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0)
|
' f9 `: z: n2 g A8 W
有五种障碍会像贼一样,趁己不备,偷走自己辛苦积累的善根和功德。9 J3 e/ E; d; C( q9 n" O- `
! R* ^( s2 g+ B9 B7 X4 W- }0 _. W' t
一、掉悔。掉举与后悔合为一种,因为都是动摇的。掉举,指心散乱到色声香味触等外境上,贪爱美丽的色法,动听的声音等。有些人特别喜爱动听的声音——歌曲、音乐等;还有些人特别喜欢华丽的、鲜艳的色法;还有些人,尤其是城市里的人,特别喜欢美食,今天吃川菜,明天吃湘菜;今天吃韩国拌饭,明天吃日本料理,这都是贪味道,都叫掉举。
* b/ ]2 i; o8 ~1 k! r
9 @1 @9 S; J0 @5 ^$ k: _2 q 后悔。比如亲近上师善知识,应该要先观察再依止。但是很多众生根本不观察,听说来了一个藏地的活佛,有神通,很厉害,就都去亲近、供养、追随,做很大的供养。等过了几个月,发现了很多不如法的地方,就后悔了。这都是破坏缘起的行为。
9 T+ }8 L0 _7 D
% W- S- j$ s' I R8 w 二、害心——伤害他人的心。做为佛弟子,在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要利益他人。不伤害他人是小乘,在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利益他人是大乘。若是有伤害他人之心,连小乘都不是,根本无法入道。
3 N# Z0 W: I' A9 G4 a 1 T6 R; o `1 b$ h u
一个学佛人不应该忌恨。佛经里有种比喻:“水上画图,空中鸟迹。”虽然凡夫做不到不烦恼、不造业,但是不能不悔改,不能留痕迹,要如水上画图,边画边消失;如空中鸟迹,了无痕迹。
2 Q6 ?$ g/ d& U1 ]5 P5 G; m) [
2 w( T. J# P, L$ p! K 有人的人对他人忌恨,别人在中间做调解都很难。这算什么修行人?大乘佛法讲,众生都是宿世的父母,都是未来佛,伤害他人就如同伤害父母,伤害佛。6 Z3 {1 Y1 r% J) z
( }9 M: \8 g$ g% Z
三、昏睡。这里把昏沉和睡眠合为一个,因为是同时生起的。有的人内收,总是昏昏沉沉的,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难以闻法或者观修,这是修行极大的障碍,
. b: N& a2 |& H/ Y ) e. Z! D9 D! C7 U/ T0 g" Q! r
四、贪欲。对世间的贪恋非常强,对自己的财富不知足,总是想进一步敛财,好像要死了以后给阎罗王行贿似的。贪心重的人很难成就。其实财富若是自然而然来的,也没什么。福报到了自然就来了,躲都躲不掉。
; G. @, A# Z3 {9 l1 k- `( ]. [% J 0 d! b8 X1 d, t* g0 o7 B
五、怀疑。有的人怀疑法,怀疑上师……既然选择了,就不能再怀疑了。有一个造过无间罪的上师,摄受了很多弟子,后来很多弟子成就了阿罗汉,但就是因为不怀疑,没有以神通观察过上师。他圆寂之后,弟子们观察到上师没有在清净刹土,而是在地狱里。弟子们共同超度,上师立刻就从地狱里脱离了。/ H' A2 b9 \2 j2 m3 v' S2 V5 V
, S" Q, S0 g: g
是否学佛,由自己决定,佛不勉强任何人。同样,你依止上师也是自由的,是否愿意依止由自己决定,但应该先观察。观察以后再依止,就不能再怀疑了。否则,会耽误自己的成就。$ U9 s0 p5 b* _9 w6 \
& b$ d* V, g! b& k( }# }, O
我们应该及早断除这五种障碍,以免被它们影响道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