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7)  鸡蛋( 0)
|
1. 别太把相机当回事
7 J a. O" ]- [9 C! t Y# d: w. J
那句什么“重要的是镜头后面的大脑”已经被说滥了。我并不想完全重复这句话的意思。- ]/ e; w: H. ~) p
# [3 r9 u8 }( q0 ? 金庸小说里提过一点,同样是少林寺最基本的罗汉拳,小和尚使起来只是普通拳法,少林方丈使出来却可以横扫四方。在我们埋怨自己的相机和镜头不够好的时候,应该先想想,我们有没有把它的效能发挥出了几成,可不可以用它拍得更好些,能不能让自己的感情和这部相机的肌理融合的更好些。- d, Q; E$ `- u/ g: V4 U- n& y
% K/ P$ ^! r" [ 如果没有大光圈就放弃虚化,拍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光影交错,明暗对比,建筑,城市。如果没有长焦就拍些近点的东西,甚至多走几步,当是锻炼身体。看到公园里漂亮的女子,儿童,大大方方的告诉人家想拍张照片,以后EMAIL回送。
6 P0 B3 ~* D% j/ A U3 k7 Z) e( K
- ^# I- j1 U, c6 @2 D- v; b95年在佳能举办的大赛上获得首届“荒木经惟赏”的高中女生HIROMIX(现在已经是一线女摄影师)用的不过是KONICA的傻瓜机。事实上荒木自己也经常用傻瓜机甚至一次性相机拍照。3 o( f: P1 S$ \. Y H! I6 [
" E9 y) O+ z I8 w
同样,在我们准备倾己所有去买一些昂贵的相机和镜头的时候,应该先想想,自己的水平是不是能配得上它。我见过很多网友发的一些测试好镜头的照片,那叫一个惨不忍睹。你们拍测试照也应该拍的好点,最起码基本的构图要保证啊,那种照片拿出来也不觉得是在糟蹋镜头。摄影沦为器材发烧,本身就是件煮鹤焚琴的事。
/ D. f, G0 j8 n2 g/ Y1 E
6 N1 n# H' ~9 X2. 别太把真实当回事
: t4 B/ ~* W, {' |# H
4 A( L, B3 ^9 h+ {( }( U$ G 有些人一提到摄影就想说真实。拜托,摄影的本质是艺术,是用你的心记录你看到的。纪实摄影只是摄影的一种,不是全部。就好象以逼真见长的古典主义绘画也只是绘画的一种一样。所以,你镜头里出现的所有一切,想怎么拍就可以怎么拍,想怎么处理怎么处理,只要能表现出你的思维和想法。
0 V7 g" A* a& q5 k- a0 q, @( F4 B( H2 w! {2 B
其实说摄影“真实”本身就是可笑的。镜头出来的东西就不可能百分百真实。如果有人觉得后期过的照片不真实,那请问,广角产生的畸变算不算真实,大光圈产生的虚化算不算真实,快门和拉变焦产生的残影算不算真实,胖瘦正好的人上了镜头变成大饼脸算不算真实。
A( v. d2 k! u( _. \% Y+ k4 {2 ^5 k
加强对比又怎样,加深浓度又怎样,甚至改变色相又怎样。王家卫的《旺角卡门》,当时掌镜的是现在成为主流导演的刘伟强。刘伟强在电影里使用了手提拍摄,冷暖色调尖锐对比,过曝以及欠曝,后期偏蓝调的负冲等手法。当时这让连王家卫都不大放心,但刘伟强还是坚持了下来。这部电影后来成为了香港电影摄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成为王家卫的成名作。你难道还要跑去对王家卫和刘伟强说,你们的东西不真实。
6 C1 t3 ]9 G" Z4 y& }- O }% C! Z$ Y4 w) E
历史总是相似的。很多人对电脑后期的恐惧,就和当年画家们对相机的恐惧一样。但实际上,绘画并没有被摄影取代。同样,传统的摄影术里的精华,一样不会随着电脑后期的普及而消失,反而会更加升华。
9 J1 @6 A0 K) T* g* ^8 j6 k8 z7 y& J3 F+ S7 O" s7 X
后期这个词,是伴随着摄影术而产生的。以前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只不过以前是暗房,现在是电脑,将来会是别的什么载体。形式不同,但内容相同。如果在摄影这门艺术面前还要拘泥于形式,拘泥于一个所谓的真实,那么只能说,你根本不理解摄影。
3 ]' l* x+ \! k8 ^
3 k t( \" u+ q6 Q8 |4 X, x% E& O, e 甚至可以说,一个只会按快门而不会后期的人,永远都不能算真正会摄影。
7 n7 X! l1 k* I4 _) M2 J
' z1 a3 x( W2 z8 o3. 别太把摄影当回事 A; ?8 v1 P4 A5 h) p
2 J& L% S1 V Q; F: E 阿玛尼很多年前就开始不看时装发布会了,而转去看戏剧,电影,美术展览等等。摄影就和绘画一样,光靠技术永远成不了一流,只有内在充实了,才能拍出真正的好照片。
- d9 ^' R% {( K' d. K
' F# c$ y- r/ t: @ 而充实内在,就必须关注摄影之外的东西。比如说,我自己本身喜欢建筑,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建筑,摄影也多是拍建筑。如果你喜欢拍纪实,就应该多去培养观察力,多去了解社会,读些人文的东西。如果你喜欢拍美女,就应该多去看看时尚类的杂志,一方面参考别人拍摄技巧,一方面去了解服装的搭配和化妆,以便更好的指导你的拍摄对方。如果你喜欢拍人体,就应该去多看些舞蹈节目结识舞者,了解人体曲线,指导你的拍摄对像摆POSE,诸如此类。. N- a/ m) e6 E! Y* r, `9 D
% r, I0 ~9 e, g" C9 Q 一个人只有本身具备了人文情怀和美学修养,才能拍出兼具人文和美感的照片。
; Y* }$ J: q: q) Y+ _; E" O
! l; s* j! {) L9 w# c5 t0 c4 s4. 别太把别人当回事
! A7 F' J- f. O3 U, [* t0 P \
8 F5 H. l) y0 |9 o1 w- v1 H6 I 这里说的别人,主要是指广大的国内摄影爱好者。并不想太过贬低自己的同胞,但实际上中国式摄影在我眼里基本就等于媚俗。2 `- m( W0 Y& z$ V7 [: ^) J# e8 `
) a) Q# D5 |5 O* \) p
老外们经常奇怪,为什么中国人拍人体摄影总喜欢拍出那白花花的一堆肉的效果。随便找一个国外的人体摄影师都没这种拍法的。拍MM也是,也不管对方到底是什么气质,动不动就喜欢来个虚化,以求明亮清晰即可。. |+ x" v) Z* F8 o+ E6 I
0 L+ L, u. o9 X! w" S
上次在POCO看到一帮摄友和MM在上海南站拍的照片。上海南站是法国国家铁路局和国内合作设计的,算是上海一个不错的新建筑了,居然就这么被他们生生的虚化了。更让我受不了的是,那么难看的MM他们居然还按的下快门。8 W$ \/ {2 ]' [; U* Q9 v
5 B) a0 M9 d2 a3 S- y 难怪有人评价中国摄影整体就是一种媚俗的唯美主义。中国摄影不流行特立独行,而是流行一帮人子背着十几斤的器材一起去哪座山头拍哪颗树,拿着长枪短炮去哪个公园拍哪个MM,然后互相吹捧兼攀比器材。一讲搞创作就要往青藏高原跑,一讲搞艺术就想让MM脱光了来人体艺术,一讲弄严肃就喜欢往最偏远的农村和民工工棚里钻。$ E, D& s- W- l9 m6 Y* y$ P7 R1 _- J
) t) w0 L& E/ K3 W8 R3 |: Y 请问,你们真正用心拍摄过你们生活的城市,你们每天经过的街道,你们每天居住的家,你们十步之内的芳草吗? , X4 z4 e4 D1 [7 F, S8 \7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