u r9 p' {% D9 j( B$ o. `
我们强调伦常关系,五伦,人与人的关系都离不开这五伦,这五个关系能和睦相处,天下就太平了。而这五个关系当中有三个关系是在家庭当中,父子、夫妇、兄弟关系。而其实五个关系都是连带反应,你看父子关系和睦了,他出外工作他的君臣关系就很自然的形成。因为他对父母懂得孝顺,他遇到生命当中照顾他、提拔他的长者、老板,他那一分感恩的心也会油然而生。所以在《孝经》里面提到,「君子之事亲孝」,他侍奉父母很孝顺,「故忠可移於君」,他那分忠诚自然就能够转移到对他的领导、对他的公司。这句话是重点,告诉我们所有企业团体要找忠臣要从家庭找,忠臣出於孝子之门。现在为什麽忠臣少?因为孝子太少。9 _6 q1 W5 \0 d8 A6 d& |
1 u6 F1 ^. ]: x, I2 u
古代提拔好的官员都是用孝廉这个标准,孝顺他就能忠於国家、能爱护人民,因为有孝心的人,他的仁爱心很自然的能够提得起来。他知道父母不容易,他看到别人的父母也能感受到这些长者对家庭、对社会的付出。所以孔老夫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爱的根本就是孝悌。现在企业一直在强调企业伦理,不能没有忠臣,干了一段时间,学到东西就跑掉了,甚至於还做出损害公司的事情,所以现在都大力的在强调企业伦理。我们很冷静的来看,我们民族四、五千年的历史当中,企业、团体从来没有强调过企业伦理,但是为什为企业这麽安定,很多商家一百年、二百年、三百年的都有?因为中国古圣先贤强调家庭伦理,只要有家庭伦理就一定有企业的伦理;但是没有家庭伦理,你写了一大堆的条文,还是没有办法达到企业伦理的效果。因为他连父母都不孝,他还会对谁好? 2 J" ^9 ^: n: l0 a6 K1 H ; T# D5 Y* r' A+ q 所以这五伦关系其实都从家庭延伸出去。兄弟姐妹友爱,他到了学校、到了公司,自然对同学、对同仁都懂得礼敬、懂得关怀互助。你看这五伦我们慢慢分析,就分析到一个核心问题,夫妇是五伦的核心。夫妇能做好的榜样,把孝道演出来,把悌演出来,那这个家庭父子有亲、兄友弟恭。所以夫妻的关系影响到整个天下的安危。
还有夫妻之间互相关爱,而这个关爱不只是关爱对方,还能够关爱到他的父母、他的家人,那彼此家族之间的关系就愈来愈和乐。婆婆生日、公公生日不用先生提醒,马上买了一些礼物,跟先生说:明天是爸爸生日,我们明天回去看爸爸。称呼自己的公公、婆婆在先生的面前不能说,你爸、你妈,你看这一听舒不舒服?这要怎麽说?咱爸、咱妈,这好像东北的说法。都是称呼爸爸、妈妈,绝对没有分别。 我们曾经办了两次好婆婆、好媳妇表扬,在表扬会前夕我们访问了很多好婆婆、好媳妇、好妈妈,在这个访问过程,深刻感觉到他们为什麽能这麽和乐。这个婆婆,媳妇还没嫁过来以前,婆婆是交代小姑、小叔,嫂嫂过来了,难免比较不习惯,你们不可以欺负她,一定要让她有回家的感觉。你看这婆婆对媳妇是设身处地。其实婆婆以前也是媳妇,一个媳妇刚入门,心情如何?到一个新的家难免忐忑不安,觉得怕这里做不好、那里做不好。而这时候婆婆是用这样的心来爱护、来照顾她,媳妇感觉非常温暖。婆婆爱媳妇就多了一个女儿,媳妇尊敬婆婆就多了一个妈妈。而婆媳关系和乐了,就将成就先生、成就子孙,所以这婆媳的功劳非常的大。1 g6 u; g/ M; N' H. T
这好媳妇很有意思,她们出嫁以前母亲都有交代,交代几件事。第一、你可以不给我们买礼物,不可以不给公公婆婆买礼物。你看这个母亲人情练达,深明大义。第二、跟先生吵架了,不准回来。这是给女儿知道,你要尽心尽力去经营好你的夫妻关系,忍耐的功夫要形成,两个夫妻来自不同家庭,难免会有一些不适应、摩擦,但是要以大局为重,不可以乱闹情绪,吵架了不能回家。第三、要把家里孩子照顾好,生活打理好,让先生没有後顾之忧。这些媳妇们都是有来历的,你看那布袋戏都说「果然有来历」,都是有好的家教承传过来。所以媳妇能时时想到先生的父母,而先生也能想到自己的岳父、岳母,主动的去关心、去送礼,那这个关系也会很和乐。所以互相劝诫、互相关怀、互相称赞彼此的付出。$ P/ M% N9 y8 c6 F ] c6 d. N5 w& C# K) C
我们在跟大家交流的过程有提到,夫妻的相处好话一句,做牛做马都愿意。我们肯定了太太的付出,她会觉得很安慰,你说她的菜很好吃,她马上说:我再去炒一盘来。都是受到肯定,有这一分鼓舞,感觉到对方的爱,做再多都不觉得辛苦。但是假如做了一大堆,先生都看不到,也没肯定,甚至还嫌弃,脾气再好也会忍不住。所以应该看到对方的付出,及时给予肯定。有个先生他听到这一句,好,我只要好好称赞一句,我的太太就会做牛做马。你看他这个存心错了。他有一天在厨房前就探着头对太太说,他太太正在煮饭,他说:太太,辛苦了。结果他太太说:知道辛苦还不进来帮忙洗菜。结果他愣在那里说:蔡老师没这麽讲。我们接受这些经典的教诲,心态要对,那一句称赞是真正打从内心对对方的肯定、对对方的感恩,而不是有目的的去说。所以我们要从心地学起才对。5 I5 ?0 `9 t0 K. U6 F
再来,不言家丑,绝对不把对方的不好到处讲。你看有时候女子把先生的不好讲给一堆人听,等这些批评到先生的耳朵里,真的夫妻关系都很难没有隔阂。假如先生八分不好,二分还不错,这时候太太能称赞这两分,这称赞传到先生的耳里他会很感动,其实我做得够差了,我太太居然不嫌弃我,还说我这些做得不错。惭愧心就起来了。所以我们言语要冷静、要理智,绝对不要逞口舌之快。其实当我们批评自己的另一半给他人听的时候,听到的人没有一个会尊重我们,人家尊重是夫妻能互相包容、互相容忍、互相成就,这才会赢得别人的称赞、肯定跟尊重。夫妻之间不乱言家丑,以至於也绝对不讲夫家父母兄弟的过失。这一讲,很可能会造成家庭革命。所以我们都把夫家父母、兄弟的好讲给大家听,那整个气氛就能愈来愈和乐。夫妇这一伦正了,接下来父子有亲就开始承传了。 # ]! i5 l# M/ |4 W 有个女子,她刚好村庄里面分田地,结果她要了一块最差的地。大家都很纳闷,为什麽她要最差的那一块?因为她的婆婆生病在床,行动不便,她为了照顾自己的婆婆,所以挑了最近的那一块地,结果是比较贫瘠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她一天要好几回赶回来煮饭、赶回来照顾家里,但是她没有怨言,还是很认真服侍自己的婆婆。她的小孩才小学,看到母亲对自己的奶奶如此的孝敬,这个孩子马上提出来说:母亲,您这样跑来跑去太辛苦了,中午饭我来学,我来煮,我来照顾奶奶,您就可以不用那麽辛苦了。你看这个孝心很自然的感动了她的儿子。後来她种的那个庄稼(那些农作物)都长得比其他的农作物还要好,整个邻里乡党都觉得很纳闷,怎麽贫瘠的地给这一个孝妇(孝媳)种出来反而长得比他们还要好!我们都知道天地万物都会互相感应、互相交感,这个孝心能感动天地万物。所以母亲做了榜样,父亲做了榜样,孩子也会学得很直接,甚至不用言语。# O2 P3 W6 e6 R. I, B; M6 N/ ?
在明朝有个读书人他的名字叫吴子恬,他的母亲比较早过世,後来父亲又娶了一个後母,後母自己生了一个孩子,也是他的弟弟。後母在他成长过程对他比较不好,长大的时候对他还有一些责备、批评,当下他的心也比较不平。幸好他娶了个好太太,他的太太就劝告他,「亲憎我,孝方贤」。父母对你不好,你还能够非常孝敬他们,这才是你的德行。而且家里的至亲只要起了言语的冲突,这个家很可能就要败了。《朱子治家格言》当中有提到,「伦常」,这五伦关系,「乖舛」,发生冲突,「立见消亡」,这个家很快就败掉了。所以我们要为大局着想,要能忍的功夫。我们有没有看过哪个家庭、哪个家族,因为兄弟打官司,甚至於小叔跟侄子打官司,愈打愈旺的,大家有没有遇过这样的家庭?那绝对一个都找不到。 + l x3 ?- Q! y+ c) {# V i * w! c) L6 k5 I" O+ C% l: B3 ` 後来他的父亲去世了,後母私吞了千金的财产,还把田产分成三部分,把那个最差的给他,把比较好的两份,自己跟儿子吞掉了。诸位朋友们,假如你遇到的後母是这样,你会怎麽做?这时候吴子恬心里还是不平,幸好他的太太很贤德,又把他劝下来。「妻贤夫祸少」,妻子很贤德,先生很多不对的想法、不对的态度都能透过太太的引导协助,他能幸免於难。没有跟後母计较,只是自己老老实实去耕作、去养家、去照顾孩子。4 U- l- }. h O8 |: N0 l# w9 S
7 J4 F% u" [" M/ N 结果过了没有多久,他弟弟因为染上赌博,所以後母跟弟弟的财产一下子都败光了,到了流落街头的地步。诸位朋友们,假如是你,你会怎麽处理这件事情?这个时候我们会不会对着天说,苍天有眼,你们终於有今天。能不能这麽干?不能。一家人只有一个态度,如何帮助对方、如何成就对方,对对方绝对不把过失放在自己的心上。这样自己的心平了,家才能和。时时都把对方的不是、缺点放在心上,那个眼神都很锐利、都很有敌意,那个家里的冲突很容易就点燃。+ ]$ q0 F3 D' l2 b, v! Z/ \& m
{/ v# L7 G! ?: E
他的太太马上跟他说:你还愣在那里做什麽,还不赶快去把妈妈、把弟弟接回来。他的後母跟弟弟在私吞财产的时候知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对?他们知道。人都有良心,做这麽恶劣的行为,他们怎麽会不知道错?但是在那当下,贪心盖过了他们的良心。等到遇到这样的下场,他们自己也会有反省。而吴子恬马上去把後母、弟弟接回来,後母跟弟弟很感动。用一分爱心去接纳他们、照顾他们,所以弟弟也把赌博戒掉了,这个家从此就和乐了。後来他们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子统统考上进士,这样的家族在历史当中很少见。所以诸位朋友们,人欠你,天会还你,天道好还。 , n7 o L: K+ I' {( u$ A5 c- _9 o* [. t4 E% A2 a' l0 S* ]8 p
我们刚刚说到,不能把父母、不能把另一半,甚至是自己亲人的过失放在心上。俗语讲的「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们细细的来感受一下,父母一生有没有过失?父母不是圣人,不可能没有过失。夫子教诲我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这句话并不是说父母一生没有过失,而是父母有过失的时候我们绝不放在心上,我们只想到如何帮助父母改过失,如何让这个家更团结,纯是一颗利益父母的心。大舜做到了,闵子骞做到了。! s0 }5 P- O- h9 G% O4 v' W! e
4 I+ K) C7 E C4 p3 \, f 你看大舜的父母对他很不好,他没有见到他们的过失,他只反省自己一定是我做得还不够好,所以让父母不欢喜。甚至於是有邻里乡党跑过来要去批评他的父母,大舜去阻止:是我不对,不是父母不对。我们听到这过程会不会觉得大舜很吃亏,会不会?天底下没有吃亏的事情,你能不见父母过,你就能真正启发孝心、启发圆满的德行。所以大舜的至孝感动了父母、感动了弟弟,而他的德行也影响了他四千多年的子孙,都以他为榜样。假如大舜那时候跟父母冲突了,那很严重!在座有很多人现在就不在了,是不是?对!姓胡、姓陈、姓田、姓余都是大舜的後代,假如那时候大舜跟父母争吵了,这些後代全没了。
所以诸位朋友们,我们现在的一言一行跟我们的子孙是一体的,我们能立身行道,他们愈来愈兴旺;我们不愿意力行孝悌,可能後代都快消失掉了。所以这些孝子心中只有父母。我们看到闵子骞,你看他被後母虐待,做衣服没有用棉花做,而是用芦花,那芦花不保暖,他穿着很冷。那天帮父亲驾车,冷风飕飕来,他实在忍不住发抖,父亲坐在车後就很不高兴,你衣服穿那麽厚了还发抖,到时候让人家误会你的後母没有好好照顾你,这样子你是羞辱了你的後母。所以父亲有点生气,拿着鞭子打了他一下。结果打在衣服上,衣服破了,芦花飞出来,这个当下父亲了解到原来是太太虐待了自己的儿子。所以很生气,回到家里,当下就要把後母给休了。3 ?: P8 Y- C& e. r f
, r" ?4 n; ?: G 这时候闵子骞真是不见後母的过失,马上双膝跪了下来对着父亲讲:父亲,你绝对不能赶後母走,後母在,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假如後母离去了,连我两个弟弟都要一起挨饿受冻。「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你看一分至孝,父亲的气消下来了,後母深深的忏悔,一个这麽小的孩子,时时都为我想,都为他的兄弟想,都没有把我对他的不好放在心上,她的良心唤醒了。闵子骞一个不见父母的过,让整个家庭和乐,而他这一分至孝成为他後代的榜样。我们办讲座的时候也有闵子骞的後代来参加。 1 f' K* @& l) @, ^6 y & r9 @, d* P Y }3 d) M9 t 所以孝悌这一分孝心很重要。我们在看二十四孝都要深刻去体会这些孝子的存心,去效法他们的存心。二十四孝当中,黄庭坚先生他一回到家里都是亲手去帮母亲洗尿桶,先问安,「出必告,反必面」,然後赶快去帮母亲洗尿桶。家里面很多仆人,他说我要自己做才踏实,就觉得每天没有去尽这一分孝,好像今天就空过了。 & N5 ?( e5 l5 f1 Y, T! C" x/ R/ M1 @6 I1 v0 q+ v0 h. @* g- Z/ ]& x
我遇到一位长辈她今年七十五岁,曾经也到我们印尼教传统文化一段时间,张秀葵老师。这个张老师一辈子都教书,作育英才。而他们家是孝悌传家。在她的脑海里,记忆很深刻的一幕就是,她父亲每天早上起床,先端着洗脸水到奶奶的跟前,然後问安,问完安以後,一个大男人扛着母亲的便器(尿桶)出去,去清洗,拿稻草在那里刷、在那里洗。结果洗着洗着很卖力,小孩就在一边看,洗了一段时间,父亲怕洗不乾净,还把尿桶往自己的脸贴近,用鼻子闻一闻还有没有味道,假如还有,就赶快更卖力的清洗一下。这个孝印在了他孩子的心中,所以张老师很孝顺。 3 w2 R Y$ E5 W" m! {. m U7 V O6 W2 v7 t- t# F( M7 x 她在四十岁的时候得了癌症,她今年已经七十五岁了,那时候医生说她只有几个月的寿命。因为她教她的小孩教他们很独立,三个男孩都能自理自己的生活。面临人生这样子的遭遇,她唯一放不下的是自己的父母。她给学校请了假,坐了几天车子,回到了自己的家里,花莲,台湾的东部。她得的是胃癌,结果见到了自己的父母,很高兴,那天就吃了不少饭。她突然想到,我这几天都没什麽胃口,一见到父母,反而胃口大开,她体会到人的身体受情绪影响非常大,所以只要我常保这颗喜乐的心,我的身体一定能转好。 # p) H* [6 c; k5 z- K% k7 [ ' N# k8 I/ d6 T7 q7 a 所以一分孝心,让她了解对治癌症的方法,她也没去看医生,她自己用喜乐的心,每天高高兴兴的去教学生、去照顾家庭、去孝顺父母。过了几个月的时间,她也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怎麽样,医院打电话来,医院是想看看,奇怪了,这麽长时间没来,这个人还活着吗?结果一听,还很正常,还在教书,就很好奇,就跟她说,不然你来检查一下,看病情现在如何。後来一去检查,癌细胞没有了,身体恢复正常。所以一分至孝可以传承家风,也能够化解人生很多的危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