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77)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齐山 于 2015-4-6 20:53 编辑
* |2 }- |- F; L, I9 X; K, R2 x7 U' ~% m* ], @% m, B/ W# Y" J# ^
王羲之《余清斋法帖·思想帖》拓本
5 o/ O' ], | |
; E" Q6 G8 N: x# |% J 【名称】思想帖
! k- z- v0 {' [ D 【年代】东晋! G: \) A* Z5 b9 h/ p& k
【书体】草书+ `7 z( a& } [3 x
【刻拓】明代
0 H/ i5 q3 U. y3 j! U' g 【字数】5行,33字
+ z' T8 _$ k' r" n1 C+ v2 Y, i 【传承】《余清斋法帖》、《余清斋法帖续》收刻。9 P9 L5 G F+ H b$ O) w p6 B5 O
墨迹本为元代郭天锡(1227-1302)、明代韩世能(1528-1598)所藏。
7 C u& Y9 t1 s8 c" p3 G# ^/ {% g
3 @5 q- `/ ]/ j6 x- z8 j% S 【原文】羲之顿首:不复见君,甚有思想①,得告慰②之。故苦乏气兼欲痔下忧深。小佳克③面。王羲之。
3 G' ]; W7 r, Y8 d 【注解】①思想:思念和想念。②告慰:感到安慰,表示安慰。③克:能够。《尚书·洪范》:“二曰刚克,三曰柔克。”郑注:“能也”。, B) d. \" n# w4 F+ Q
【大意】羲之顿首:没能再见到阁下,很是思念,应该表示安慰。不过苦于缺乏气力并且有可能有坐下之忧,很是担心。稍好就可见面。王羲之。
9 d, z2 ~$ i0 j
- |4 h0 N" t, k [ 作品赏析] 沈乐平认为,在技法方面,王羲之将今草这种“新体”推到了一种极致:点画技巧之运用与变化,几近完美,自然天成,其用笔“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俯仰得宜,欹侧有致,长短合度,方圆中矩。王书结体因多见于尺牍书,因此随势生发,不假修改,而又都能控制于规矩之中,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统一。
6 F1 ?7 W+ p4 i( R+ X" _. R4 x' X, z! X$ r! X+ ]6 o/ @
历代题跋
9 ?! h/ G5 a3 E: Y, J: i/ B. k. i 【赵孟頫跋】1298年,赵孟頫题跋:“大德二年二月廿三日,与霍公谨集鲜于伯几池上。郭右之出右军《思想贴》真迹,有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之势,观者无咨嗟叹赏神物之难遇也。”《松雪斋书论》 注:对于赵孟頫认为《思想帖》是真迹,明末清初的书画收藏家孙承泽(1592-1676)则认为:“赵松雪自负赏鉴者,如右军思想帖,乃双钩本也。”(《四库全书·庚子销夏记》)
( H6 A$ o0 O* t# ^5 v* x& g! R 【文徵明跋】1557年,文徵明题跋:“右军真迹,世所罕见。此《思想帖》与余旧藏《平安帖》行笔、墨色略同,皆奇迹也。《平安帖》有米海岳签题,此帖无签题而有赵魏公跋,语称许郑重。同观者自霍清臣而下凡十有三人,皆鉴赏名家。咸咨嗟叹赏:神物难过如此。余何幸得附名其后哉。嘉靖丁巳冬十一月十又三日,长洲文徵明题,时年八十有八。”. } D6 V8 G8 g) ]2 Q; A: a
$ f4 ^' Y4 O& b1 M S( _+ \/ V 王羲之《余清斋法帖·思想帖》拓片及历代题跋,详见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BybnQZnn3s%2FsADeh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