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  鸡蛋( 0)
|
1. 教育兒女最重要' p/ g$ g4 k6 X2 W0 r
( D* @4 \0 h/ f# U$ u2 P b
9 k) H! F+ z+ W) R* a7 k
) {! \3 B! D# M) {' v* \某皈依弟子請經書送人。印光法師對他說道:「你很好,請書送人,這個心很好。有一件事,比請書更要緊。」該弟子不解地目視法師。印光法師繼而大聲地對他說:「你要教育兒女!兒女教育得好,功德比請書送人大得多。現在世道這樣壞,都是一般不善教兒女的人造的業。好好的兒女,都被父母教壞了。令人想起來痛心,你不要學那個樣子!」% N: c5 c% H- E5 N% t5 D% R
( Q7 S7 g, ]9 p# P
( p* `: S, H# R! V( ~
; ^* R& Z7 R% `; y- S7 ]/ x印光法師極為重視家庭教育,尤其重視家庭中母親對孩子的教育。他曾寫文章說,家庭中母親的教育,是賢才蔚然出現,天下太平的根本。人在幼年的時候,經常和母親在一起,母親如果賢惠,那麼她的言行舉止,就會影響孩子。而就教育孩子而言,教育女孩要比教育男孩更為緊要,因為賢惠的母親來自於賢惠的女子,沒有賢惠的女子,哪來賢惠的母親;沒有賢惠的母親,怎麼能教育出有出息的子女呢?/ F" h3 h8 P8 q! t' D7 m
6 u6 H5 B$ H; s 2 O7 J& J2 _5 s3 h4 p9 P: ?# u8 q; w
6 E4 T5 j2 ?& z# O9 ?! f7 d
2. 對外示弱,對內自強) N8 S2 c1 ], v P8 b; S2 z
' x; V( B# O. Q: h2 L; D
! v0 G$ i: R" z/ v
0 d# \$ h8 A2 u印光法師的皈依弟子彭孟庵父子到靈岩山躲避戰亂。一天,彭家的孩子與同住的一個孩子因為小事鬧彆扭,法師知道了,便將他叫來,教導說:「你年紀也不小了,應該學些做人之道,你知道什麼是『忍』嗎?」說著法師講述起自己童年的一件事情。
6 i. o& T q& x 2 r: Y, j$ Q# B$ U
* N9 W9 O& i9 _, ~; g: d9 F9 N. u
7 D/ T, p" p, e/ U; `- Y4 b. J. {法師幼年的時候,每到秋收結束,村子裡就開始演大戲。一天,戲還沒開始,法師搬來一張椅子,放在戲台前最中央的位置,準備坐下來聽戲。這時候,村裡一名漢子過來氣勢洶洶地問:「誰把椅子放這的?」法師答:「我。」
" W. O6 b3 u/ ?$ t. k
# p* v* P4 @* S t+ o4 @0 ]# X 0 b5 {1 ^( K! r& C8 n/ [( p' D
N2 ~# N& o2 ~7 P. E. ?4 d
話還沒說完,這漢子便摑了法師兩個耳光,將椅子扔了出去。法師被打得頭昏眼花,但卻忍痛不告訴父母,因為擔心父母愛子心切,和人發生糾紛。
1 N2 f0 W' D0 a$ n: }' z. ?" q8 { ) }( U8 V4 \$ v
+ }' D: Y; ]' E( T. R6 w
; X4 u' Q" j# {8 d8 H4 F從此以後,法師倍加註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磨礪自我,不敢稍有疏忽。過了幾年,法師的德行受到了村裡族人的讚賞。有一次,那個打人的漢子和法師在路上相遇,那漢子笑着說:「請到我家裡坐坐吧。」十分客氣,法師也笑了,並答應去他家。
5 J! Q2 b6 z# ]( { U
. m- e8 U" T/ K' y% p- X& W% l& X
1 s$ o5 K, O8 F- L: a/ s" x
3 G7 L; p( B9 g E% k印光法師對彭家孩子說:「這件事我從來沒有告訴別人,我當年固然示弱,但弱也無妨,希望你能學我對外示弱,對內自強。」
; L: U/ }- _; x! G. a: D# S 2 ?7 F* i# V9 d1 _; u/ N
J% q# _0 H% y! H5 p
: G, u2 [& H3 y
3. 不要虛名) R0 V0 Z: e3 d; ]4 [% a8 ^8 A& Z+ S- t
% a$ I' I8 E1 R6 _. \+ e8 j. Q
) @. j' E# ?2 K8 \1 D
% E& F, [: G5 p' y
近代畫家張善子擅長畫虎,還養了一隻老虎在蘇州網師園。印光法師知道後,認為張氏養虎貽患,猛虎獸性難馴,恐怕終會傷人。後來法師的弟子與張善子把老虎牽來,印光法師給老虎作了皈依,並賜法名「格心」。老虎從此十分柔和馴順,不久病死。
9 r! P8 _9 [- }) N1 j+ l ! j4 Q+ E3 Y9 n @2 u3 t }
# ?9 B. `( c: s' ^; N1 m
. [9 J2 L& n. I2 O+ j3 i+ u. i此事傳開後,有人從很遠的地方寫信給印光法師,打聽詳細情況。法師在回信中簡單、平淡地答覆:「你所說的張先生的老虎,因為是從小養的,所以溫馴,我哪裡有什麼方法馴服它呢?」並在信末告誡對方:「這種事情沒有一點稱讚的價值,為什麼要無事生事呢!」
O/ M+ v O! b4 I/ I; \3 h 0 V+ [! S- g' y9 i8 y7 {' }4 Y
/ e4 u* O6 ]! P: C7 c ( V2 n( f% f; ?* \3 S- k
4. 我的福氣薄; t# e! V! L7 z9 _/ M/ |4 g
" n1 T. o/ L: y `2 B' \" L; ?4 D' S & G1 x$ }: o) g; M
$ I/ o9 q, z/ q1 I: }有人送給印光法師白木耳等補品,他自己總不願意吃,都送到觀宗寺供養諦閑法師。別人問他:「法師,您為什麼不吃這樣好的補品呢?」他說:「我的福氣甚薄,不堪消受。」一位很有名的居士弟子去看望法師的時候,和他一起吃飯,這位居士吃完飯,碗里還剩一兩粒米飯,沒想到印光法師當即就不客氣地大聲呵斥說:「你有多大福氣,可以這樣隨便糟蹋飯粒嗎?你要趕緊吃光它。」
( p- `6 k3 H. a/ X
, I; _3 u# `( | + m% R) f7 H4 G; i0 p' B. m3 i. |
& F# x" R: G: P' @- j8 J: c# P0 m8 S5. 一句佛號一文錢2 W! F% w7 X6 M& k# O2 k
* S+ k( V- U8 h) J4 C$ b% A9 P
0 H+ V/ v' z" u- T0 z7 u: H# f 6 R1 g- p0 ^. f$ k) c2 s
有一次,印光法師與一位僧人在北京西直門外散步。突然來了個十來歲的小乞丐向法師要錢。法師便說:「念一句佛,給你一文錢。」* s3 Q8 s' a, V2 h. c
( h0 D' O( n" R5 N5 x8 W
( |2 w5 e1 c8 d7 N9 i ' J0 m4 t) L9 Y' a; J
小乞丐不念。. f) }/ ^2 z# F) r/ i H$ g2 Y% [
! {: h# r) ?0 q$ _- w
法師又說:「念十句,給你十文錢。」5 Q# B/ j4 N0 E. }5 Y5 [
3 b6 G1 s+ J" [' q: e
小乞丐仍不肯念。
) r4 F9 y( U! g$ M U, t1 @" [
9 S4 ~5 ]6 V# ? ) ?; e5 ?' d" n7 `* \% I- ^& y
! m" X/ ]& |- b1 h2 C法師將錢袋取出,大概有四百多文錢,和顏悅色地對他說:「你念一句,給你一文錢,儘管念,我這一袋錢,給完為止。」7 N/ t' l% O% F1 i& `0 v
7 r2 E4 |+ E* `1 O8 U
) X" L% r1 `$ u7 {
0 I) ?# H* R3 c" P( ~. Y4 f4 X
小乞丐大哭,就是不肯念。印光法師嘆其太乏善根,於是給了他一文錢就走了。
: l! F" c3 T: R) A$ S5 U " J% v! F+ s% b1 @
) `" ] h8 H% ]- k# g0 h ; Q8 m! V. s6 I7 E2 v
6. 修德驅蚊
; U' p' W# [+ _# J, w. B5 g1 | 9 F' M B, x2 G+ J; x
% @. g- K) w a" |) y. y! D% N
5 w5 w1 ]2 H; A4 N5 N5 w; A$ T早年,印光法師的屋子裡蚊蟲特別多,尤其到了夏天,滿屋子的吸血大蚊子。佛教徒有不殺生的戒律,所以根本不會去打蚊子。法師的徒弟就想給他設蚊帳,沒想到,法師卻說:「不用,看來是我的德行修得不夠好,才招來它們,那我就應該受蟲子監督,我會讓它們遷走的。」從此以後,印光法師更加精進修行。後來法師的屋子不論什麼時節都沒有一個蚊蟲了,徒弟認為不可思議,專門跑到法師屋子找,也找不到一個小蟲子。& Y5 Q4 l+ X; F+ d6 I
* n# X( ~' u ]. r0 R5 U$ G% Y' r
; K/ F2 Q6 n" b* C5 B - j) O0 T7 F; q& g4 ]
7. 簡樸生活2 }* n* _; Y! \; ?* K1 ]3 m) @
! k, R0 G. H& s- _6 |0 |
5 o0 [- u+ R; C9 i0 i 9 q: ?* {* c! F; v
印光法師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灰不溜秋的袍子伴隨他很多年。他的小房間內只有一床一桌,連椅子都沒有。法師平時給人寫信的時候,就用國產最便宜的毛太紙。有一年,他給一位法師寫信,竟然用的是包裝水蜜桃的包裝紙,如果有人給他供養非常好的紙,他也不收。: P: m* o1 P2 j( B5 d& v* @- t
- l* S1 q9 w8 F X8 u M/ H% [3 M) S% t
. A3 c" z3 O& b/ ?* ]
, ? |7 y/ J$ Z曾經有個達官貴人,給印光法師供養了一串蜜蠟念佛珠。法師說:「你看錯人了,我難道需要這個嗎?」印光法師為人非常低調,每次外出講法開示,從來不坐專門為他準備的轎子和汽車。9 J/ w' w, k6 N( t( P: N
8 @9 _; q" K; N! ^- U/ H- Q7 ?
( u$ J7 g0 g: M6 m Z7 m
- [4 c1 V" i: P* g3 H8 j f8. 何必苦中求樂2 Z6 N# ]. t9 _- \1 o( w2 X+ u
/ `( J) v; J8 A( R
$ j) l! d0 D3 x. Q% z ^$ ~/ N
9 ?* |% e! d! n6 N: I+ s- \% h有一次,高鶴年居士陪同印光法師去上海。到了之後,高居士打算去海潮寺或玉佛寺掛單,法師卻堅決不同意,他對高居士說:「你的熟人太多,人家要客氣辦齋,你我是苦人,何必苦中求樂,又要花費錢,消耗光陰。」於是再三琢磨,找了個最冷落的小廟,兩個人住了四天,一共花了兩塊錢伙食費。
: g% a7 f% Z J9 ^$ F/ J- |+ J$ m $ H/ }( T" t6 t: d' `
8 k( r. @! I* K' E: n- S& F; n+ d
! e/ H& ?, Q# t/ T7 M; c) @還有一次,印光法師去太平寺弘法,有個關居士想拜訪他,結果樓上樓下找了好幾遍,不見法師人影。最後卻發現他一個人在天井中洗衣服。關居士說要請他吃齋,法師不同意。再三請求,法師只好答應了,但囑咐關居士只要饅頭和豆腐渣兩樣東西。9 d% [# H& \+ q7 }- w
+ S3 B; U" j" C/ C* B) p' o; c+ ]
: q3 m" D. T" E$ q! h
8 }) R2 j: T! M9. 一日不勞,一日不食+ C+ Y( X: N+ Q( u# p" K" H
0 f4 i$ m+ ^; X# Q, S \/ l+ n% i3 I* F" I8 v: A4 d
. y/ u5 W! I7 T' q' t據弘一法師追述,1924年5月,他去普陀山參禮印光法師,當時印光法師已經64歲,一人獨居,每件事情都是親自去做,不需侍者幫助。即便到了80歲的時候,法師每日仍是自己掃地、擦桌子、擦油燈、洗衣服,奉行「一日不勞,一日不食」的原則。
9 a4 A3 u% M* p 7 A, e% |# k6 f8 Y/ V1 o2 b
2 T7 h2 f7 m- @: I5 K; X8 ~7 x
$ y7 P" T1 R& O; b( a10. 積極賑災# ?( k4 j M" j
) v, X& k, Z* L( m+ ]' N; }
# X: T2 n3 T" j' _1 V$ s. A : n) o" N- N5 W- E( z2 ?( `$ M9 C
印光法師用錢時,對自己很苛刻,對別人卻非常大方。凡是善男信女供養的錢,他都拿來印佛書流通,為人種福田。1926年,劉鎮華兵圍西安,餓死數萬人。解圍之後,印光法師立把印書的錢拿出來,匯過去三千元辦賑濟。- F; y2 c8 d1 x$ E, M' t
7 A, Y% x# y; R8 L2 {( W' r
: R8 Z* f4 Y2 I7 g" ^7 r- D0 L
: ]7 J$ V' a+ W3 L A
1935年,陝西大旱,法師立刻拿出報國寺里的存款,令人提款一千元匯過去。提款之後,存摺只剩下了幾塊錢,而報國寺僧眾的一切費用全賴存款維持,他認為先賑災再說。( m) a; ^% k/ }: E
& d! R; d6 Y8 t
+ f1 A* N/ S3 n8 e/ c+ M6 D% z
- R) W2 X& z9 {6 m& A7 b1936年,法師應邀去上海護國息災法會說法時,聽說綏遠災情嚴重,當即對眾發表賑災倡議,很快募捐到二千九百塊大洋,連同自己的印書款一千元,全部捐了出去。8 T& g D' ^7 W) [$ `4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