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5)  鸡蛋( 0)
|
2010十大科学谣言:日军改造小龙虾基因居首& y. ]: F2 e F T
+ l5 V7 ]4 j' q2 r7 h6 i+ `
http://tech.sina.com.cn/d/2011-01-09/13145074448.shtml
" h( A) c* Y1 L8 w$ V1 k- ?* H5 o( B3 p y4 T
1 侵华日军改造小龙虾基因% U x( b" U% V% j$ K+ m, Y
2 Q9 |7 b4 C7 A+ F* l
【谣言】
7 _) `& m9 c' W6 P
4 C$ J* u2 s p2 _ 外国人都不吃小龙虾。这种小龙虾对有毒水体有极强适应力,喜食腐尸,铅汞锰铬砷等毒素在体内积聚到正常值的几百倍,也不会影响它生存。是典型毒物。驻中国的侵华日军生化部队因为要处理大量的尸体……日本人想到了当时日本国内随处可见的克氏原螯虾(小龙虾的前身),经过一系列的基因改造,克氏原螯虾被成批运到日军驻地,担任起水体清洁的工作。1 c3 W# e) E% P
. x& C/ K( l% F Q( C 【真相】
* K: ?. t. K' P* ^5 A o8 g4 O0 q: \* t' U9 e
小龙虾不是由侵华日军生化部队带到中国来的。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原产于北美洲,主要栖息地是墨西哥湾沿岸,特别是密西西比河口附近的区域,也就是现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其实,在新奥尔良和巴吞鲁日都有小龙虾的专门市场,嗜者甚众。除了南极洲之外的所有大陆都有小龙虾的身影。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小龙虾贸易量高达30万吨以上。
1 R5 ^6 } I) N7 W1 |1 U) G$ r) E. {: X% N7 F7 q5 i
日本是小龙虾进入东亚的跳板。大正九年(1920年),有人在日本神奈川县镰仓市建立了食用蛙养殖场,养殖牛蛙。昭和二年(1927年),有人从夏威夷带来了20只小龙虾,想将它们培育成牛蛙的饵料。而从此一发不可收,小龙虾占领了日本,到上世纪60年代,日本包括北海道在内除了一些岛屿之外的地方都发现了小龙虾的身影,甚至克氏原螯虾的日本亲戚———日本黑螯虾都快被它斩尽杀绝了。现在一只活的日本黑螯虾在宠物市场上要卖到3000日元,而小龙虾的价格只有它的三十分之一。不过,日本人并没有把这种生长迅速的动物当成美味。他们觉得小龙虾肉太柴。& V, C: V" z4 P1 y5 w& o9 p
, V0 K% Y1 l' a* e' i7 s: b
由于缺乏详细的文献记录,我们只知道小龙虾最早登陆中国的地点是南京附近,时间大约是1929年,很可能是被当做宠物或者饵料引入的。目前,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从崇明岛到新疆,都可以找到小龙虾。但是它的最主要栖息地仍然是华东地区。' q- ^# S% ?/ E, k/ T4 r
- m. P' c1 [2 l% J2 C
其次,小龙虾不是基因改造的产物。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直到1953年才被发现。而基因工程技术则是在上世纪70年代,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综合发展基础上才诞生的。直到1980年,第一只经过基因改造的老鼠才诞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人是绝不可能具备这样的技术来改造小龙虾的基因的。& ]' C8 \0 }$ a0 z9 n
# Q9 J9 T! F1 S, A; @0 x* J6 D5 s( n
最后,在科学研究上,对污染物非常敏感,或者非常耐受的生物,往往用作环境有无受到污染的指示生物。但即使是非常耐受污染物的生物,如果它拥有一个良好的排出减毒机制,其体内的污染物含量可能也非常低。% P. i3 }# u3 S( Z" R
% O2 l; ^5 p+ ^; g; |% D, l 早在1995年,上海的科研人员就对生活在上海地区的部分小龙虾进行了重金属含量的调查。汞、铜、铅、锌、镉等重金属在小龙虾体内均有检出,但全部低于国家卫生标准,而且大部分的重金属集中于虾鳃和内脏中,肌肉的含量很低。这个结果,在之后十多年陆续进行的后续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明。2003年以来,苏州大学、江西农大和安徽大学的科研人员经过调查后都得到了相似的结论。
. |) m4 o7 P. P& p; b3 ~; B" Z: b
* C: \0 a# ~: }) s 总的来说,尽管小龙虾对重金属有一定的富集能力,但是大多集中在我们不爱吃的虾鳃,内脏和虾壳中,对于吃虾肉的我们来说,它让人重金属中毒的可能非常小。6 E) ?. s3 _2 i* B+ s& q$ f
, v) P0 Q/ c- ^# W# X0 C% u
(瘦驼,科学作家 田不野,农学博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