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金融资产交易所都是资本配置的主要工具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全球交易所平台形成的指数被金融服务业和政府当作经济健康的晴雨表和国家财政优劣的预报器。- F. i' ~! a" P' ^3 u$ ^
|( b% y# z: c) O! G j3 T 不过过去十年来随着公司化的兴起,交易所模式发生了显着变化。第一波公司化浪潮始于1993年的斯德哥尔摩交易所(STO),孟买交易所(BSE)和意大利证交所(BVME)步后尘,两家交易所分别在1995年和1997年公司化。在交易所公司化的第二阶段,众多交易所公开上市,成为自己平台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SX)率先采用这种模式,这类重组目前全球各地的交易所仍在进行。 6 D; `& N# C) P% y, o6 m$ Y [) y0 u: X0 X5 s
交易所日益受到监管机构的注意。比如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扩大执法调查,对交易所如何开发新产品、与投资者沟通和提供交易刺激等广泛领域展开调查;这部分是由SEC调查显然有利于高频交易者的交易下单类型所引发,高频交易占股票交易总量的一半以上。 4 P+ r# l y; M4 P; `; K* W : ?+ i* R8 U4 \6 S. E `0 Z 由于公司在国外筹资更加灵活,交易所面临的环境甚至更具竞争性。此外交易所属于高度资本密集型(主要是日益增加的高频交易需要大量IT基础设施),部分交易所寻求通过并购实现扩张,以便享有更大的规模经济效益。1 K' Q. Y/ \. V% z( _3 }! i3 d
8 I1 m( r# F# Z2 p- A( t 虽然这些挑战对全球交易所一视同仁,但对它们利润的影响则不尽相同。比如2012年前九月,菲律宾证券交易所(PSE)的利润同比翻倍。虽然PSE从有利的经济环境和乐观的市场情绪中获益匪浅,交易所自身也进行了众多改革,包括推出新交易系统,延长交易时间,贯彻多重监管和提高治理水平。 ! {5 k$ |4 u' \4 Z! C7 n* E5 ?: U m1 A3 |, D- N
伦敦证券交易所(LSE)上半年利润同比差不多持平,信息服务业绩强劲抵消了资本市场的疲软。LSE强调日益多样化的国际部及其信息、交易后和技术业务的贡献。信息服务部营收增长66%,资本市场部营收下降19%。另一方面,纽交所及其它一些交易所的运营商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NYSE Euronext)宣布第三季度利润下降46%,将其原因归咎为主要与衍生品交易相关的日均交易量减少。NYSE Euronext称去年的业绩受到因担忧债务问题而极端波动的欧洲和美国市场推动。市场波动之后确实显着下降,在2012年8月将至多年低点。1 T1 N7 s9 y( N
; V {1 U: \9 D: W( { 交易所利用多种方式应对日益加剧的竞争。谈判并购被众多公司视为首选,只不过多数情况下被监管机构否决或遭到收购对象的拒绝。NYSE Euronext与德国证券交易所的合并面临欧洲监管机构的阻挠。ASX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SGX)的结盟也告失败。LSE放弃收购多伦多证券交易所(TSX),因为TSX的所有者青睐加拿大银行和养老基金的出价。各大收购几乎无一例外地是为了扩大交易所业务模式和利用规模效益、网络经济性、交叉交易机会和交易时间。比如在亚洲,东京和中国香港去年将中午的休市时间缩短到一小时,新加坡则取消了午间休市,加入澳大利亚、韩国、印度等国股市不间断交易的阵营。$ h# ~% I8 @" z#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