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作者:景朝阳
$ a% s# J2 @: X3 y- d9 F& L/ t5 c5 p
“鬼饮食”一词,众辞书均不载,应是成都的土特产。老成都所谓的鬼饮食,) d# l9 e! n8 N2 f- W7 C5 G6 v
系指夜深人静,街上饮食店铺均已关门睡觉之后,尚散见于街头巷尾的小食
) U7 F6 W0 {7 {4 m O) m摊、小吃担。至于路断人稀之前,收堂较晚的抄手摊、汤圆担是不配称作鬼饮8 J# |3 C9 [+ `& i0 P o) `
食的。
( u( @1 V9 W) |% j1 I 解放前,成都人口不多,文盲不少,怕鬼的人比比皆是。当时的政府极不
y$ U6 [- h, B重视市政建设,全市多数街道没有路灯。一到晚上黑灯瞎火,很是怕人。大约 _8 ^, T+ r) V+ a$ r
在晚上11点钟后,全市大街小巷便空无行人。这个时候,正是那些抽鸦片的
7 | K, z( m1 g6 ~/ {' ]) r% z烟鬼,搓麻将的赌鬼,嫖妓女的色鬼饥肠辘辘,该吃“加班饭”的时候。个别7 d+ C1 g+ g! q% A. f. J
有头脑的小贩,瞅准这个机会,备些简单的小吃,乘机掏这些人的腰包,赚钱
& O) p) v# r# t" x7 ]" Y( B养家糊口。而那些饥不择食的“饿痨鬼”,此时是没闲功夫挑肥拣瘦、讨价还8 a" c+ _6 x: Q2 l
价的。所以低档食品往往能卖高档价钱,促使小贩牺牲睡眠甘心为“鬼”服务。
1 Z$ Q# D. \+ D& |" l8 J 由于鬼饮食只供少数过夜生活的人享用,自然买者稀稀,卖者寥寥,全市2 F( ?+ h0 L. s7 }4 ~: \
不过屈指可数的几家,品种也极单调。最常见的鬼饮食是烤椒盐粽子———搪1 |6 |7 u* h# f0 O) v+ u( j
瓷面盆里烧一点煳炭,盆上架着一扇铁丝网,网上放一些早已煮熟的椒盐粽
2 y1 w) Z( h E" X! h1 H* C& ?子,让盆里的文火将其烤得外酥里糯,吃起来十分爽口。昔日东门九眼桥一带,
: Q2 C: Z; l; @$ E, j2 U每晚都有一个中年汉子,挑着一付沉重的担子,迈着一双疲惫的步子,拉长一7 y4 z" f' F) b6 `( r5 B
副凄厉的嗓子,一声吆喝:“椒盐粽子啊……热的———”他人影摇摇,烛光. J1 I, E- Y- L( ]1 d
昏昏,活像从莲花池(旧时处决犯人的地方)逃出的幽灵在大街上徜徉。那氛
# H4 J% i! G/ y: a* I _' S围,那场景,足令胆小者心寒半截,更使鬼饮食充满了鬼气。* g+ {+ H7 p4 e, }
常见的另一种鬼饮食是卤“帽结子”。这是将猪小肠洗净后挽成一个个的
' Y% J$ j) D! p T+ f$ G肉疙瘩,类似瓜皮帽顶结子般的食品。由于卤得火巴软,油而不腻,香鲜可口,
$ q' L' I: J, q( W很受“鬼”们的青睐。懂行的用筷子夹起,边吹边吮边咬,细品慢尝,越吃越
+ ?( d/ X8 _# S香,越吃越想;不懂行的夹来一口咬下去,滚烫的油汁喷出来,烫伤口腔,哭
1 w7 ~: X+ [) e1 x+ b% }1 V爹叫娘。而今可好!昔日被称作鬼饮食的帽结子,在阔别成都人数十年后,随
. `' ]" o5 t) m% k6 h O% X+ b改革春风又重返蓉城。双流一家小吃店,已推出这一古老的食品。只是白煮而 |6 D0 s- g' ?# o9 P5 ?; Q& d
未卤,失却了旧时的风味。
, m% x' ]2 e7 S) C9 N8 X ] 如今,鬼饮食已被“继承发扬”为搅得四邻不安的冷啖杯、麻辣烫、串串1 h' A( Y2 D3 s$ {
香、啤酒坊……鬼气虽少,瘴气多多。猜拳行令,夜半歌声,扰得居民怨声载8 B8 E+ I h6 ?, z M0 j1 w
道,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公害。成都鬼饮食,已到了有关部门进行规范的时候了。
# u. K, C0 V7 e |"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