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1)
|
花百万留学回国月薪八千 他们自嘲为:海归废物!+ B9 J2 b8 b5 z
! Y( j; k6 j( c' u' X# l6 U% e" ^
26 岁的莉莉是法国一所知名美术学院的硕士毕业生。
. z/ T4 y4 ~7 A# e/ t7 E3 J" 薪资低,混不出名堂。" 回国后,莉莉独自在一座二线旅游城市工作,偶尔还要应付父母带来的压力:" 快三十了,只有这点工资,以后怎么办?"
' S7 N% ~! d# n* n- r4 E7 o0 F6 g% T3 x3 r
第一次在网上看见 " 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 " 的豆瓣小组,莉莉突然找到一种归属感," 海归废物 " 小组被她当作情绪倾泻的出口。; |6 W9 N( [' u
1 f# Z3 X1 o: D- s2 P2 @
莉莉的困境并非孤例,2020 年,大批留学生回到国内,将 "海归就业竞争有多激烈" 的词条顶上了热门话题。" 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 " 小组人数也随之猛涨。这里集聚着三万名留学归来的海归,吐槽失学失业、工作生活不尽如人意者占大多数。/ [) d- ?% C3 f! C
- B" R* C3 H( o# n9 }/ x9 y
image.png9 @' t& N: p6 _8 ~
1 }0 z/ X1 E- P/ W9 T X
名校海归,这一彰显个人学识、学习能力,甚至家庭经济条件的身份,一旦遇到 " 废物 " 的标签,就会引来一部分 " 读书无用 " 的嘲讽。这不禁让人反思,在这些致力于成为精英,且具备相当条件的年轻人身上,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9 }' N% U4 y. q. U! W9 P2 t0 s3 z c2 L4 ] Z z4 b- {
$ F/ S! K* P6 {0 y8 |# l3 q; G; D水土不服的海归们8 t2 S; Q% \' x
% q- q( |" n# G3 H
26 岁的刘梦是一名北漂媒体人。
' r: b. Y$ S) |! d* p6 f6 q1 _3 Y
$ n/ Z8 @/ t* j5 V% T2020 年回国求职时,刘梦出现了少有的困顿,30 多封拒信占满了邮箱的页面,全都来自她意向的媒体公司,包括没什么名气的创业团队。失败从没来得这样密集过,在刘梦前二十多年里,读重点中学、上 985 高校,再到去 " 亚洲第一 " 的南洋理工大学留学,她一直是那个" 别人家的孩子 "。3 f5 P# A4 x, X+ d+ q) T
* d% _' D' E8 ?2 E4 N2 t+ C刘梦最喜欢的是媒体行业,但这个行业看重经验。刘梦毕业后,在新加坡一家中文补习机构工作了一年,媒体的工作经验为零。+ ^) X- E4 x9 m9 b5 W# r- a
% D; g) k; a$ `; e2 s; v最后,只有一家媒体公司愿意给刘梦一个试用机会,补贴 2400 元,只有刘梦此前收入十分之一。为了省房租,她与另一位北漂女孩合租一间主卧,共享一张床,没有任何私人空间。客厅被分成两个隔断间,住着七个合租室友。+ W+ b3 h- C% R; I# A' ~9 y* U
/ n$ d0 @' |0 J t9 ~7 W; O
实习结束后,她成为另一家媒体公司的正职员工。每月七八千的工资不足以覆盖她的日常开支,连房租也需要家人补贴。有一次,她与有过英国留学经历的同事在一起吃饭,同事感慨地说:" 我们其实都是靠家里养着,才让我们有一份稍微体面的工作。" 她突然想到网上的 " 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 "," 海归废物 " 也第一次跟自己对上了号。
, q. s% y, u5 U' _1 h( v. e: t! o1 P1 x7 B
" 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 " 由三万多名海归组成。2020 年,大批留学生回国,将 " 海归就业竞争有多激烈 " 的词条顶上了热门话题。智联招聘发布《2020 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2020 年有意在国内发展的海归人才数量较 2019 年猛增 33.9%,增幅远高于 2019 年(5.3%)、2018 年(4.3%)的同比增幅。
2 s7 b8 m0 F: r {0 X# \, l
' M# K* I. W. q26 岁的莉莉第一次在小组里发帖时,她正经历着工作带来的崩溃时刻。
/ B( @* ]# e- H' K! p
! `( d- I" P$ A; N+ W* q2020 年 3 月份,回到国内的莉莉参加上海的春招,投出去许多份简历,却没能等来这座最喜欢城市的回馈。不得已,她只能退居到一座陌生的二线旅游城市,在一家小创业公司里上班。公司制度模糊,莉莉既当策划,又做设计,偶尔还兼职文案和执行。 n9 E [! G3 W Q' D
9 N' z) D; N9 x' Q' U# }) X
工作冗杂,每月到手的薪水只有 5500 元,但她的生活费就要六七千。公司按最低标准缴纳员工的五险一金,没有其他的福利。一个在深圳工作的大学同学告诉莉莉,自己助理的工资都没她这么低。
3 p: L! A! ?2 c+ ^8 z: |9 a
. j D/ A. A1 ]/ X7 Z: q/ e6 K* i崩溃发生在连续加班之后的一个夜里。当莉莉背着沉重的笔记本电脑,走在陌生城市的街头时,一种 " 一辈子都要这么过 " 的念头闪现而过,眼泪就开始不受控制。
# Z' D, q* w4 y# G& ^+ j8 _* i; N! K" B- i
曾几何时,名校海归还是职场上的金字招牌,如今却成为 " 读书无用 " 嘲讽标签,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9 M+ V! o. z* a9 b7 l* T" T+ N/ P
, @, `: P% i5 Q% F- g& \/ P3 N. ^批量生产的留学生
3 D* m2 h) }3 [7 s5 l3 {5 G) K% f
2 r7 B/ t4 \$ L刘梦不是对未来缺乏规划和目标的那类年轻人。恰恰相反,从高中毕业开始,对成功的渴望,变成挥之不去的焦虑感,让她的每个选择都近乎 " 功利 "。为了能顺利进入广州一所 985 大学,她接受调剂,调到了自己完全不了解的社会学专业。9 m' {# K+ i7 |# }) ~& P* X: v3 y0 u
' k6 k8 g& N5 r5 L( l j# Y4 }. E' z但社会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2018 年,刘梦毕业,班里只有几位本地女孩在广州从事专业对口的社工岗位,平均薪酬为三四千元。与刘梦不同,本地人并没有养家、供房或租房的压力。班里的其他同学,有的早就转去就业前景更好的其他系。6 W& h _/ [1 d0 | f! o
0 ?1 B1 t; h( u3 I& p1 d摆在刘梦面前的只有读研一条路。但她反感死记硬背型的考研题目,也深知以自己的努力,最多只能考上本校的研究生。, @7 Z |! D2 B3 R; o2 }4 f4 a5 B
: e1 b: l( X) ~
出国留学则是一条捷径。5 d1 x$ J$ r) M$ X" u( r/ c l# q
5 b: M- g6 X# g1 ^, K3 h% n6 T; x
当时,南洋理工大学在 QS 世界大学综合排名榜上的排名第 13,超过了国内的北京大学。而申请条件,只需要学生有 985、211 的本科学历,且雅思分数在 6.5 以上。刘梦想,既然都要读研,何不一步到位,申请世界顶尖名牌大学?
3 W( V8 p( [4 T5 V* l4 Z- S% o1 _, u( K7 r) D
刘梦花七八千元找到一家留学机构。机构声称,申请不上全额退款。为了保证成功率,那家机构帮刘梦申请了一个门槛最低的专业,一年光学费就要二十多万。她才反应过来,这才是留学真正的门槛。
' i( c- m9 [* A9 s
2 a( ?/ g9 N; U# ^ e8 R/ |4 b因为不喜欢这个专业,她转而申请了一年学费 18 万元的教育学专业,加上生活费,一年的支出不少于 26 万。
2 r$ K1 v0 p& q7 Z9 l J% C2 y1 R2 n
这还算花费少的。刘梦有一位朋友在澳洲留学,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高达 60 万。澳洲大多为二到三年学制,总花费超过一百万。回国以后,那位朋友在南方找了一份税前 8000 元的工作。4 w( i, _& g; ~+ }4 \
3 G! u$ @0 Z0 }- b1 O近几十年来,国外高等教育的运作模式,逐渐转为由消费者驱动的 " 市场模式 ",看重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众多高校榜单与排名,也显示出高校商业化运作的路径。从建立品牌,再到占领市场份额,汲取全球财富。) o9 N! r( q( V# M6 Z7 {/ z
' `8 H6 x8 E" b B6 v: b刘梦有种被当成消费者的感觉。她说,国外有的大学本科学费很低,还要给博士生发补贴,只好招收其他国家研究生,靠高学费创收。留学圈曾流传着一种说法,某国外名牌高校一招收中国硕士,就能多盖几栋新教学楼。9 m: A# d9 u9 L/ H: k
1 P! v6 m& Y. T! |在留学商品化的背景之下,留学生成了被批量生产的对象。
& L7 @: e9 A Z, m1 d
# n4 g+ I1 L: o: D5 g+ e# y* O海外人才招聘平台 Lockin 发布的《2021 中国海外人才职业发展分析报告》表明,2021 年,海外高校毕业生预计超过 82 万人,数据创历史新高。
7 ~" J P. f8 Y! V2 K6 ]* f7 W* d8 X" s1 g! T6 Z
其中,多数毕业生会选择回到国内就业。boss 直聘研究院告诉《豹变》,2016 年以来,回国求职的海归比例逐年增长,每天回国就业的留学生比例已经到达 80%。在 2021 年回国求职的留学生中,超过六成拥有硕士以上学历。
: \( d$ W5 L0 E0 {( A' S) f' G6 }
基数的增大,让名校海归们也面临着文凭 " 通货膨胀 " 的窘境。
+ K. O1 T& T+ A% c8 G* K# t" F0 |# z. z d, u- T3 Q! U
boss 直聘研究院介绍,留学们适合有国际业务、跨文化需求、对语言能力要求高的岗位,像互联网技术岗位和金融行业都比较乐于招募海外名校毕业的学生。3 [2 s2 s. F6 U4 F- P
/ }0 \0 F1 D( j: X# K4 q
但一旦每年增长海归的人数超过了这些岗位的需求,就意味着会有大部分留学生,不得不流向没有留学需求的岗位。" c; r. H. r# |
2 \7 `- J" F) z' p
海归光环的心理落差0 V& U O/ i3 u4 F2 q
+ B. `) _: d- z3 l, K+ \
莉莉所在的广告行业的设计岗位就是如此。; i, W% y( x: K
+ V1 |- U2 G x; E) |在回国找工作时,莉莉发现很多公司并不需要海归硕士的资历。这层光环,反而会给招聘方造成压力。另外,留学归来的学生,大多年龄比本科应届生大。很多公司愿意选择更年轻、性价比更高的国内毕业生。7 q- X+ i$ j# ^+ `$ H
) R, Q+ S6 T# m# a: [在莉莉的父母看来,女儿是出国 " 镀过金 " 的,理应有更好的岗位。但实际上,海归的标签非但没有带来就业优势,反而在这种错位中变得尴尬。; f* _# k: b% {$ e3 `" W6 ^7 o) _ R
- l( |8 o$ U3 p4 c- U7 L
来自成都的王珊对此也感同身受,同为海归,她被卡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窘迫中。王珊是一所 QS 排名前 100 的美国高校管理学毕业生,她原先一心想进国内的大厂当管培生。但因为没有任何大厂的实习经验,她的简历往往卡在筛选的第一关。4 N0 c( x( Z' {# ~; f9 p3 P
0 d- b! y9 G4 r( y: B无奈之下,她只好面试最基础的岗位——被家人认为是 " 有双眼睛就能干 " 的审核员。连身边的朋友都忍不住问她:" 你是来体验生活的吧?" P- R$ r/ P. B3 v
- O2 ], Z6 Y( n: ^/ t9 P1 H' t0 c7 X' T
审核员的面试在线上进行。当王珊顶着一头染白的头发和纹身出现在线上面试的摄像头前时,她敏感地捕捉到面试官脸上闪过的犹疑。很快,对方脸上的表情切换为礼貌性的微笑,草草地问了几个问题。面试还没结束,王珊就猜到自己又挂了。
$ l, ` \3 A2 K2 J: B: Q+ e
* W& O* W) p5 d, K( {0 n也许是美国留学生的形象,让人觉得爱玩、不靠谱。王珊这样分析自己,但最主要的,还是海归硕士的学历,远远高于这个岗位 " 大专以上 " 的需求。没有 hr 会认为,这是个有耐心留下来的应聘者。
4 @5 I, q7 U5 C, x- ]# y: J( o% E C
王珊留在国内的朋友,有的早在寒暑假期间,就攒够了网易云、阿里巴巴、快手等多个大厂的实习经验。有的甚至倒贴钱,也要进大厂去实习。只有王珊在美留学七年,远离了国内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路径。$ W4 f' B( A* y. F- }9 _
7 C4 `. k( Z( A( b- C3 k/ i9 R& ~boss 直聘研究院告诉《豹变》,普通海外高校的留学生,如果缺乏亮眼的成绩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单凭留学生身份,可能比不过国内的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对国内市场和行业现状的不熟悉,求职缺乏目标性,这也是留学生的一大劣势。' X# u, U2 |( ^) z, ?% G+ s
' }. q H$ \3 ~4 R8 e P9 ~/ T" r
迷茫与目标的缺失,并不仅仅是回国暂时的水土不服,这似乎是这个海归精英群体的集体性的 " 症结 "。
/ |5 {7 Z! E k! r6 j9 @# i B0 y5 K/ O, F
在反思精英教育的著作《优秀的绵羊》之中,威廉 · 德雷谢维奇形容今天接受精英教育的年轻人们:
4 m" C- Z8 M" j8 u j: g# z: W9 _3 V% S1 J
当前系统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聪明,富有天分,而且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茫然,又极度缺乏好奇心和目标感——他们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特权泡泡里,所有人都在老实巴交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K- E, T6 f7 W2 Q$ j2 B/ j
+ ?9 {/ |6 z4 N3 E& |
莉莉也有过这种体验。出身中产家庭,学习艺术与设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衣食无忧,就业全凭自己喜欢的那类人。7 Z0 @" l; E/ o/ Y2 J0 K
9 V# M. S0 {( u+ F1 ]
" 这是一个更可笑的故事。" 莉莉说,高考结束后,她其实对设计专业并不了解。只是因为这个专业是当时学校最热门的、录取分数最高的。" 能上这个专业,才能证明自己很牛。" 更好的教育资源,给她带来 " 将来一定要有出息 " 的焦虑感,让她无暇顾及自己的兴趣。+ _& f! s: v( ?. c
: p( g) v7 i2 Q0 B! m
. p2 N0 t- ^8 T6 K# e7 F3 A
( n Y$ g1 {) Q0 k精英教育系统的分流4 z; X: O8 j. a
4 y; D; k' ]6 P2 [: R8 s- D
刘梦发现,许多像她一样,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学生,也会在这里经历一场重新洗牌。有的人如鱼得水,有的人举步维艰,甚至还有的人辍学退出。如果说,良好的家境出身是含着一把 " 金钥匙 ",那么许多人就是在维系与失守之间徘徊。- d, S$ Z% \$ B; z9 [! j% K; f0 \7 p8 u6 g
' e" z5 {$ I% o$ k刘梦身边有许多目标感很强的留学生。一位朋友在英国留学时,就逼着自己融入当地富二代的圈子,有的人一毕业就回国进了国企、金融或者互联网行业。
5 o+ c1 l8 U; {( J
6 g! }# r x) L2 s( F0 C* j T刘梦戏称自己是 " 精英弃儿 ",这是她主动选择的结果。出国后,刘梦才发现自己为了能上海外名牌大学,草草报的教育专业,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即使这个专业就业前景更好。在新加坡工作的第一年,她的年薪接近 25 万。可她还是想回到国内,从事自己喜欢的媒体行业。刘梦发现,在留学的日子里,她从最功利的人,变得有些理想主义。3 q( [" S( H4 F* k# S1 r/ d$ R
J8 x9 X/ o3 ^0 ]5 M0 S: ?& w& d
北京生活费用高,不到一万的月薪,只能满足刘梦基本的生活开支。朋友圈里那些喜欢晒高档餐厅、名牌用品的朋友,被刘梦全部屏蔽掉了。有一次,她与一位教培行业的朋友聊天,才知道高薪的背后,是晚上加班到两点的高强度工作节奏。她开始思考,那些精英教育系统的 " 顺产儿 " 们,一定会过得快乐吗?' a. U7 R' _4 g, a8 K
6 v( q8 z" o! v# u/ I* z4 M
莉莉身边,有许多同学不愿进入 996、007 盛行的高薪行业,宁愿牺牲一部分收入,也不愿参与就业 " 内卷 "。不符合主流成功叙事的留学生们,就成了掉队的 " 海归废物 "。
% E4 ` j0 x; s
- D4 Y0 r9 L$ |对莉莉来说,生活的矛盾感来自直线下降的物质条件,还来自她的家庭。父母的唠叨犹在耳边:" 快 30 了,就这么点工资,以后要怎么养活自己,怎么买得起房子?"
: m! H& h& X9 Q: H! W
$ R6 P# }1 D, g/ \0 g5 `% m5 d+ j8 s1 x' }刘梦的家人则喜欢给她介绍优质相亲对象。有一位是同济大学的硕士,在华北研究院做工程,母亲告诉她,这个男孩在天津有两套房,一套可以用来结婚。. c3 N# n6 K4 l- T
) }; w" M2 ^+ T回国第二年,刘梦搬到了北京五环的一个没有客厅的小二居里。母亲来北京看望她,晚上,两人就挤在小卧室的床上。卧室没有窗,空间逼仄,母亲连续两晚睡不着觉。在浴室洗澡时,门外陌生男室友走动的声音,也让这位母亲觉得不放心。1 \( D: v2 E% M7 E5 ^) i; n
/ i$ W7 @4 Y! a& r( ]4 Z
刘梦早就猜到母亲会是这种反应。但这一次,是刘梦主动邀请母亲到访的。她不希望母亲用可怜的眼光打量她,也不要觉得她的北漂生活,是一种励志奋斗。她告诉母亲:我想让你知道,我家有很多书,有朋友,有音乐,北京的文化生活特别丰富。
8 [* q1 r) o6 i2 N; c! Y1 t0 ^8 B. {; o! k, t
这被刘梦形容为 " 洗脑 ",说服母亲,也说服自己。) i0 o( t" a- n0 k8 r# i
, g4 c: T4 q! ?* b2 W% @0 {2 C9 T! h2 F4 Y9 X
https://www.bcbay.com/life/int/2021/11/03/769975.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