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  鸡蛋( 0)
|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3714
z& V8 v$ m2 m% u4 O( X
# Q; J9 m6 T. a% ~* E3 E1 r2008年5月,四川汶川等地遭遇强烈地震。中国各地的基督徒迅速行动起来,奔赴四川参与抗震救灾。在救灾过程中,基督徒除了给灾区人民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外,也积极甚至急迫地向灾民传播福音,劝人信主。
! E1 B2 G9 M ^ r' s1 e2 L3 ^9 A: Y
基督徒在地震救灾中传福音的行为,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议。首先有非基督徒网友,批评基督徒没有尽力向灾区人民提供实际帮助,相反,不顾灾区人民感受而强行“传教”。争论之下,基督徒的看法也出现分歧。
% ?( F" h5 b) X" f; R% {! ~( t- v2 C1 P2 e
非基督徒网友的批评中,比较激烈而有代表性的,是网友“没有远方”在博客上发表的《亲历汶川大地震中的中国基督徒》一文(下称《亲》文)。作者在文中,对基督徒“乘人之危、乘虚而入”、“强行给灾区群众灌输基督教信仰”、“践踏宗教信仰自由、伪善、狂热、邪乎”的“灾区福音游”和“极度传教”,表示了强烈的反感、厌恶和愤慨。此文在网上被多方转载,反响很大。
4 Y* l3 h! w1 H2 _7 b$ T6 b
. T5 d% p9 D9 }我读了《亲》文之後觉得,由於“没有远方”带著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激愤情绪,其讲述难免有一些不够客观的地方。我相信有很多投入救灾的基督徒,都是凭著真诚的爱心参与的。一位朋友读了《亲》文後说∶“我为那些默默无闻、真心帮助灾区人民的基督徒,感到委屈和伤心。”我也有同感。
; O2 J' S; ]7 v8 W5 X
/ z ]% z; v* ~6 m9 m9 F但我跟其他很多基督徒一样,也相信“没有远方”说的情况,并非子虚乌有、空穴来风。早在去年,我就在电子邮件里,收到赈灾的基督徒对“灾区福音游”的检讨和反思,一些描述与《亲》文的讲述有相似之处。我认为,来自非基督徒朋友的批评,对我们基督徒也是一种提醒,可以帮助我们反思。网上不少基督徒朋友,也持类似的态度。, n# F+ U* \: q! i5 e5 j8 |. E
* v! Y; H: Y; @, K9 Q% a6 X
强制有理、天谴可信?" i" Y7 H/ g. @: @9 t) r
+ h. G) L" O- E+ n% J% n; H有一些基督徒,以“基督徒不传福音有祸了”为由,反驳“没有远方”的批评,为救灾期间的传福音辩解。他们认为,传福音的大使命,大过其它救灾行动(或者任何“文化使命”)。他们认为,“人都要死了”,这个时候基督徒首要的任务,当然是“抢救灵魂”,根本没有时间考虑“策略”或者方式。既然基督徒相信,悔改信主是一个人最大的福分,那麽即使有一点“强迫”的成分,也是出於真实的爱心。虽然非基督徒不理解,但那不是基督徒的错。
; a3 b8 ~! S; j9 j, R+ K/ v. \* B: F6 F5 K3 z3 Y# G3 V
另一方面,针对《亲》文指责基督徒,用“天谴论”来“恐吓”人,一些基督徒认为,“天谴论”符合圣经,基督徒不能不传讲、宣告。网上有人专门收集了一些基督徒的“天谴论”言论的截屏, 包括“求神将愤怒倾倒下来”之类的话。在“没有远方”的个人博客上,还有基督徒留言∶“奉劝那些死不悔改的人,思考一下中国的灾难史,为什麽四川的灾难特别多、特别大?┅┅四川自古以来拜佛,拜偶像引得神的大怒,派人传福音被拒绝┅┅四川的灾难不会停止,不仅是四川,凡是罪恶多的地方,灾难就大。如果在灾难面前依然不改,到审判的日子,你们就无话可说!你们拭目以待吧!”1 X7 V) B2 _* \1 F: \8 k) Q
+ u- k! F, {# S X P1 N3 l3 b* R, e
我个人不完全同意“强制性传福音有理”的观点和“天谴论”。
# q6 J; z( B. Z, o( U: K5 o- p9 d6 P! j$ P& Z2 H" A1 u
基督徒的确有传福音的“大使命”。把福音传给人、让人信主,是对灾区人民的最大的帮助和最好的祝福,这种想法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这绝对不等於,为了传福音可以不顾他人感受、不讲效果,甚至“不择手段”,或者以救灾为名却无救灾之实,把灾难功利性地当成传福音的好机会,给人“乘人之危”的印象。: Q2 O( V; W. Z! y
" Q$ U4 t* s6 W7 {2 d
基督徒给人传福音,归根结底是出於爱,出於对他人灵魂的关爱。如果没有爱,“极度传教”就成了“响的钹、鸣的锣”,“福音旅游”就成了一阵风的时髦活动。
" v) G- R, Q# ^7 l$ I
( p' t. n L9 ]! I! b& W我们的动机,如果真是爱,我们就不会把灾区的人,仅仅当做传福音的“对象”,或者是多了一个传福音的“果子”,而是意识到,他们是上帝所造的人,且刚刚遭受灾难的打击,在苦难与艰辛当中,需要实际的帮助和心灵的安慰。
0 t/ l: _4 ?6 o* e2 I6 v9 }3 m t8 A+ g. w
我们如果想把福音传给他们,首先要把上帝的爱,真实、切实地传递给他们,而不是强行灌输、催逼、让人反感(“人都要死了”,毕竟是极端的情况,绝大多数时候并非那样紧急。如果靠催逼传福音,人家未必能够接受。即使有人出於感激或者碍於情面,口头上说“信了”,也未必有实效)。
: d# t( ]5 Q+ ]; B. c% U; W* _( {( p" H6 Z/ P1 Z3 @1 o
人遭受苦难是报应?" q1 n/ `2 I( y! ~1 f& I) H7 G
0 o& I: X/ r# t3 ]" `2 r, g
其实,我们“平时”传福音的方式,就很值得反思。很多时候,我们传福音失败,问题都在我们自己——也许我们太“急功近利”要完成“任务”;也许我们太冷漠而不顾他人的感受(据说当年在台湾,有基督徒大年初一上街传福音,穿的褂子,前面写一个大大的“罪”字,後面写一个“死”字,意思是“罪的代价就是死”。这样的传法,当然只会被人厌恶);也许我们过於警惕和惧怕“社会福音”,就连“社会使命”、“文化松土”和“福音预工”的价值都予以否认;也许我们太急於定罪他人,而忘了“福音”其实是上帝的恩典。0 T' \) z; e& X8 x( [
5 J! p+ {2 A* u/ M5 Y
我认为,太急於定罪他人,而忘了上帝的恩典,就是“天谴论”的问题所在。这种“天谴论”,其实并非中国基督徒独有。在美国的海啸、地震、9-11等灾难之後,也有美国基督教领袖出来讲类似的话。而且其它宗教信仰的人,也有相信灾难是“业报”的(如信藏传佛教的好莱坞影星莎朗史东)。. L2 @3 `( [8 m
; w8 X3 ^& Y* }, F0 n
当基督徒耳提面命般,告诉灾难中的人,“灾难是上帝对你们的惩罚和诅咒”,显示出的是铁石心肠,至少不是“全备的福音”。这种“天谴论”,不仅显得没有爱心和怜悯,而且我认为,也并不符合圣经,或者“真正的基督教”的精神──虽然基督信仰的确不把苦难及人的罪性割裂开。
& p2 N4 k# Y7 N( o" I% j9 s3 m6 R5 ^( v; h* t
《创世记》记载,人类始祖犯罪(背离上帝以自我为中心)以後,不但人受到诅咒,连自然界也受到连累。我们今天确实生活在已经被罪性和邪恶所污染的世界,所有的受造跟我们一样“叹息劳苦”,“切望等候”上帝的救赎。但是苦难与罪性(邪恶)的关系,在基督教信仰里面,绝非“天谴论”那麽肤浅、直白。罪性(邪恶)带来苦难,往往是通过他人,或者通过败坏了的自然界,临到受害者。
) V" ~& W( u/ g% y! P# o& L- w" T- E# Z! Q/ R
基督教信仰非常明确地否认,人遭受苦难一定是报应,或上帝的惩罚。圣经里面言说苦难的最重要的一卷书,是古老的《约伯记》。《约伯记》中的约伯,是个义人(不但在人眼里,而且在上帝眼里,他都是义人),他遭受巨大苦难,因而发出了“为什麽有苦难”的“天问”。$ k' r1 e y( z$ a
8 v. i5 O/ A! k在新约《约翰福音》第9章里,耶稣的门徒带了一个瞎子来问耶稣∶“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稣明确地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随後医治了那人。
( O: M+ x& g" ^0 H! Z: z: d
- G @4 F: | r% j# [6 h( c6 ?/ a% F在新约《路加福音》第13章里,耶稣教训门徒∶“你们以为这些加利利人比其他的加利利人更有罪,才这样受害吗?我告诉你们,不是的!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4 s4 ]5 D# @9 ]
4 D; |, c2 p4 @( _面对苦难,我们可以,也应该,对我们自己的罪恶警醒、悔改;苦难可以,也应该,更激励出我们悲悯苦难、爱人如己的心。但是,基督徒绝对不应该自以为义、“替天行道”地指责他人,对苦难妄加解释。
0 L0 J6 ^+ ` @, O- t5 o
4 q) T) ] w( v P% x+ f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 ?1 K5 y7 K5 a9 m4 G, {7 Y
% ~ d& d) N) L当然,本文上述问题,可能涉及很深的神学与解经,我这里不过是一个“平信徒”的浅见(我盼望有更多有知识和智慧的牧长、学者,对此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我相信,如果非基督徒的批评,能带来中国基督徒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和更进一步的思考,这对基督教在中国的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9 u/ O5 ~( t6 u- {5 h6 c5 j, j4 n9 r; r; I9 J# C
在这次地震之前,中国基督徒在社会上,确实处於半公开和边缘化的地位。这次震灾救助,中国基督徒几乎是大张旗鼓地“浮上水面”,成为一个令人注目的群体,有了相当的“可见度”,而且“朝野”上下都给予了一些正面的评价。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可以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这当然具有很深的正面的意义。
+ v) ?8 T. o$ a+ r: S/ u3 {: o; v6 B7 |+ N" Q; W
但也正因为这是第一次,难免有一些“摸著石头过河”的意味,自然会出现欠缺和问题,显露出我们自身的不成熟,甚至是中国基督教的“阴暗面”。
5 q n' g7 K9 U! T' Y" c. H! D0 ^8 F; ?9 r* Y
正因为如此,我相信基督徒应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谦卑下来,反思自身,将来让我们的作为更加真实地“荣神益人”。: O- E) K% U+ ]7 f) }( s6 @
, {$ o# U/ y# G灾区现场救灾已经过去,但还有很多诸如心灵重建(心理辅导)等长期的工作,基督徒可以参与,可以奉献爱心。我祈祷,藉著这些实际的参与,也藉著对上述那些问题的反思,中国基督徒能更加成熟,健康成长,蒙神、也蒙人的喜悦。
* b- M) e$ _ P9 h! U7 |/ R' y( z9 u& u) L
作者来自四川,现住马里兰州,其基督信仰专题网页“基甸连线”,网址为 http://godoor.net/jidianlink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