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现在已经立秋了,可是近段时间“秋老虎”肆虐,高温又重卷而来,近日不少老年人纷纷中招,中风复发。上海最好的脑科医院专家提醒大家:高温天气,尤其是大雨来临之前,天气闷热,极易引发脑血管意外。据调查的数据表明,十有七、八比例的脑血管疾病都发生在早晨6时至10时,这段时间被称为要老人命的“魔鬼时间”。自入夏以来,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较平时上升了2-3成,而且基本上都是发生在这一时间段。为此,专家特别提醒,老人锻炼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改为傍晚阴凉处或晚饭后一小时。
# j% N' I( ?6 S5 |+ Q" k
4 G- e& N0 x! k0 R$ y 专家指出,炎炎夏日,为了更好地散热,人体表面皮肤的毛细管都充分扩张,血液经如此调度,高密度地集积于体表,使得心脏、大脑的血供大大减少,心脑血管患者的缺血缺氧反应加重,因而加重病情。与此同时,夏天老人们一般都睡不好、饮食紊乱,往往处于疲劳状态,会刺激血管收缩,诱发血管病变。老人们多发的糖尿病,也会因血糖增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诱发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另外,很多人外出归来后,采用空调、电风扇,甚至冷水冲淋等方法降温,身体温差突变,致脑血管过度收缩和扩张,从而引起急性脑出血。 8 V% _: l0 N) I1 T6 V
. l# w1 A4 D5 y: p7 V3 E' ?( V
如何安享晚年,平安度过夏季的“魔鬼时间”呢?脑科专家建议:
. `4 L$ B9 B" K- S& e3 ^: y+ r* F1 }0 o7 n7 p/ |0 [
一、按时服药是防止脑血管意外最重要的手段。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往往同时伴有动脉硬化,血管更为脆弱,当外界气温变化较大、情绪不稳定、劳累或者突然站立、上厕所用力等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一旦出现头晕、头痛、一侧肢体麻木、体弱乏力等症状时,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
1 f; V$ j( e5 Z! d) ?5 K+ D1 T, j' J0 p! G5 {/ \( o1 p
二、降温要一步步来,体温缓慢下降可预防意外发生。在外面热“坏”了,不要突然走进空调房,这会导致体表血管产生迅速地大面积收缩,血压波动剧烈,引发危险。可先在门口站一会儿,或把室内的空调温度往上调高5度。 ( O; ~& O, `4 L# W
2 O# I6 X' c5 D/ b
三、高度警惕“魔鬼时间”。通常每天早上6-10时,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开始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血黏度上升,心脑血管系统的负担和耗氧量也由此增加。在这段时间,应尽量避免大运动量的活动,避免情绪急剧波动。 1 O( D5 _- X: D. b/ S* C
# }# v+ A' \) ], v0 ^: D$ [' a6 o7 B
四、牢记中老年健身法宝是个“慢”字。起床、转身等都要慢慢来,以防脑部血液一时供应不上和颈、腰椎突然扭转而出现意外。 3 Q3 J' C3 W0 O4 t4 e; u# p+ N6 I
$ [/ z, Q& f6 i7 q* b
五、不渴也要常喝水。心脑血管病人发病死亡,原因多与出汗过多、未及时喝水、血液浓缩有关,所以老人,尤其是患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能跟普通人一样渴了才喝水,而应主动补水。只要每日有1500毫升左右的尿量即表示人体内水分足够。/ t& `, {! A3 B; V! f! r
$ k! d$ `- y5 Z* I+ |3 a- B 六、中午小睡半小时。研究发现,每日午睡半小时者比不睡者冠心病死亡率少三成。
% F- b# F( a, `4 @
2 ]$ y! H1 w; [% \ 七、勿暴饮冰水。短时间内饮用大量冰凉饮料,会诱发血管收缩痉挛而发生意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