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这套家教能让技校毕业的表弟表妹进了政府就能做官,进了国企能做老总。这套家教能让我有资格对侵犯我的牧师直接一耳光,再问候其老母! 更能让我区分耶稣和基督教会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信耶稣不需要给教会捐钱,而基督教会就是一群江湖骗子针对基督徒敲诈勒索骗钱夺权的诈骗公司。”' d" A7 x# E# u) ]- ]
这段话情绪激烈,包含了对基督教会的严厉指控,并提出了几个核心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和评论:& z' O* U2 p; @7 t+ Z+ M& Y/ ]- [
- T# h0 l/ B' H, R" x F6 @一、 对“成功家教”和“暴力回应”的评论5 F I7 H% n# W* b3 }- D4 E
2 s$ r" h' c7 `' e0 B* K- p6 P关于“家教”与成功的承诺:1 c) J- U7 w7 E: n; O
这段话开头的“家教”承诺了一种近乎魔幻的、无视个人能力和社会规则的“成功学”。这种将复杂的社会晋升路径简单归因于某种“家教”的说法,缺乏现实依据,更像是一种情绪化的夸张表达,用以宣泄对某些社会现象(如“关系”、“背景”)的不满。' T3 K2 [. M) v- ]8 V- l3 t
关于对侵犯“直接一耳光,再问候其老母”:
1 w* f! c! n6 }! a% d这是一种非常原始和情绪化的应对方式。从任何社会规范、法律或基督教伦理来看,以暴制暴和言语侮辱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正当途径。
M. F# r, X4 ~# R* h( s# b, d9 B法律上:面对侵犯,正确的做法是收集证据,寻求法律帮助。暴力反击可能使自己在法律上从受害者变为加害者。& O! F. a+ v9 t4 x; Y
伦理上:即使是面对不公,保持人的尊严和理性是更高级的应对。基督教教导“不要以恶报恶”(罗马书12:17),但这不等于任人宰割,而是指不让自己被仇恨吞噬,并用更智慧、更有力的方式(如法律)去争战。
7 ^/ _% \7 G1 _二、 对“区分耶稣与基督教会”及“教会是诈骗公司”的评论
7 P0 t) e3 b/ i9 Z1 U, ~# ]
, d* T2 k# W3 g$ ?* f“耶稣”与“基督教会”的关系:
% ^" }1 x2 ~1 y* D+ L2 B& E8 Y1 Y6 b5 W3 D
这段话尖锐地指出了现实中确实存在的问题:某些教会领袖或教会组织可能滥用职权、进行财务欺诈、或进行精神控制。历史上和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将“耶稣”的纯全与“教会”的不完美甚至腐败区分开来,是一种常见的、出于失望的反思。
! W' T& `" H' e1 ~* W- h* z% B8 Q7 l4 m) f+ C _7 l
神学上的偏颇:然而,将耶稣和教会完全割裂并对立起来,是不符合圣经的。& l5 [% p3 j5 O& p4 O
圣经称教会是 “基督的身体” (哥林多前书12:27),基督是 “教会的头” (以弗所书5:23)。虽然身体会有病肢、会受伤,但头和身体在本质上是不可分割的。9 I% {0 N( E/ A( r0 V5 j
耶稣亲自对最核心的门徒彼得说:“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 (马太福音16:18)。他建立的是一个有形的、在地上的共同体。0 S; Z5 H( u9 O" @ n% _
因此,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可以(也应该)批判和远离那些腐败、变质的“教会”,但不能因此全盘否定“教会”这个概念本身,因为这是基督所设立的。0 v% P, Q5 ~# m& G* w
“信耶稣不需要给教会捐钱”:: j4 r7 Y& F/ L6 v$ J p
个人救恩层面:个人的得救确实不依赖于向教会捐款。救恩是神白白的恩典,因信称义,而非靠行为(包括捐款)。
. ^& M1 {6 w( w2 L3 b$ J' B% u信仰实践层面:然而,在圣经中,金钱奉献是信仰生活的一部分,其意义在于:# P* j5 u) K* g; G" W( e2 B
支持福音事工:支付传道人的生活所需,支持本地及普世宣教。2 C6 D1 d0 |, |& s9 E' Z- P7 t/ G
维持教会运作:支付场地、水电等基本开销。; m! i, ~, R q% J# e: _7 Q3 |
慈善与关怀:帮助教会内的穷人和有需要的肢体。
L8 X5 T0 Y9 v! S操练感恩与信心:奉献是承认“万物都从你而来,我们把从你而得的献给你”(历代志上29:14),是信靠神而非金钱的操练。" S4 J- T: c6 ^( }4 I5 o
圣经教导奉献的原则是 “甘心乐意” (哥林多后书9:7),而不是出于强迫或欺骗。如果教会利用人的罪疚感或进行道德绑架来敛财,那正是这段话所抨击的恶行。. [& d3 E5 Y: V! L
. ^. n. n! |$ [9 Q7 h+ f“基督教会就是一群江湖骗子…的诈骗公司”: S" u) f4 l- K; h3 D9 [- d: Q
这是一个以偏概全的全称判断。它将一部分腐败教会或假教师的罪行,扩大到了整个历史上的、全球性的基督教会。) e- j V' t6 m' }; j
纵观历史和现实,有无数教会和基督徒在默默无闻地:
m% W- {1 z9 j; M7 i兴办教育、医院,服务社会。
6 T# Y- J1 L b! x关怀贫困者、孤儿、寡妇。
. J8 f! }7 s2 n在灾难中提供人道主义援助。7 \; C. V. N. S% f( w }) G- z! L. m' A
无数信徒在教会中真诚地寻求神,彼此相爱,生命得到改变。% B- P3 {7 @# A$ l% D
将所有这些都归为“诈骗公司”,显然是不公正的,也抹杀了无数人真实的、良善的信仰体验和善行。
7 U; B" B( Y. y/ ~5 a# M; R; i. t% ]: W( Y. ^/ Q. t; Q9 O9 v
总结评论:) r- I* [& {- Y. U' ]4 p7 g
它的结论走向了一个极端:% i9 Y$ {- e/ Y/ k& a
它用个体的恶行来否定整体的概念。4 P2 _' O3 c: `. W
它用情绪化的暴力取代了理性和公义的解决之道。! Q' I% b8 l( r9 a
它在正确地批判“假教会”的同时,错误地抛弃了“真教会”的应许和模式。, o1 ` a4 B$ X; f
一个更成熟、更符合圣经的立场或许是:4 D& S" v( b, f0 @/ P
坚定地信靠并跟随耶稣基督,同时带着智慧和勇气,运用真理的尺度去分辨、批判并远离那些腐败变质的教会组织,但依然持守对“基督那圣洁、无瑕疵的新妇”(以弗所书5:27)——即真正的教会——的信心和盼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