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细细打量这组肖像后(见下图),多数人会喜欢上这对俊男美女。这不足为奇,因为他们并非真人,而是德国心理学家布劳恩和格林德尔等人按照人类面孔的黄金分割比例以及多数人的审美标准,利用电脑合成的完美人脸。
1 G# o0 h4 |8 }" u+ p( Y+ l, t/ ^
* K% I. x: K7 `/ B" M+ o2 i* J f+ y! R
这些心理学家正在完成一个名为“美丽检测”的科研课题。他们的任务有二:先是弄清如何才算美丽,它的评判标准如何,其次是研究美丽带来的社会影响,即外貌对人际关 系的影响程度。 3 J: c) m; Q; L2 E( a4 s: u% R
7 _$ v3 c% f1 p
他们拍摄了96名年龄在17-29岁志愿者的照片,其中8人为模特。随后,500多名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士按研究者给出的7个等级,对上述照片进行打分,第一级为最丑陋,第七级为最漂亮。
0 G$ |$ W# |- i, p7 \% l. ^/ l5 y% Q% B# s F# Z& r
试验分7个阶段进行。每次除原有照片外,心理学家们还增加了他们通过电脑移花接木后制成的新照片。他们将最美丽照片中最美丽的特点集中在了一起。 - ~+ l$ U, U' ^7 N, z4 ^
# G, |. X/ G0 E7 h/ `% E, v
由于电脑制作非常精细,所产生的肖像并无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看上去与真人无异。心理学家还对其面部比例和肤色、肤质等进行了改变。在处理女性照片时,他们引入了孩童的特征,成年女性的面部被赋予了某些孩子气:头部略大、额头略微凸出、其他五官略往下移、鼻子短小、眼睛又大又圆。 - G: s2 F" k. N7 N
. B5 I6 M3 j- e6 `! X w
- |9 r# F t6 n$ u9 \: E
" l- G" P# u. C5 X7 U
0 @. W2 C- [! M8 m5 A究发现,类似孩子的面部比例能令成年女性更有魅力。仅有9.5%的人对此持有异议。大多数人则认为,加入了10%-50%孩子气的女性面孔更招人喜欢。 3 Q' Z6 t# |/ F. u
; k% W( T7 \3 L) q( K% e
成熟优雅与童真稚气相结合,这样的女性往往更具风韵。这有心理学方面的原因。男人在潜意识中更喜欢年轻女子,因为她们的青春岁月更长、更适宜生育,能够孕育出继承父亲优良基因的下一代。而成熟风韵则意味着她们已经长大,不再是懵懂的孩子,能够与男性一样承担责任。
9 N+ e/ h' ^5 z; E& R
! j- E/ {- m8 U& | @3 W) i8 \2 o1 z+ T; \( d$ T
心理学家总结出了美丽面容的必要条件。对于女性而言,这便是麦色或是黝黑的光洁皮肤、狭长的脸型、丰满性感的嘴唇、两眼间距要大、深色的浓密睫毛、细而黑的眉毛、高颧骨、小鼻子。男子的标准同样如此,只需要加上坚毅的下巴。
d! V4 ~, U! w( y5 |& J j; A p/ t5 C4 u* O5 w& f t4 V
然而,一个人集上述优点于一身是不可能的。女性通常难以具备大家所青睐的如锦缎般柔滑的肌肤,而这一点恰是美貌评判中不可或缺的条件。此外,要求成熟女性同时兼具14岁少女的面部特点,这也不现实。此类女子绝非凡尘人物。在现实生活中,任何活色生香的美丽女子,面对电脑合成的完美形象,都要甘拜下风。以本次试验为例,众人投票选出的前16名中,只有3人是活生生的人,其他都是电脑合成的,前6名更全是虚拟人物。96名志愿者中,79%的男士和70%的女士被投票者认为是不可爱甚至是可怕的!
4 {- b# D; T5 S$ f% G" ~* O; O0 W" o' r9 f6 V4 i6 d# {3 _ `7 _
研究者惊奇地发现,人们对自己及周围人士的容貌评判标准日益苛刻。媒体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街道上,很难看到绝色倾城的女子和迷倒众生的男子。但在杂志封面、电视和网络上出现的,是一张张完美无瑕的脸。经过数小时精心化妆后姗姗走出的影星、被电脑抹去面部瑕疵和身体赘肉的模特玉照、被特殊灯光效果烘托得美轮美奂的广告片主角……我们难免会将周遭的普通人与他们相比。总之,怀揣如此高不可攀审美标准的现代人,很容易对美过于苛求,从而沦为完美主义的牺牲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