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43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15-3-25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肘子不依不饶 痛打落水狗
+ M/ x: I6 o6 v
/ N+ A, R+ w$ ]- _! r o( f& b; C# q" f9 ~) c5 W0 d
时间:2015-03-21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方舟子
) G! ~) C8 W s' p6 t3 h7 ] N
: _& t' _( E6 E6 ? 我在《柴静〈穹顶之下〉的造假迷雾》一文中分析了柴静制片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中的三处造假。该纪录片的错误之处远不止这些。例如,其引用的数据相当一部 分都有错误,乱用、错用、误用乃至捏造数据之处比比皆是。这些错误未必都是有意造假造成的,更多的可能是因为柴静团队的专业水平低和态度马虎造成的。下面 我就列举一些这方面的错误。有的错误有人已在网上指出过,我在此做一番归纳和分析。3 {% h) N1 _; C- Q5 _9 Z& W
在视频7分17秒处,柴静出示了一张图表“PM2.5 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解说称:“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25),这个是美国的(37.5),这个是欧洲(50),这个是中国(75);那么我们在当 天呼吸进去的是多少呢?(305.91)几乎是中国标准值的五倍。”8 E! Y! s" ?7 p& X
9 t8 K; O4 K; h4 q
305.91/75 = 4.0788,4倍多一点,柴静为什么说是“几乎5倍”呢?美国pm2.5的24小时限值是35 (http://www.epa.gov/pm/2012/decfsoverview.pdf ),不是37.5。欧盟的限值是年均25,但无24小时限值(http://ec.europa.eu/environment/air/quality /standards.htm ),那个50从哪来的? 这么关键的一张图,都可以把美国、欧盟的标准搞错,把倍数算错,可见柴静视频的制作多么不专业和粗糙,她的科学团队 — — 如果有的话,应该羞愧。" S9 Q Q1 v5 ^4 c6 S
在视频14分23秒处,柴静在屏幕上甩出四篇论文以证明“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表明,在更干净的地方长大的孩子的肺生长速度比污染地区长大的孩子要快”: 《Effects of Airborne Metals on Lung Function in Inner Mongolian Schoolchildren》、《沙棘油对SO2染毒运动训练大鼠心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中韩儿童肺活量与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非沙尘天气大气 颗粒物中金属元素浓度与儿童肺功能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 W! y6 |# W9 e2 y1 G
* ^/ l3 v) @! s1 n 但第二篇论文是《沙棘油对SO2染毒运动训练大鼠心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研究的是沙棘油对大鼠受损心肌的作用,与空气污染、肺毫无关系,因与第三篇论文 《中韩儿童肺活量与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登在期刊同一页,就拿来凑数吓人。而且那三篇与其论点有关的论文,全都出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 生学系潘小川实验室,难道它就代表了“世界各国”?9 E" z% }; I+ G+ p
视频35分41处,柴静说:“煤是可以弄干净的,英国人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给它洗干净,那么在中国我们洗了多少呢?我们才洗了不到一半的煤,剩下的另外一半当中基本上有几亿吨是没有任何用,而且又污染又浪费的叫灰分的东西。”7 y7 w1 W( N2 P" t6 q: T4 v7 J
$ A$ n3 Y! m! Z. |9 l6 U9 @
据《中国能源报》2014年12月15日报道:“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原煤入洗率仅为59.8%。” (http://paper.people.com.cn/zgnyb ... content_1510892.htm )虽然不如发达国家,但已超过了一半。$ C% e: O! X( ~& N
视频41分05秒处,柴静出示了一张北京小汽车出行距离分布图表,注明数据来源为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9 ^% r2 i# [) `" e: J( g
/ A' |: ^. x( G9 Y 该数据确实出自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http://www.bjtrc.org.cn/InfoCenter%5CNewsAttach%5C %5C55c8af31-56f6-4c2b-98d8-a87e09c9a03e.pdf 第13张幻灯片),但画错图了。北京市小汽车出行距离1公里以内7%,1~2公里12%,那么2公里以内应是19%,而不是其图表标注的12%。可见柴静 的团队根本不细看原始数据。
1 o* t; a% Z( t8 B 视频1时13分处,解说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的测算是:十五年之后,我们的耗煤量会达到六十亿吨,我们的用车量会达到四亿辆。”
8 n& W4 g, Z% S1 e; o/ D* f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在2012年联合发布的报告《中国2030》(http://www.worldbank.org/content /dam/Worldbank/document/China-2030-complete.pdf ),按现在的趋势到2030年中国耗煤量达到33亿吨,如果采取减排措施则会大幅度下降(p.282)。那么柴静是根据什么一下子把该数据翻了一番?% J9 n! ]7 c4 L$ k
+ L" q) k5 O' P3 d7 @ c X' z
视频1时18分35秒,柴静在洛杉矶市城市上空说:“一千七百多万人,差不多一千三百多万辆车,都快人手一辆了。”
. D _* N" D* I( s0 p( F/ k6 F, c# C3 Y' j, _# [0 N- q8 U
在洛杉矶城市上空,谈的是洛杉矶解决雾霾的问题,那么指的就是洛杉矶市,但2013年洛杉矶市人口只有388万。注意,美国城市不实行户口、暂住证制度, 有游客,没有中国意义上的流动人口,在那里工作、生活的民工乃至非法移民都算本地居民,所以不存在流动人口比本地居民多的问题。
9 ^% e4 w. j4 e& Q Y$ v' l. r% u, a* v" ~# w5 c. c( h- u
有时谈洛杉矶时会把洛杉矶周边几个小城市也包括进去,指的是洛杉矶郡(例如柴静提到的圣塔莫妮卡就属于洛杉矶郡)。但洛杉矶郡人口也只有1002 万,2014年洛杉矶郡共有772万辆车登记(http://www.dmv.ca.gov/portal/wcm/connect/add5eb07- c676-40b4-98b5-8011b059260a/est_fees_pd_by_county.pdf?MOD=AJPERES )。3 A: p" ?3 B. \1 o6 V
有人说,柴静指的是大洛杉矶地区。实际上一般说到洛杉矶,是不会指大洛杉矶地区的,因为大洛杉矶地区是以洛杉矶市、洛杉矶郡为中心的一个幅员辽阔的地区, 面积是北京的好几倍大,包括南加州的五个郡和众多小城市,那些地方历史上并无雾霾问题。如果谈洛杉矶的问题用“大洛杉矶”的人口和车辆数据,就好比谈北京 的问题时用京津冀的人口和车辆数据。7 I. b7 a1 |; M7 g/ u
视频1时21分7秒处,柴静亮出一串数据:“(加州)全年发出重卡柴油车检查传票29913起、最终结案3281起……”
L% Z8 q# O3 i1 I+ `, y7 J& s" i7 Y# L: c$ ~
听上去加州政府好像很热衷于发传票,却很懒得结案。其实是全年做了29913次路检(inspection),开了3281张罚单(citation) (http://www.arb.ca.gov/enf/reports/2013_summary.pdf )。这都找谁翻译的?难道和崔永元共用一个翻译?
+ |6 s; V; f( m- u5 P 视频1时23分31秒处,柴静出示了一张“伦敦空气污染浓度”图,注明数据来源是:Ren 2000, Hutchingson et al. 2004 and Okubo 2013
7 A3 P7 {# o9 p c. `8 \
# [: R. h9 @6 D# k; ]$ r( g这张图和数据来源是从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2014年发布的报告《都市中国》照抄来的 (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handle/10986/18865 p.453),原文比较的是伦敦和东京的空气污染浓度,附的这三篇文献,第一、第三篇都是研究东京的,与伦敦毫无关系。第二篇是比较东京和伦敦的,才和伦 敦有关,图即出自该论文的图一。但柴静只出示、介绍的伦敦情况,根本就不涉及东京,却把两篇只研究东京的论文也列为数据来源,说明其团队的人根本就没有去 核对论文原文,连参考文献都抄,还抄错了。
4 w1 f# n" w/ r6 c0 G- X
5 O2 F4 H/ d( @' f 任志强为柴静纪录片辩护称:“任何科学的论文都可能存在着不科学性!因为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一定会建立在超越原有科技的基础之上。熊彼得的‘创造性破坏’大约就是这种原理。在现有民众可能的科学性调查中,柴静的调查和引用已经尽可能的做到科学了。”2 {5 P; f b4 p, A: {
我现在证明的是,柴静的调查和引用并没有“尽可能的做到科学了”,如此不认真、不严肃,如此误导、造假,又谈何“科学”?科学允许犯错,但科学不允许马 虎,更不允许造假。尽管任何科学的论文都可能存在着不科学性,但是一篇科学的论文一旦被发现了存在着不科学性,它也就作废了。任志强以科学论文比拟柴静纪 录片,那么柴静纪录片也就作废了。
/ r% R; t4 B. d$ ^6 _* e 有人说,尽管柴静纪录片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它引起了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是个好事,没有必要揪它的毛病。这种说法是倒因为果。是因为全社会对环 境问题的关注,才引起了对柴静纪录片的关注,而不是相反。无论如何,错的就是错的,假的就是假的,没有任何借口可以免受批评。1 B# o+ {3 a& X i8 A9 {7 A
2015.3.19., r0 P/ T+ \5 \' Q. u3 j
任志强为柴静纪录片辩护称:“任何科学的论文都可能存在着不科学性!因为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一定会建立在超越原有科技的基础之上。熊彼得的‘创造性破坏’大约就是这种原理。在现有民众可能的科学性调查中,柴静的调查和引用已经尽可能的做到科学了。”! H& f" |6 K& C3 F5 n: X
我现在证明的是,柴静的调查和引用并没有“尽可能的做到科学了”,如此不认真、不严肃,如此误导、造假,又谈何“科学”?科学允许犯错,但科学不允许马 虎,更不允许造假。尽管任何科学的论文都可能存在着不科学性,但是一篇科学的论文一旦被发现了存在着不科学性,它也就作废了。任志强以科学论文比拟柴静纪 录片,那么柴静纪录片也就作废了。
5 C1 B' {- E! i; w/ ^ 有人说,尽管柴静纪录片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它引起了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是个好事,没有必要揪它的毛病。这种说法是倒因为果。是因为全社会对环 境问题的关注,才引起了对柴静纪录片的关注,而不是相反。无论如何,错的就是错的,假的就是假的,没有任何借口可以免受批评。( g( R7 u1 i. R/ Y/ ]& H; G
http://www.rain8.com/article/class11/23578_2.htm3 V, h. D4 U. G* Q/ P;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