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66|回复: 14

明心见性,振兴佛教的关键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4-1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最近一直在学习元音老人的著作,最大的感触就是看到书里提到:明心见性并不是可望不可及的。元音老人非常忧虑现在很少有人提学佛之人要明心见性,反而是很多人提倡念佛带业往生。这些日子我老是在想,学佛不求明心见性,是不是就失掉了学佛最大的乐趣和享受,就象买椟还珠的那个人一样。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4-1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也可以见性阿。都是无二法门,看个人用功如何吧。------纯属个人见解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7-4-2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

明心见性也好,往生净土也好。都是离开这个五浊恶世,六道轮回。禅宗的明心见性,是靠自力。净土宗的念佛往生,是借助阿弥陀佛的愿力。他们在修行方式上差别很大。但是,他们都是来自大乘的”上求菩提,下化众生“,自觉觉他。无论是禅宗的自力还是净土的他力,最终目的都是成佛,摆脱生死烦恼,了脱生死。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 `2 k8 w* u" T6 T. }
1 ^8 k( k# v1 u; T/ `# E8 z! \
但是末法时代,众生根基低劣,很难在一世中修到明心见性,需要多世的修行。在末法时期,“举止动念,无 不是业,无不是罪”,很多人在下一世,一经轮回,又迷失了本心,又开始造业了,古今高僧,一经轮回,忘却修行的人,比比皆是。
0 _. m) d) L2 }9 X, r) N3 ^2 @1 F
6 z- [1 L9 ~7 F5 v) c8 X这就告诉我们,了生死,最好在今世!人的根器越来越钝,不要把了生死寄托在来世。 来世能否作人都不一定。靠我们自力成佛的,当然是人中上上根器,不能靠自力成佛的,就要借助佛菩萨的加持。记得一位大德说过。修行就象在海里游泳,你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往西方,往极乐世界游,每一个人的力量不同,你只有力量游20米的,阿弥陀佛就在20米的地方接你,你能游100米的,阿弥陀佛就在100米的地方接你。佛菩萨不会因为你只能游20米不能游100米而不去救你的。
- P# k! B4 t7 X7 W; M1 }" A; Z5 @7 {; p
参考:1.陀佛在未成佛时,发了48愿,其中第十八愿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p$ K% W% P# G  h/ e& t  N
2.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 P3 ~& {$ I  r( A' W0 j. g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 P: v* t5 ]/ {% e4 x9 \! a. m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为佛祖。
* ^( U2 W' p5 s  o6 Z' B  L0 B无禅无净十,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鲜花(327) 鸡蛋(0)
发表于 2007-4-2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原帖由 善女人 于 2007-4-1 22:53 发表
* @; o9 f3 I; r* R7 y7 G最近一直在学习元音老人的著作,最大的感触就是看到书里提到:明心见性并不是可望不可及的。元音老人非常忧虑现在很少有人提学佛之人要明心见性,反而是很多人提倡念佛带业往生。这些日子我老是在想,学佛不求明 ...
# Q, ^+ O' P/ c
3 H; ]3 M. J; k: m
: Q9 t7 {$ X; K: ]9 q( x  q
学佛只求明心见性就好比又给自己一个束缚。不要想那么多,以一颗平常心去修,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走,该明心见性就会明心见性,因为那是修行的必然结果。不必刻意去追求什么。因为想带业往生而入佛门,那也是不错的契机,人的根基不同,自然成就也就不同。放下这些区别,安心地修就是了。
" j  k+ |0 H6 y/ I% H6 K修佛的重点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以一颗清静之心去修。
, s& t% U- d9 E4 L
. g; Q9 E% Y: g. w+ ^2 [/ I1 O6 y
[ 本帖最后由 PTL 于 2007-4-2 14:41 编辑 ]
鲜花(19) 鸡蛋(0)
发表于 2007-4-2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善女人 于 2007-4-1 22:53 发表
% c9 s) {4 r9 Q3 U6 n" H- Z最近一直在学习元音老人的著作,最大的感触就是看到书里提到:明心见性并不是可望不可及的。元音老人非常忧虑现在很少有人提学佛之人要明心见性,反而是很多人提倡念佛带业往生。这些日子我老是在想,学佛不求明 ...

: \' r' R5 c% o9 m3 A  o+ L
" P9 c: F" F& Q2 c6 R/ A. G
& D# v& r7 ?$ C3 Y" ^坚信佛教之所以博大精深决不是因为他让人每天必须念诵“xxx万岁”、“南无xxx”!
8 n) u  U, v6 j: M/ S. L9 k) M4 q% S. g1 D- g0 B+ B% Y9 L* H. x
《西游记》第二章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4 O2 E* }/ j/ E) {; S  {5 I- x

, R* s6 F* N3 B9 J. t2 C& i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旁门,旁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悟空道:“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祖师道:“我教你个‘术’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术门之道怎么说?”祖师道:“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不能,不能!”悟空道:“不学,不学!”3 S- y( m4 j4 E) |7 s& {% d
# u7 ~( S' q( n! u; d  K, @
    祖师又道:“教你‘流’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又问:“流字门中是甚义理?”祖师道:“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悟空道:“师父,我是个老实人,不晓得打市语。怎么谓之‘壁里安柱’?”祖师道:“人家盖房欲图坚固,将墙壁之间立一顶柱,有日大厦将颓,他必朽矣。”悟空道:“据此说,也不长久。不学,不学!”- v. c0 _2 U% x9 X2 I

- j. [; N. C  z- f* Y    祖师道:“教你‘静’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静字门中是甚正果?”祖师道:“此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悟空道:“这般也能长生么?”祖师道:“也似窑头土坯。”悟空笑道:“师父果有些滴㳠。一行说我不会打市语。怎么谓之‘窑头土坯’?”祖师道:“就如那窑头上,造成砖瓦之坯,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锻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悟空道:“也不长远。不学,不学!”
/ {5 A9 Q0 j3 D% _# Y2 ]+ G( U5 c0 Z/ b8 `* e
    祖师道:“教你‘动’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动门之道却又怎么?”祖师道:“此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悟空道:“似这等也得长生么?”祖师道:“此欲长生,亦如水中捞月。”悟空道:“师父又来了。怎么叫做‘水中捞月’?”祖师道:“月在长空,水中有影,虽然看见,只是无捞摸处,到底只成空耳。”悟空道:“也不学,不学!”7 U4 U" g% |8 V0 H# B- e

! h- j7 J/ y6 Q9 d5 l& D$ A$ K[ 本帖最后由 Daniel_Wu 于 2007-4-2 19:16 编辑 ]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4-5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里经常提到古人明心见性的例子,比如:你在一念刚过,一念还未生起之间,回光返照一下,或者你在念佛时,回光返照一下,这个在念佛的是谁,有些根性利的人,当下能悟。元音老人也支持修净土,但是他认为,若持名念佛者,用阿弥陀佛一句名号,一心专念,都摄六根,终有一天心花开放当下即生净土(也是明心见性),而不需等到死时。所以我赞同saltyf的观点。7 W, F1 a4 Q4 M: k' ~. B

% Y4 e% ?. v% U6 y5 Cto PTL:
# }2 b. p4 m- `7 S; ]4 U0 J7 V明心见性恰恰要你能放下一切束缚,如果还有一丝的粘缚,心不空不净,谈什么明心见性。
鲜花(327) 鸡蛋(0)
发表于 2007-4-5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善女人 于 2007-4-5 22:50 发表9 p- w3 {) b4 }+ R0 ~- K
书里经常提到古人明心见性的例子,比如:你在一念刚过,一念还未生起之间,回光返照一下,或者你在念佛时,回光返照一下,这个在念佛的是谁,有些根性利的人,当下能悟。元音老人也支持修净土,但是他认为,若持 ...
! |# d1 y. b9 \( M4 V4 U
. n; p' _9 L! {4 \) H
to PTL:
. c3 I. H" ~" `明心见性恰恰要你能放下一切束缚,如果还有一丝的粘缚,心不空不净,谈什么明心见性。
0 ]$ r+ G8 ^: @: V- u
- K) H0 @, |4 V, b% E6 M
我是说你不要整天就想着明心见性,这样就是会生我执,任何的我执都是束缚,反倒会阻碍了你的进步。书上写的看起来不难,可要明心见性,其实的确不是那么容易的,就好比在剥自己的皮,每一次都很痛很痛,但那是痛但快乐着的感觉,总之,明心见性其实是你的修行到了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所以不必刻意追求。明心见性之后呢,又应该如何?难道修佛的目的就是为了明心见性吗?所以我个人以为在修佛中,先发菩提心其实更重要,慈悲心不够很难生发菩提心,提高自己的心性,达到清静无染的状态,这些都需要花工夫的,修行的路其实很漫长的,是终生的,乃至几世的,也许是因为我悟性太差,根性有不够吧,所以我认为还是脚踏实地地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y' T6 {3 P  N2 R' R% Y

. I- h. P# a2 D[ 本帖最后由 PTL 于 2007-4-5 23:21 编辑 ]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4-7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善女人 的帖子

念佛功夫深者,豁然开悟,见自性佛,即禅宗的明心见性;次之,见阿弥陀佛,即有感应。这两者往生都有把握,前者来去自如,后者一般也能预知时至。功夫再次之,往生就不一定有把握了。末法时代,消业往生,得不退地,是契机之法。
  c/ b% |' S( e+ m7 ^     成佛必须先做到世善。如果平时打坐念佛是一种心境,日常待人接物时心里还是凡人的贪嗔痴,那就不是真修行者。印光大师和净空老法师都劝学佛之人先修善修戒是很有道理的。善即是戒,没有这个前提,不管是打坐参禅,还是念佛求一心,那都还是在不二法门外兜圈圈,没有在心地里下功夫。被法转而不转自心,也终是竹篮子打水。1 S! F7 A4 h0 @
      修善修戒,培养大悲心,常发菩提心,深信切愿,念佛精进,就算开悟不了,往生也是有十足的把握了。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4-7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PTL 的帖子

难道修佛的目的就是为了明心见性吗?
; D5 w1 w  I& c: I1 k0 R3 X5 \7 k) ?' {3 y1 u. I
佛的含义不也是大觉悟吗?明心见性也是证悟本来,不矛盾啊。不同根性的人,当然用不同的法门修。带业往生也是借佛的力量在往生后见性成佛。7 e8 F2 u( ^& b4 a) O
% h( V3 o: b( M3 D! W2 Q% d5 O& w4 c$ n# O

0 A: `4 S3 t* Q1 L9 V) v明心见性之后呢,又应该如何?  i  k4 D3 Y* E& r5 B

6 y9 J, i4 c3 q0 y* M初明心见性之后,就象个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应当在一切事物上应用锻炼,以便长养圣胎。同时发心度一切当度之人。三世诸佛,都以同一目的示现于世。既然明心见性,证悟佛性,当然责无旁贷。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4-7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saltyf 的帖子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因为在元音老人的书里,看到老人苦口婆心的一再提醒,明心见性并不是高不可攀,高高在上,纵然是在现在末法时代,人大多根性粗劣,业障深重,但也还是有上根性的人。所以忍不住在这里一说。其实我打心眼里支持持名念佛带业往生。修善是成佛资粮,要往生西方,不可少善根福德。但是对学习欲望和能力比较高的同学,老师是不是应该给他更多的要求和期望啊。* K" R5 {- B8 E% W6 }7 B) L

6 N/ u8 o& E' A; f, R, M元音老人是心中心密法三祖,度人无数。96岁无疾病坐脱立亡。各位有缘人如能看看老人讲解的《心经》和《楞严经》,必定能有大收获。
大型搬家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4-7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一直有个疑问: 怎么样了才算明心见性了?
- I$ X! c3 ^$ {6 c- S+ S& w% A5 Z( X还是说这个东西不能描述,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4-8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帖由 saltyf 于 2007-4-7 20:31 发表
3 V" |# x7 F, @, x5 Z2 z) `/ ]其实一直有个疑问: 怎么样了才算明心见性了
& t' s3 p5 A: g( Y5 e- ^7 z% v8 v7 a  X8 m5 A' \! d+ u( p
你如果是个修禅的人,问一位大德善知识,我想他肯定会大喝一声:嘿,这个在发疑问的是什么?你被他一喝,心念都凝在那一刹,顿时有所感悟。
6 C$ i! h  R: N: _/ ^4 [3 G- C9 [% w" w* c9 w
关于明心见性时的境界,我也没证悟。见过的描述印象比较深的有:虚空粉碎,大地平沉。《金刚经》里写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一真法界。
鲜花(19) 鸡蛋(0)
发表于 2007-4-8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学游泳时会教一些呼吸法,念经对于“明心见性”来说就像呼吸法一样,只是一种心法。3 d+ a9 n. _. r3 b& g( X1 F; R

9 h7 ~+ W' q$ B# |) p2 {; F& K+ M关键的还要“性命双休”。
& c  X' \4 h, }( q* p
. h: B5 S9 L* V% Q/ e. V; F( p先是“肉眼开”,看到自己的身体疾患。然后采集自然界的能量,(会有紫色的气来),
+ k/ L, ~1 F* q. `4 w$ G  M+ H  E然后打通大小周天,(各教派达到此处的方式会有不同),经过5-6个层次(记不得了)
, N& j) h) F$ j' M会在眼前看到自己,各种虚妄之心会被放大,很危险的一段时间。即“明心见性”。
% v$ ^. ~0 k# u1 _- V& {7 r) e# w" I. k# }
这时根底要好,要懂得佛法和佛经,否则过不了这一关。在以后再有3-4层便可练成。
0 o! |/ }# q  j# I* i6 ]& O% S, V) D$ e8 {7 f
很危险的。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4-8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太过于执著!!
大型搬家
鲜花(19) 鸡蛋(0)
发表于 2007-4-8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游记》“真假悟空”的一段便是“明心见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8-14 07:44 , Processed in 0.1623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