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这个字眼,我们父母一辈人几乎从来不用。八十年代,这个字眼开始被频繁地使用,直至后来泛滥。始作俑者大概是郭峰,写了一首歌叫《让世界充满爱》。虽然,这个爱不是他唱出来的,是原来就存在的,但这个词确实被用得越来越多。后来,《正大综艺》的火热把翁倩玉的那首歌也给唱火了,虽然我至今也不知道那首歌叫什么,反正是唱爱是love爱是啥的,最后说爱是正大(集团)无私的奉献,NND,让广告给忽悠了。再后来,《潮——来自台湾的歌》带来的歌曲,让我们不少人开了眼,无爱不成曲啊,跟这些歌比,邓丽君那些靡靡之音真是算含蓄的了。89年春晚,韦唯唱了一首《爱的奉献》,唱给聂卫平的姐姐家的小保姆,成为当年最煽情的歌曲。- l4 c' t+ c8 V+ k, c
# b2 ~( l3 P. P _1 O打那以后,爱的奉献已经超越了歌名,被用到各种场合。人们说爱就是给予,是付出,是爱的奉献,爱跟奉献是分不开的。只是,当我用电脑想打出“爱的奉献”四个字时,它还出“爱的风险”作为备选,真是越来越通人性了。的确,爱在奉献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奉献与风险并存。 0 C# w* G; T; \; [1 Y: V, e- y* T" F7 m; w F* D5 E3 d4 N: Q' x
写了《四种爱》的CS路易斯把爱分为需求之爱和给予之爱。给予之爱就是爱的奉献了,只是他把需求也写成了爱,挨了不少砖。并且,他还善意地提示:只要爱,就一定有受伤的危险,只要爱上一样东西,心就一定会痛苦,还可能破碎。要想确保你的心完好无缺,就不要爱任何人,甚至不要爱宠物……在天堂以外,唯一彻底拜托了爱的危险与烦恼的地方就是地狱。显然,这就是爱的风险。 : r% a( E5 `. m/ Z) B3 a% \* [0 R% D, x! s
在情人节系列之二的帖子里,阳光沙滩在六楼回帖说:“怕动感情的人,可能有点象老股民炒股,患得患失,还自以为老谋深算。忽略了人生快乐无价,哪怕是短暂的。”这种怕动感情的人,显然就是估计到了爱的风险的人。往往,都是炒股被套牢过的筒子们。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是他又说了,这本身是忽略了人生快乐无价(我打“快乐无价”的时候,电脑又给我了“快乐物价”备选,NND什么破电脑啊~门清得跟电脑似的!)( R; Q6 ?# |9 F$ ]4 e
5 e7 U$ C) r% w& W1 d& m: K所以,还是奉献吧,哪怕有风险。去爱吧,就像没有风险一样;去奉献吧,就像那首最短的诗——只要你要,只要我有。 ( o0 s1 u; p/ j0 x, _9 c4 g/ L4 t. A2 G* T3 J5 t
[ 本帖最后由 翠花 于 2009-2-15 01:4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