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从上海MBA出租车司机看公共服务业的道德沦丧
/ J* [5 o% E# D7 O y' B4 j
: z9 I$ H8 ^% B7 [3 b- r: g& C 这几天突然关于上海出租车司机的MBA理论突然多了起来,昨晚跟一个朋友在这个司机的做法是否正确居然产生分歧,无比郁闷。想到一些事情,就顺手写下来。
; }/ Y: h, _) \9 @/ E' M- x, ^ * c. q: h9 f9 ?$ k9 V! o3 m9 f) t. Z
上海MBA出租车司机挂着MBA管理精英的光环,乘着被世界五百强之一的微软的高管极度欣赏的春风,最先在时尚的博客出现,一路人气飙升,仿佛一夜之间,这个被称为地球上最会算计的城市小市民中的一员,已经走到了一个时代管理精英的水准了。在上海这个城市,作为一个外地人,我居住过快两年了,也跟不少出租车司机交过手,赢回来不少钱(通过投诉,一般退一赔三,这点是上海出租业比其他城市好的地方,投诉很方便),也给坑算过远远不止十次八次(按照MBA司机的说法,用个时髦一点的管理术语,可能这个要算我的沉没成本了)。臧勤这个被冠以MBA司机的精明算计,只是这个城市十几万出租车司机中的精明算计的一朵奇葩,但却远远不能反映这个城市公交业的道德沦丧于万一。
; C& \& ^& `- T* o6 v* x; D c 2 Z6 L7 i- w+ b' Y5 u# e
我相信其实可能很多城市的公交业都有这个问题,只是上海尤甚。但是今天我想说的不是出租车行业绕道,拒载,挑客等等普遍问题,而是出现在我国公共服务行业的普遍问题:我国的公共行业都已经把自己在市场化的大旗遮掩下,毫不犹豫地扯下了为公众服务社会责任感的最后一片遮羞布,尽情的在市场化的大潮中掠夺广大老百姓了。
; h" d* @& |0 A4 e0 }. A9 W . }% s7 R3 g7 b: n
出租车在行业归类中算是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从其本质上看,和公交车,城市地铁服务,铁路,电力供应,煤气供应,邮政,公立医院等并没有什么两样,出租车公司的设立,是受到政府严格的牌照保护的,所以并不是所有人开着个车子都可以随街晃悠搭客,那种会被叫为黑车,抓到是要罚款的。作为公共服务,在资源相对垄断和受到行业准入的政府化保护的背景下,有着其服务公众的天生责任,本身追求利益最大化并不是其目的,虽然这么说在中国已经是天荒夜谈了。现在我国的公共服务行业,尤其以医院,学校为甚,已经完全不顾及其社会责任感,堂而皇之在体制改革的幌子下进行着比商业企业还厉害的利益最大化商业运作了(因为这些机构是受到政府行业准入保护的)。3 @! D$ L D+ Y0 i+ q
! T; B* U) r% v' {+ q
看了一些MBA出租车司机那个帖子的回帖,居然很意外的发现,用“强”字来表达正面欣赏的和用“行行出状元,哪里都有成功之道”这类意思的回帖居然占了大多数,还有少数是表示了对司机以后可能拒载挑客的担心。这反映了一种很危险的社会现象,我们的大众,已经把这种应该服务大众的公众服务等同于街边摆摊的完全市场化的商业企业了,起码证明了这些公众服务机构的做法和市场形象已经被这么接受了。' {$ ]# I( K/ d( N
6 K0 m9 \. T1 I4 ~) |8 z- d 我并不反对完全商业化竞争下的商业企业追求其利益最大化,毕竟在商言商,大家都是出来混的,都不容易。问题是大家站在哪个角度去看待类似MBA出租车司机的这种严重缺乏职业操守和公众服务业道德的行为。站在老百姓,打车者的角度,臧勤这种挑客的行为远非我们的福分。试想一下,你期待已久的出租车终于出现了,但是哗啦一下越过你,停在你身后十米处的一名拿着手提电脑,一身出差打扮,手持机票,费用完全公司报销,更容易狠宰的商业精英的面前,然后这名单子更大,给出租车司机贡献利润更大的高端客户无比优雅地坐上去,车子绝尘而去,你该是多么的郁闷,可能三字经已经在你胸中翻腾了N趟,但是你来不及看到那个出租车司机的车牌,无法投诉。
{" ]0 S$ h, ?/ m; D3 E% m
. U: q. s1 j& P8 ?8 H7 r6 Z# u 按照臧勤这名出租车管理精英接受东方早报时的说法,“相邻的大卖场和商务楼前同时有人在扬招,或者一位衣着整洁的白领和穿着拖鞋的人同时要车,他们都有同样的打车需求,但你只能满足其中一人。此时如果你作为司机会怎么做?一般都会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做出合理的选择吧。”这名司机狡猾的利用了一个模糊的词“相邻”和“同样的打车需求”这个堂而皇之的服务客户的幌子,巧妙地把挑客这一遭受诟病的实质性行为转换成为他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正当行为。打车总有个先后吧?相邻的人同时打车情形多了去了,难道站在两米前面的乘客先得到服务不是应该的嘛?不然排队干吗?大家都有坐公交车的需求,那要不要公共汽车也改改规矩,同样有乘车需求的人当中多给一块钱的可以得到座位?用这个市场化的做法来投标解决同样有乘公共汽车需求的人当中谁应该得到座位的问题?并永远解决掉之前那个上海癌症老人在公交车上没人让座的道德问题? 那个老人只要举起手,说“我同样有坐座位的需求,我出3块钱,麻烦司机你把其中一名出两块钱的人赶下来。”
6 s) @6 W0 N% l. Y
5 [/ H$ o# _( `" q2 i6 f 再试想,如果臧勤这名秉承这一公众服务业应该利润最大化道德理念的司机某天出了车祸,送医院抢救,但是唯一剩下的一个床位被后面晚到的一个大款高价购得优先服务的权利,大家都有动手术的需求,那么医院是不是就该把臧勤仍那不管先抢救大款病人呢?9 B( B% b3 I, D
5 G) u: o+ Y$ l: b
再想一下,你就会对中国电信限制BT流量的行为无比的感到理所当然,中国电信有什么错?他只不过是挑选付同样费用但是没有给他造成带宽负担的用户服务,实现其利润最大化而已。 ) p$ K9 x, x1 C7 Z2 e. d
2 X+ N5 G- M9 W. k
同样,教育部官员关于上学就是消费,钱多的上好点的学校,钱少的上差点的学校,没钱的也不用上学了,这种说法又有什么错呢?教育部门知识把有限的教育资源服务于愿意出更高价格的客户了。
% [. }1 T1 B6 } ! |2 D, R. s. _: y1 |$ P& d1 c
可见我国的公众服务业的道德已经沦丧到什么地步了!! 在这种社会已经普遍接受了认为理所当然的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后面,是否已经代表了我们已经放弃了改变这种事实的心态? 我们该认命了吗?
- T# L) u! X5 y$ P. d$ B* ~ ' R1 I) ]# o6 x
很多地方的火车站出来的广场都有很多出租车司机空车停在那里等客的,近的不去,长途或者看着你不够精明,不熟悉本地情况, 容易被宰才载你。都是挑客行为,为什么臧勤这种打着MBA管理方法幌子的刁钻司机的行为会被认可,而那些叼着烟形象委琐的火车站外广场的等长途客的司机的行为不被认可? 在市场化,管理化的大旗下面,究竟还进行着多少这种行为?
) F' P% E" J8 r
6 d9 r$ W! |. }. h% K( Q7 ~8 j
2 @2 h$ _8 l! F% r+ h4 h1 l7 y) @ 同样是MBA教育,我在国外的教授很注重教育我们要关注相关各方的利益,所谓 STAKE HOLDER 的利益,而不是仅仅盯着股东利益最大化(也就是仅仅追求利润),我不明白为什么这种仅仅是精明的小市民算计就会被微软的中国管理层当成了无比高级的管理哲学。认识到这点,你就不会对微软的一贯行为意外了。这是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难道在他们脑子里头,算计就是管理的全部嘛?4 ^9 C0 ~+ u' L) y1 h6 Z" u
' X. ]2 P( }8 n1 u' l3 k3 D! O- S+ o 前几天跟一个朋友说笑,说看来我们以后去上海上街打车无论如何要带着个手提电脑包了,因为上海司机都系统化的学习了臧勤的出租车MBA管理理论之后,不带电脑包就算你站在最前面等了好久,也很可能就得不到应该有的服务了。要是碰上哪个司机应该停在我面前而停在我身后接了另外一名高端客户,我一定火眼金睛记下车牌投诉!!这是我应该得到的公众服务的权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