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45|回复: 17

推荐一本育儿的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1-4-12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人育儿方面没有太多经验,所以本打算买一本来看的,无意中在网上下载到了,个人读过后觉得很受启发。很佩服作者在育儿方面的耐心与睿智,我也很想成为她那样的好妈妈 2 W( Q9 [! B1 E" G7 c

  g4 R8 U- l! @0 z8 [这里先放个开头,要是姐妹们觉得的确不错,我就都搬上来。主要还是想和有经验的爸爸妈妈们探讨关于教育小孩子的问题。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12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打针有些疼”(1)2 I) t0 O+ F+ m
& D; F3 j. ?+ O
  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
. o% U: x' R2 Q4 Q# D( I  有一次,我在医院走廊里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拒绝打针,他的父亲,一个人高马大的大男人真就弄不住他。父亲看来也是用了力,几次想抓住小男孩子,最后都被挣脱。那个小男孩的反抗真可以用“拼了命”来形容,小小身躯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凄厉的哭喊声让人感到震惊,整条走廊都被惊动了。
* _0 Z5 Y% f* m' \  一个人的情绪如果没走到极端,能有“拼了命”的能量吗?可以想象小男孩的恐惧到了什么程度,也可以想象打针这件“小事”给孩子带来多么大的心理折磨。
" b4 V& s' F/ I; |' Z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M9 {2 ^5 B" q) \( f/ `! w/ l  m0 q3 ?5 n
  就说打针这件事,一辈子要遇到很多次,如何面对打针,也不是件完全可以忽略的小事。何况由此而来的一些心理,还可以迁移到其它事情上。大人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认为这很简单,只要把孩子摁住了,或哄骗着打了就没事了。家长应教育孩子尽可能平静地接受,并培养他们忍耐痛苦的勇气。; D: S7 y! w0 }0 J4 J
  我记得圆圆第一次因生病打针是在一岁八个月,刚刚懂点事,会说一些话。她得的是急性肺炎,我先带她到门诊看,大夫给开了针剂。取上药后,我告诉她要带她去打针。她可能对几个月前打预防接种针还有印象,流露出害怕的表情。
/ m8 v3 \, H/ |- q  她打预防接种针时还不太会说话,懵懵懂懂中屁股被扎了一下,有些痛,哭了几声,针头一拔出去,我赶快说“咦,你看这个杯子上还有个小猫咪呢”。她的注意力被杯子上印的猫咪吸引了,就忘记屁股被扎这回事。现在我说要打针,可能唤起她的那个印象了,我抱着她走到处置室门口时,她突然说:“我不打针。”" }$ x! _) J  W  T8 ~6 h" K1 g

/ h) P6 }/ T3 D4 }9 [% c  [+ W   我停下来对她说:“宝宝现在生病了,咳嗽,还发烧。你觉得生病了舒服不舒服啊?”圆圆说不舒服。“那宝宝想不想让病赶快好了?”圆圆回答“想”。她又咳嗽,小脸蛋烧得红红的。我亲亲她的脸蛋说:“大夫开的药就能让小圆圆的病好了,能让宝宝变得舒服。要是不打针,病就总也好不了。”7 b7 Z& I" y$ Q+ {
  小孩子其实最懂事,大人只要正确地把理由陈述给孩子,孩子是会听懂的。她生病不舒服,肯定也想让病赶快好了。
' U% @/ P% k5 |8 Y9 d  圆圆从道理上接受了打针,但她小小的心还是害怕,满眼忧虑地问我“打针疼不疼呀?”我微笑着平淡地说:“哦,有点疼,不过疼得不厉害,就像你那天坐小凳子不小心摔个屁墩儿一样。”圆圆听了,忧虑有所减缓。我接着问她:“你觉得那天摔个屁墩儿,是疼得厉害,还是就有一点点疼?”圆圆回答“有一点点疼”。1 E6 _" v; {% r) c' F- v2 F: F3 W
  “哦,打针的疼和那个疼差不多,也是有一点点。”我很坦率地告诉她,然后又说:“摔屁墩儿小圆圆不哭,打针也用不着哭,是不是?”圆圆点点头。
* b3 D' W2 N) Y  但我能看出她心里还是有一些顾虑和紧张的。于是又给她打气说:“妈妈觉得圆圆很勇敢,你试试看自己勇敢不。能忍住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想哭也没事。”我的话给了她鼓舞,让她觉得自己勇敢;又给了她退路,让她觉得想哭也没事。  R+ \% c( r# F
  我和她说话时的表情始终是又愉快又轻松的,表现出打针确实是很简单的事。圆圆也坦然了许多,她的愿望肯定是想当英雄,同时对妈妈的话深信不疑,因为妈妈从没骗过她一次,既然只是“有一点点疼”,那也没什么好怕的。
( ]# N. t' f6 d8 {  打的时候她很紧张,浑身绷得紧紧的,但没哭。护士看圆圆在打针过程中那么配合,表扬了她。圆圆通过“试验”,觉得打针的痛,确实是能忍住的,心态由此变得很镇静。
! N5 h" ]' }* Z' \2 \  门诊看了几天不太好,就住院了。一个病房有八个孩子,大部分比圆圆大些,两到三岁。每当穿白大褂的人进来,不管是护士还是医生,有时只是进来量体温或问句话,病房里一下就哭成一片,孩子们惊恐万状,宛如羊圈里进了狼。只有圆圆一人不哭不闹,她会停止玩耍,要我抱着她,一脸忧愁地等着。虽然她也不喜欢打针,但她已能理性地接受了。扎针过程中她从不乱动,总是很配合,每天能受到护士的表扬。" _  x: c% V; [' G
  由于当时孩子太小,打点滴时胳膊上找不到血管,只能在脑门上扎针,但脑门上的血管也很细,往往不能一下扎住了,经常得扎两三次。有一天一个新来的小护士给圆圆扎针,居然一连扎了七下都没扎住。大人被一连扎七下可能都受不了,我和她爸爸在旁边都有些无法忍受了。圆圆开始哭泣,但并不大哭,只是哼哼唧唧地哭,脑袋却一动不动地让护士摆弄。第八下扎住了,胶布一贴好,她马上就不哭了。我心里真佩服这个小家伙。
2 u7 F& o6 p# Z  我看到病房里一些家长,每天都采用哄骗、威吓、强制的手段让孩子打针。针扎到那些孩子的身上,好像比别人多痛多少倍似的。家长的做法不但放大了孩子的痛苦,也没有教会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 y  h2 K+ Q/ r) L; b
7 {3 I* ^  ~7 l5 O4 G% D
  当时圆圆的治疗还需要做一种“超声雾化”的理疗,是让孩子呼吸一种加了药剂的雾气。方法很简单,就是把喷雾口靠近孩子的脸,让她自然呼吸十分钟。& t' D" m' R; a
  第一次做时,护士推来仪器,我们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只是按护士的要求把孩子抱起来。白色的微微带有药味的雾气随着机器“嗡”一声的启动,一下喷到圆圆脸上,她大吃一惊,本能地把脸扭开。护士立即让我把孩子抱紧,别动。我就赶快把圆圆抱紧了,力图让她的脸对着喷药口。圆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紧闭双眼,努力挣扎,想躲开雾气,开始哭,我尽量不让她动。护士也在调整,圆圆的脸扭到哪儿,她就把喷气口跟到哪儿。圆圆挣扎了一会儿挣不开,终于大哭,开始强烈反抗。才做了五分钟,她反抗得做不成,只好作罢。' @" h7 r/ W" x: V# L/ j( R. r
  比较打针,“超声雾化”应该说没什么痛苦,只是自然呼吸一些雾气,有淡淡的药味,并不难闻。由于没提前给圆圆做思想工作,在她毫无心理准备下强行要她接受,所以成为圆圆最为恐惧的事。此后几天她一直拒绝做超声雾化,只要看到护士推一个类似雾化机的东西进来,立即就紧张起来,远不像对待打针那样从容淡定。4 l* T/ j* _" W/ H! ~" o
  这件事确实是大人没做好,给孩子带来恐惧了。! u, G* L( I. _. O
  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应有几个原则:
2 ~8 f! F( ^8 K9 |* W- L  一是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3 s8 d+ z, x! s& A) z4 X9 U4 C
  二是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比如告诉孩子你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
% ^7 J8 h; E* A8 v  三是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比如许多家长带孩子打针时,为了消解孩子的紧张,就说“一点也不疼”,孩子上一次当后,就绝不肯再上第二次当;他们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就失去一次萌发机会,并且以后会不信任大人。, g; z/ X! w: g7 S4 z
  四是激发孩子的勇气。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 h. k4 V1 ]0 s; j9 z  五是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有的家长通过“不打针警察就要来抓你”,或“吃了这药就给你买个遥控汽车”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很糟的。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 W0 L" {( B) O" t* Y- E# C0 P  儿童应该从小学会理性面对一些困难或痛苦,不仅能缓解痛苦,还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Q1 i; A# Z+ J* W( R! P) ~
  圆圆两岁半时,有一天半夜突然哭醒。她呼吸困难,喉咙处好像卡了什么,看起来很痛苦的样子。我恰好刚看过一个关于小儿喉头水肿的资料,觉得圆圆的症状很相似。孩子得这个病十分危险,一是儿童喉管细,二是小孩子不懂事,越难受越要哭,越哭水肿得越厉害,这可能会导致喉管堵塞,引起窒息。1 E7 w; o/ Q7 q! W# f  R* V  H
  那一瞬间我害怕极了,尽量把语气放平对圆圆说:“宝宝不要哭,你现在觉得呼吸困难是因为你这块儿水肿了。”我指指她的喉咙,又告诉她,“要是哭的话就会肿得更厉害,就更不好出气了。你忍耐一下好不好,不要哭,妈妈马上带你去医院。”圆圆听懂了,立即就不哭了,配合我穿好衣服。尽管她看起来那样难过,却一声不吭。4 s" |! w, _5 ^; R2 M1 Y7 o

9 R6 ]. \  ^0 i0 N5 k2 m) H7 q   她爸爸当时在外地工作,那时集宁晚上打不到出租车,我就去敲邻居的门,请小哲的爸爸帮忙,用自行车带我们去医院。小哲爸爸的车子骑得飞快,我在后面抱着圆圆。她的呼吸很困难,但一直安安静静的。走到一段没有路灯的地方,撞到一个高出路面好多的井盖,我们都摔倒了,这一折腾圆圆好像呼吸更费力了,但也没哭,表情还是很平静。我觉得孩子真是懂事,也很庆幸她这么懂事。去了医院急诊,很快得到治疗,几个小时后情况就变好了。; r* Q& X# v! _8 @0 I+ E% y3 l- [
  医生说这个孩子真乖,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一点要哭的意思,小孩子得这个病最怕的就是哭闹。1 u* }3 v6 z: X8 f
  圆圆这方面的乖顺和懂事确实惹人疼爱。她3岁前准备上幼儿园。入园前要体检,幼儿园统一安排报名的孩子在某天到市妇幼保健所体检。体检的路上,我告诉她可能要抽血化验。她有些紧张,问我疼不疼。我还是先告诉她有些疼,然后告诉她抽血和一般的打针差不多,就是扎的时候有一点点疼,抽的时候就不疼了。她已有过几次打针的经历,听我这样说,也就比较释然了。
, n" m/ u: t5 }  当天体检的有十几个小朋友,抽血时,孩子们哭成一片。已抽过的、正在抽的、还没抽的,都在哇哇大哭。特别是一针扎不住的,需要扎第二针时,不光孩子哭,有些大人也着急了。抽血的护士都被弄烦了,皱着眉头,态度似乎也不好。
8 \" h2 i5 T: b- A  圆圆安静地倚着我等着,用有些好奇有点同情的目光看着那些小朋友。她突然对我说一句“哭也一样疼”。我问她是不是想说小朋友打针时,哭和不哭是一样疼的,哭也不能减轻疼痛。她说是。我赞赏地亲亲她的小脸蛋说,“小圆圆说得对,反正哭也不能止痛,还不如不哭。”我没让孩子承诺她一定不哭,我想,她能这样理解已很不容易,不需要给她任何压力,到时她万一哭了,也不用为自己违反了诺言而感到羞愧。以她的年龄,哭了也是正常的。
* {2 {8 q% C9 m3 a  轮到圆圆了,她坐在我腿上,伸出小胳膊,虽然有些紧张,但安静地等护士拿针管,安针头。护士发现这个孩子不哭,很诧异地看看她。  N2 L" `+ y0 Y" K6 V. [9 v
  圆圆可能是想安慰那个护士,对她说:“阿姨,我不哭。”这让护士非常惊喜,一直紧皱的眉头展开了“噢?你为什么不哭呢?”圆圆说“哭也一样疼”。5 r- O5 _1 n# r8 n5 I( b
  护士一下也听懂了,她惊讶地停止了手中的动作,看看圆圆,顿了一下,才说“啊,你这个小姑娘,真是太懂事了!哎呀,阿姨从来没遇到过这么懂事的孩子!”她手里拿着针管,去圆圆胳膊上找血管时,犹豫了一下,放下手里的针管,拉开抽屉找出一个新的针管说,你这么懂事,阿姨更不舍得扎痛你,这个针头稍细一些,没有那些痛,就剩这一个了,给最听话的孩子用。她找了一下圆圆的血管,发现不太好找,就站起身找来一个年纪较大的护士,对圆圆说这个阿姨保证一针就能扎准。果然。
$ l1 y1 l, M% Y0 q! a+ d3 a  看来,告诉孩子“打针有些痛”,教会孩子在困难面前从容镇定些,既能减轻痛苦,又能保护自己,还能“占便宜”呢。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12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2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给小板凳揉揉痛& P6 U& v  q+ Y
   
2 |: Z9 |; A( M$ A( P' R4 b) }3 ?; b0 I5 l) l9 A
  善良和豁达永远是相随的。一个能给小板凳揉痛的孩子,她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让她在当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证她一辈子不吃大亏。3 |; h( l9 k" o* y' K' l/ e
  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幼儿玩耍或走路时,不小心磕碰到什么东西上,碰痛了,哇哇地哭。家长为了安慰孩子,就会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举手打那个“肇事者”,“责怪”它为什么碰痛了孩子,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然后安慰孩子说,咱们打它了,它再不敢碰你了。孩子可能在这时候会有些安慰,破涕为笑,家长也会感到很满意。
% m6 D$ j$ }+ a0 T# R5 T  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是一种“复仇行为”。它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他不宽容和报复,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
$ n" [2 M" s: B" G  大人可能会想,桌子碰了孩子,我不过是打打桌子,桌子又不懂得痛,这有什么,我没教孩子打人啊。其实,在孩子看来,万物同物,对一棵草说话与对一个人说话一样,对一张桌子的态度与对一个人的态度一样。有时候,一个小女孩对心爱的布娃娃的感情绝不逊色于她对同胞姐姐的感情。单纯如一张白纸的孩子,任何事情于他来说都是全新的,任何经历在他这里都是体验和学习。  U% ]  O4 ~  n. q. V5 p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他著名的教育论著《爱弥儿》中谈到人的道德面貌形成时认为,人在开头的一刹那间,也就是尚处于天真纯洁时期所接受的感知,将对他的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孩子幼小时,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家长对此应敏感,要用一些心,让每天遇到的一些“小事”,都成为砌筑儿童美好情操大厦的一砖一石。6 X2 d. C8 H& M) ~; t
  孩子小时候,轻微的磕伤碰痛的事会常常发生,我的女儿圆圆当然也一样。我们一方面非常注意她的安全,另一方面这些事情发生时,也不过分大惊小怪。尽量以轻松快乐的表情相对,让她觉得这是多么平常的,甚至是有些趣味的事。如果大人动不动就一脸惊慌失措,不但不能给孩子安慰,还把孩子吓着了,除了皮肉痛,心理上也会产生恐惧。
3 A) y( d) w# D9 M+ v) y7 [
( Z, f6 m# k. m0 g   同时我们还教给她善待“对手”。假如小板凳碰痛她了,我们绝不会去打小板凳。赶快亲亲她的痛处,据说妈妈的吻止痛效果很好,给她揉揉,安慰她“马上就不痛了,宝宝不哭了”。安慰得稍好一些时,再像对待她一样,带着她给小板凳揉揉痛,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痛了”。! f6 j2 Q0 P9 u9 R0 L4 t( H
  这样做,不但没有让小板凳站到她的对立面,成为“加害”她的坏蛋,还能作为朋友分担痛苦,并让她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圆圆去给小板凳揉痛时,也就忘了自己的痛,情绪很快好起来。" V  H# x* b/ z5 x$ H4 `
  由于我们经常这样做,有一次我带她在外面玩耍,她跑着,被不够平整的地面绊了一下,向前摔倒,两只小手擦出微微的血痕,痛得大哭起来。我赶快亲亲她的小手,轻轻地给她吹吹,再给她擦擦眼泪,她很快就不哭了。我要拉她走开时,她居然蹲下身,给摔倒的地面揉揉痛,安慰地面说“马上就不痛了”。
% u  m+ a7 T( C: k' g" Z, R: X# ?  同时,如果她和小朋友都想玩一个布娃娃,发生冲突,我们既不要求她出让,也不怂恿她抢夺,而是赶快用另一个东西来吸引她和小朋友的注意,让她知道好玩的东西不止一样;或者引导她和小朋友一起玩,体会合作的愉快。比如告诉孩子们说“我们一起打扮布娃娃吧。布娃娃的头发乱了。来,小哲给布娃娃梳头,婷婷到卫生间找个毛巾给布娃娃擦一下脸,圆圆把你那个蝴蝶结拿来给布娃娃戴头上……啊,看,你们三个人把布娃娃打扮得多漂亮啊!”大人经常这样引导孩子,并且家长自己也每天友好对待孩子,在任何事上都想办法理解孩子,不和孩子斗狠比倔,孩子就学会了理解他人,学会了温和地化解矛盾。尤其是学会了“让步”。圆圆从小就懂得谦让,每当有什么冲突出现时,她总是会让步。这让步并不是怯懦的退让,是一个孩子表现出的真正的大度,是变通能力。
0 }" E2 E7 I, P0 o5 A  她和小朋友玩耍从来不闹意见,总是懂得通过“办法”来解决问题。记得有一次在幼儿园,圆圆和几个小朋友排队玩滑梯。排在最前面的孩子总是第一个上去第一个滑下来,然后再第一个跑到上滑梯的地方,等后面的人都滑下来,站到他后面时,再一起上去。孩子们可能突然发现当这个“第一名”很风光,就开始争抢。后面滑下来的孩子拼命往梯子旁跑,但很难赶到第一的位置,于是有的孩子开始互相推搡,大喊大叫,闹得情绪很不愉快。圆圆也很想第一个滑下来,但她不会通过喊叫或把别人推开这些方法争抢第一。她让自己少滑一次,等在梯子旁,待别的小朋友这一轮滑下来跑到梯子旁时,自然就排到了她的后面。她用适当放弃的方式,既不和小朋友冲突,又为自己争得了一次排到最前面的机会。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1-4-12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很有些可以借鉴的一本书,但是,
+ o! k& I+ H: \# }任何方法都要因孩子的个性和特点而论,
  w/ Z$ F+ o5 K' }, d: y我们可以广学习,不要照搬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1-4-12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比较喜欢打针和不站在小板凳对立面,5 G6 B5 W& {5 ]! l) ~- b( T) g/ y# c
我用前一个方法教育儿子还是有些效果的,$ j, a7 u& Z* U7 ]/ x) R1 c0 v# ~
当然,教育方法孩子能不能接受,' M+ M7 ?5 q: h) D) B" g' x
还要和他们自身的性格、语言能力
3 u! D! R* I) ~. |; h/ Y, z# K以及周围其他人的影响结合起来,' m6 ?" s" ?! T+ _1 s3 {
匹配起来才有效。。。4 }( c. g' a6 m3 B: ~5 J0 I' f9 ?0 A- h
所以,相对来讲第二个方法就没那么成功了,
6 ~. k3 g8 I9 U9 S很是有些遗憾的说。。。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12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每个孩子都是个体,不能用某一种教育方式套在所有孩子身上。书中的例子和方法有些是根据中国国情来探讨的,也不一定适用于在屯子里的孩子。
8 c6 `7 y' ^  `/ Y# P& ^不过个人觉得作者的教育思想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12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像牛顿一样(1)
. n% y4 f+ o  i1 w1 [2 `5 q# L+ n) m  R, U& G; b- v( L
  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你看他总是用“象牛顿一样”的眼光,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
4 r1 ^5 Y7 V9 ~% Q  我们经常说圆圆“像牛顿一样”,这不是一句表扬,而是批评,批评她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用心,犯各种低级错误。9 B( x9 W7 }- Q8 q7 @1 P. k
  这句话来自圆圆小时候看过的一个故事。说牛顿醉心于实验,有一次一位朋友中午来看他,但就是等不到,朋友和他开玩笑,把佣人给牛顿准备的午饭都吃了,然后走了。待牛顿终于从实验室出来,走到餐桌旁,看看桌上的残局,自言自语说“原来我已经吃过饭了”,然后离开饭桌,又钻进实验室。& p& L2 _$ D2 C
  天才因为太痴心于某件事情,在生活中常常犯傻,做些令人发笑或令人生气的事,流传下来成为经典故事。可现实生活中出现这类人和事,却多半会被看作“不用心”、“不聪明”,引起人们的不屑或生气。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儿童教育中。
- F5 T3 f9 Y0 l3 R( b- L" l6 b  绝大多数孩子在童年时代都会醉心于某件事。或者是用全部心思思考第一只小鸡是从哪里来的,以至于听不到妈妈三番五次叫吃饭的声音;或是玩得过分投入,忘了上厕所,尿了裤子;也可能读一本有趣的画册,忘记了写作业……一千个孩子会有一千件痴迷的事情,尽管这些事情在大人看来,是多么简单或毫无趣味;再加上孩子们的幼稚和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常常会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甚至闯一些小祸。
; j) b! k, r  X1 `$ d# g  大人用什么态度对待孩子的这些小“不是”,这不是件小事,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4 W3 P; D3 b" E0 |
  我的一个朋友说到她未竟的文学梦时,讲到一个事情。她初中时经常一边拉风箱蒸馒头一边看小说,结果有几次看得太投入,没注意看火,把火弄灭了,她的父亲一发现就打骂她一顿。近三十年过去了,她说起这事还是很难过,觉得这事对她的心理健康和事业成长有长久的消极影响。用她的遭遇对比爱迪生的母亲对儿子种种“过错”的理解和支持,真的可以感到,孩子最后成不成“才”,父母在这些细节上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是很关键的。- c) c/ h' C9 f0 N8 @# M: p& O
  如何看待孩子无意中犯的一些小错误,对这些小错误家长应该以何种态度处理——这其实是家庭教育的大问题。
; O- `& B% F# y* X$ V  我的女儿圆圆作为一个普通孩子,别人会犯的小错误她也经常犯。比如花好几百元买个电子辞典,用了没几天就丢了,都不知道丢哪儿了;做炒鸡蛋,蛋皮磕开后,把蛋液直接打进垃圾桶,接下来考虑蛋壳该扔哪里,才发现搞错了;让她把剪子放回工具箱,她拿着剪子在家里绕一圈,返回来奇怪地问我给她剪子干吗。每当这个时候,我只能无可奈何地说她“象牛顿一样”。* y: O# r- {4 b5 p

& u% p. q6 f4 `+ o   她的“牛顿行为”还常常给我添乱。她初中时住校,一周回一趟家。开始一段时间,周末返校时总是有什么必需的东西忘了带,到学校后就给家打电话,要求送一趟。她的学校离家远,我和她爸爸跑一趟半天时间就没了,还得向单位请假。每到这时候,我们心里也是气鼓鼓的,但从没因为这个训过她,只是表示我们特别忙,这样浪费时间太可惜了。话说到这里就足够了。我们明白孩子在给你打电话时,她已经知道由于自己的疏忽给父母带来麻烦了,这种情况下父母就用不着再责备她,如果父母责备,倒是给了她辩解却不肯反省的机会。+ y1 X% f0 _* a
  虽然她每次返校时我和她爸爸都会有些担心什么事情她忘了,又要我们跑一趟,但我们不会帮她收拾东西,只叮嘱她一句:好好想想,把东西都带全了。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下来,她就很少丢三落四的了,自己能把该带的东西都收拾妥当。我看她专门弄了个小本,把要做的事一样样记下来,临走前再翻一次,看看有没有什么事情没做。  ^3 N+ T3 j! A
  人的不足有各种各样。在生活料理方面,圆圆不是个能力很强的人,这肯定和我们的教育有关,应该是无意中包办了不少本该由她自己干的事;也可能和人的天性有关,每个人的能力和弱点不一定表现在哪方面。我们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尽量接受,另一方面是尽量帮助她克服弱项。但这帮助不是热心地帮她干这干那。知道家长不可能帮她一辈子,我们的“帮助”就是尽量让她自己去做;我们要做的,主要是“有耐心”,允许她把事情做得一团糟。: p& I* c1 U) |8 S8 U
  如果生怕孩子有什么考虑不周,大人就全部替他考虑了,一点不落地盯着他,从长远来看,这是帮孩子的倒忙。凡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考虑、去做,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学会做得不错。
9 l4 |! h/ b7 ?( n3 W3 E  圆圆刚上高中时,早上总是走得着急,经常忘了拿钥匙或带手表,弄得自己很不方便,我和她爸爸就经常提醒“拿钥匙”、“戴手表”。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发现不是回事儿。她一直依赖我们的提醒,自己不去想办法提醒自己。我让她回来锁车后马上把钥匙装书包里,第二天只要背书包就肯定拿了钥匙,不要进家门后随手丢在写字台上;手表也摘下来放在书包的小袋里。她嘴上答应着,但就是经常心不在焉,还是习惯把钥匙和手表随手扔写字台上。% a0 ]) J; a6 P. F- V2 w
  又有一次她没拿钥匙,到学校无法锁自行车,恰被查到。不锁自行车属于违反校规的行为,要写检讨书,还影响班级的评优成绩。这让圆圆很难过,我们心里肯定对她也有责怪,但没说“早提醒过你”之类的话,只是开一句玩笑,说她像牛顿一样,难免犯些小错误;并鼓励她按学校的规定,到公共教室打扫几次卫生,争取把班级扣掉的分给找回来。我还把她写得工工整整的“检讨书”用相机拍下来,逗她说从现在开始就给“牛顿博士”收集资料,等她将来成大名了,这就是经典故事。5 N3 Y0 r+ P! s1 q3 J7 z2 J1 U
  我们这样的态度让圆圆变得愉快起来,不再为这件事沮丧。她后来通过在学校劳动很快把班级丢的分给找回来了,最重要的是从此后,她真的再没有忘记带自行车钥匙和手表。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1-4-12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在国内还是满流行的,去年看过的。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1-4-12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这本书很多方面观点很值得借鉴,值得一看。书中妈妈教给孩子的善良宽容豁达阳光等基本素质,本人深以为然非常赞同,应该是育儿的根本。) i% k7 h4 r' A
但是,书中的孩子圆圆是懂事的乖小女孩,所以有些事例对于其他性格的孩子可能不太适合,对小男孩有些方法可能也需要改进。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1-4-12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学习中。。。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1-4-12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佩服作者妈妈在培养孩子方面的耐心,细心和用心,光是这些就已经很值得我学习了。. b" h2 F9 }  l+ v8 z; W+ p
比较认同作者的这个观点:“如何看待孩子无意中犯的一些小错误,对这些小错误家长应该以何种态度处理——这其实是家庭教育的大问题。” 父母是孩子终身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甚至处理每一件小事的态度和方式都可能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1-4-13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希望能够看到楼主上传这本书的电子版本。多谢。愿意多学习,一个马上成为妈妈的人
鲜花(16) 鸡蛋(0)
发表于 2011-4-13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当当读书上有,一直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 y) M* p' A( w' m$ @4 a) s! h& c- I! ?* w
http://read.dangdang.com/book_1742?ref=read-0-O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13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很希望能够看到楼主上传这本书的电子版本。多谢。愿意多学习,一个马上成为妈妈的人* E8 U* }: S; i# o7 f; F& H0 i( J0 O
meijuli66 发表于 2011-4-13 08:33
9 [( J* }9 H- N$ _( b

& i$ N: K7 Z: Z; a* P' a没有办法把电子书放上来,需要的话可以告诉我你的邮箱,我把书发给你。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11-4-14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短信了我的邮箱, 发给我一份吧, 谢谢!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1-4-14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14# FuzzyBear
6 @, A, A; ^& X
9 _6 A( ]' J0 P) l
  m) j7 Q0 |! C( }, x. e也发一份给我吧sindyliu99@yahoo.com.cn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楼上的,书已经发到你们的信箱啦。
鲜花(21) 鸡蛋(0)
发表于 2011-4-20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支持
理袁律师事务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7-27 06:39 , Processed in 0.140447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