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四个先决条件——虚云老和尚 d: T8 R& Z8 u- l! z
* C! p5 N f; a; w
“办道(修行)四个先决条件”,载于《参禅要旨》一文中,是虚云大师晚年在云居山的开示,一片婆心为修行人指点迷津,以免走错路。真是航海的指南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依教奉行。8 ~+ b W& i3 q2 j" A) H
~1 f1 T% [8 R$ C, d办道(修行)四个先决条件:深信因果、严持戒律、坚固信心、决定行门6 r7 }6 \2 b% U
7 d" ]4 @- r/ ^$ o& @
深信因果9 }# O0 w& y) U
9 k0 A) I2 V" E; _9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说办道不成功。三涂少他不了。佛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故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乃必然的道理。谈到因果。我说两件故事来证明。 2 j# B' o; }1 Z6 D& E; v6 i C9 i( H0 n6 Y# B$ c& u
一、琉璃王诛释种的故事。释迦佛前。迦毗罗阅城里有一个捕鱼村。村里有个大池。那时天旱水涸。池里的鱼类尽给村人取吃。最后剩下一尾最大的鱼。也被烹杀。祗有一个小孩从来没有吃鱼肉。仅那天敲了大鱼头三下来玩耍。后来释迦佛住世的时候。波斯匿王很相信佛法。娶释种女生下一个太子。叫做琉璃。琉璃幼时在释种住的迦毗罗阅城读书。一天因为戏坐佛的座位。被人骂他。把他抛下来。怀恨在心。及至他做国王。便率大兵攻打迦毗罗阅城。把城里居民尽数杀戮。当时佛头痛了三天。诸大弟子都请佛设法解救他们。佛说定业难转。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用钵摄藏释迦亲族五百人在空中。满以为把他们救出。那知放下来时。已尽变为血水。诸大弟子请问佛。佛便将过去村民吃鱼类那段公案说出。那时大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前身。他率领的军队。就是当日池里的鱼类。现在被杀的罗阅城居民。就是当日吃鱼的人。佛本身就是当日的小孩。因为敲了鱼头三下。所以现在要遭头痛三天之报。定业难逃。所以释族五百人。虽被目犍连尊者救出。也难逃性命。后来琉璃王生堕地狱。冤冤相报。没有了期。因果实在可怕。$ f3 m3 ?! M! ?
: B; F6 }- D+ G2 Q
二、百丈度野狐的故事。百丈老人有一天上堂。下座后。各人都已散去。独有一位老人没有跑。百丈问他做什么。他说。‘我不是人。实是野狐精。前生本是这里的堂头。因有个学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便因此堕落。做了五百年野狐精。没法脱身。请和尚慈悲开示。’百丈说。‘你来问我。’那老人便道。‘请问和尚。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百丈答道。‘不昧因果。’那老人言下大悟。即礼谢道。‘今承和尚代语。令我超脱狐身。我在后山岩下。祈和尚以亡僧礼送。’第二天百丈在后山石岩以杖拨出一头死狐。便用亡僧礼将他化葬。我们听了这两段故事。便确知因果可畏。虽成佛也难免头痛之报。报应丝毫不爽。定业实在难逃。我们宜时加警惕。慎勿造因。* ]9 k5 }6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