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2 x6 ?1 G# |- o! u□王永林& s: f) C6 Y# ]0 H' v& Z3 d
1 L. w' `: y% {9 u I
李唐是一位颇具传奇性和文人色彩的画家。他48岁时赴开封参加北宋朝廷举办的画院考试,试题是“竹锁桥边卖酒家”。参加考试的人大都在“酒家”上下功夫,唯有他只画了桥头竹林外挂着的一幅酒帘,紧扣住“锁”字之意。宋徽宗看到此画大为赞赏,立刻把李唐召入皇家画院。由此故事足见李唐对诗文情境转化为图画意境的精确把握。在李唐的传世作品中,有两幅笔法、构图颇为相近,一幅是大名鼎鼎的《采薇图》,另一图就是我们这里欣赏的《濠梁秋水图》(见上图)。不同的是,《采薇图》取自商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避于首阳山采薇(俗名野豌豆)充饥,最后被饿死的故事。作品用特写的形式画二人休息对话的情景,以突出山水间的人物形象;而《濠梁秋水图》画意出自《庄子·秋水篇》,其意尽在山水之间,故作山水全景的描绘,将人物置于山川江湖中,仅作为点景,以显庄子文中想要表达的意境。我与李唐的《濠梁秋水图》是颇有缘分的。2010年,我因去湖南鉴画而有了长沙之行。时值天津博物馆在湖南省博物馆[微博]举办“丹青艺事越千年———天津博物馆藏宋元明清绘画精品展”,让我得以近距离一睹李唐此作的风采;至今想起,仿佛就在眼前。 4 Y4 w0 W. }' L3 {: b( R! @* m1 A, W3 T Q3 T+ r: A
《濠梁秋水图》卷为绢本设色画,纵24厘米,横114.5厘米,是李唐传世作品中的精品,历经明代安国、项子京以及清代宋荦、李凤池、陈定等人鉴藏,曾入藏清乾隆内府,后由溥仪将其盗运出宫,现藏于天津博物馆。全卷以山水为主,淡泊疏野,右侧巨石突兀、秋林繁茂,数株茂密的大树占据了主要画面。树用夹叶法,淡赭设色,红叶间出,透露出浓浓的秋意;大石则用斧劈皴法,勾勒劲健,结构谨严,苍劲凌厉,以青赭淡墨罩染,颇见质感。画卷左侧山泉迎面飞泻,溪中矶石零星,落叶点点,流水曲波环绕而下。秋水的刻画尤见功力,山石的刚硬和水波的柔和形成鲜明对比,整个画面显示出一派浓郁的深秋景象。在这样的景色中,庄子和惠子坐于水岸大树之下。二人衣着古朴,纹饰简练,但都颇见精神。其中,背倚古树、微侧其身、席地而坐者应为庄子,而临水侧身盘坐、做回顾交谈状者是惠子。人物的刻画生动传神,与《采薇图》中伯夷和叔齐的表现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李唐以稳健豪迈的笔调描绘出安徽凤阳濠水、濮水一带清新幽静的风光,并生动地勾勒出溪流畔、秋林间,二位贤者坐而论道的情景。) e Y! N. h$ }' s i.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