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5.各從其類:上帝的口頭禪
5 i h. _' P$ r6 c2 y! m" ^
9 u' A5 {/ V8 W0 U. |/ d9 t5 X上帝極其愛說:「各從其類。」; y7 a1 ]+ A" p# [8 k/ Z% k
! V/ V4 W3 g! R0 y
上帝的口頭撣,是上帝的強力意志的體現。
0 M; v x2 D1 s/ ]! s( I
5 @' J7 I ?- s" t! m/ K如此看來,人類最早的分類法,是由上帝那裏開始的。上帝是在他開始創世紀的第三天裏,使用這句話的。那天,「上帝說,地要發生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於是,人類從這一天開始,就有了分類;這究竟是不是最早的分類學,我們不敢妄下論斷;但是,事實上自此以後「各從其類」就成了上帝的口頭禪。據不完全統計,僅僅在「創世紀」的最初的六天裏,上帝就使用了十次「各從其類」,可以說是不厭其煩了。
( W( y( @% O9 ?6 I# z7 M* w) N
5 v* G0 w# {( G) I0 n" [. K讓我們再來看一看上帝是如何將自然世界分類的,又是怎樣將自然的物質世界分類的。
( M) U+ L3 S! O0 g% O( F, X; ?" D6 |1 U7 U6 j6 v3 H
說話就到了「創世記」的第五天。這一天,「上帝說,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鳥飛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上帝就造出大魚和水中所滋生各樣有生命的動物,各從共類;又造出各樣飛鳥,各從其類。」實際上,上帝幹活最多(如果把上帝的發號施令也可以看作從事體力勞動的話)、說話也最多的一天是「創世記」的第六天。上帝在這一天顯得格外有些絮叨。上帝就絮絮叨叨地說:「地要生出活物來,各從其類;牲畜、昆蟲、野獸,各從其類。事就這樣成了。於是上帝造出野獸,各從其類;牲畜,各從其類;地上一切昆蟲,各從其類;上帝看著是好的。上帝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象造男造女。上帝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話物。上帝說,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做食物。至於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並各樣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將青草賜給他們作食物,事就這樣成了。上帝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
3 E; H6 d% b! h9 t7 y6 w: B0 ]4 {9 R$ \
上帝在「創世記」的第六天,為甚麼說了這麼多的話呢?而且,翻過來倒過去的就那麼一個意思,說的全是車軩轤話,似乎有些語無倫次。6 }" e. |. b) E. N2 S
/ Y/ X8 W0 _+ [6 u+ q
我以為,上帝,您在這個時候一定是已經意識到自己的目的就要實現,抑制不住滿心的喜悅,情不自禁使您有些反常和失態,所以於無意中喜形於色,一不留神就來了個「圖窮匕首見」──即使如此,上帝,即使是「圖窮匕首見」,上帝,您的做法,其水平也已經遠遠地超過了我們人類。1 m! ]/ S$ S. u, T; z
- a* f1 u8 V7 P我們人類因為自己的肉眼凡胎(可是,即使肉眼凡胎,我們又能怪誰呢?還不是您,上帝賦予我們以肉眼凡胎,讓我們只能具有鼠目寸光,上帝,這能怪誰呢),常常是「圖未窮而匕首見」,他們在還沒有到達事情的最後時刻的時候,便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悅心情,迫不急待地暴露自己的真實目的。看來,人過於輕薄膚淺,而上帝卻又城府太深。
6 J. I% ]) r; m, ]3 W* I( o2 E+ W! f0 |# H% ?& l; q
因此,上帝並不如此,上帝是等到事情全部做完以後,才對自己的真實用意有所泄漏。上帝就是上帝,這就是上帝的水平;話又說回來了,如果上帝連這點水平都沒有,那我們還怎麼管他叫上帝?# R; s! Q7 t; w) w8 i& f1 o9 }2 V2 c
+ U/ u y, W. h. s' M: w% t2 P
或許我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無所作為的俗人,對聖明的無端揣度。上帝的目的很可能是為了宇宙與人類的秩序。6 ?, W1 X3 i% V% |$ |2 _- b1 r
$ B2 y* m- G, N$ [! t: w1 p上帝在「創世記」的第六天,看看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就嘰哩哩咕嚕地說了那麼一大堆自以為是的話,甚至還是一言九鼎。然而,在我們看來卻都是些沒有用的話。
* Y8 Q6 x2 ?" G( V5 g$ S1 _" O$ K) ~ A; i7 R
但是,儘管我們聽來是一大堆沒有用的話,對上帝說來卻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上帝胸有成竹地說:各從其類。至此,上帝就完成了他對宇宙、對人類的分類工作。
3 b7 n a& S6 ]5 y. o. f# ~8 u% Y$ ~; X) A( D; u/ z- R v
上帝一不小心,就在第六天的時候,將他的目的及其居心露出了馬腳:上帝將對自然界的分類與對人類的創造,在同一天來完成,事實上是用心良苦的,因為他在建立了自然秩序的同時,也完成了對於人類實施制約的嚴密制度;上帝不僅建構了一種最初的管理層次:由人類來管埋屬於自然界的物種,由上帝來實施對人類的統治;而且他還在人類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建立了一種與自然的秩序相對應的人為的秩序,這種秩序由於人類的欲望和貪心,還由於自然的詭譎與稚頑,實際上致使人類和自然一起,受制於上帝的頤指氣使的管理。
* ]1 d( }! _1 l8 x+ Z& ]9 z7 h8 E/ h* j8 V0 I) @
上帝的秘密與陰謀,至此已經昭然若揭,或者暴露無遺。
- W7 ?: t* c/ w% Y6 P2 ]7 h" j. N
- J$ N8 }1 `: m3 U2 L6 k# c! M$ ~- z上帝在第六天裏,把對於人類的創造與對於自然界的分類,在同一天裏來完成,事實上是將人類也放在自然界的分類中,是自然分類中自然界分類裏的人類之屬,其用意大約總是為了便於管理吧!6 P/ O; e8 V& Q. H1 Y
, N& K2 |4 X$ R+ `3 l+ X
如果我們同意《聖經》是由人類自己寫作的一部文學作品這一說法的話,那麼,人類對《聖經》裏其中這一細節的安排,正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人不願意再適應世界和自然的秩序,而是想統治世界。」人想統治世界,這樣的野心不宜公開;這樣的大話也不好直言,因此就想出了這麼個主意:藉上帝之口,抒一己之胸臆。讓上帝來統治我們,讓我們來管理自然。- G) ^ f6 ^; q; |) S7 G1 i
0 B+ }( D5 b! H2 k如此,上帝與我們各得其所。
n a/ ]1 a& f: U6 N# b1 ^& F0 V( u: y
事實上,上帝與他所創造的自然,自有人類文明史以來,就侍立於人的左右兩側,人處於他們的夾峙之中,也就是說,人的左側是上帝的在,人的右側是自然的在;或可以說人的前面是上帝,人的後面是自然。總之,人是一種困境,是生存的困境。+ T0 j ]2 K( c$ i
9 m. C$ A3 f1 Y; }) t/ B, _上帝是人類所無法企及的,而自然又是人類無法打消欲望的念頭,無法企及的上帝,是人類在生存困境中所謀求到的某種意義的象徵,而自然世界又是人類很難擺脫的欲望的困惑。. z0 T7 K. G' I( w. y
* N& k7 d( g3 S; v8 N/ Z0 \4 E, v! o人在上帝的這一分類的前提下,所遵從的也是上帝意志,服從上帝的分類,讓自己離自然近些,離上帝遠些,這也正符合上帝的意願,因為上帝是在同一天完成人與自然的分類的。% D# h8 m: W) O9 U# _+ X/ q4 N! j
' [8 ^5 U/ z) ~# J/ M- U
人類距離自然近了,所以才能不斷地聽到上帝的呼喚;上帝也才能充分地使用他的強力意志:你們要「各從其類」。一旦人類也遵從上帝的意願各從其類的話,那麼上帝對於人類的管理也就變得輕鬆許多。
( z0 J7 y+ Y: K' K: B7 _. r
4 Z( c# Y t" s8 {2 V0 @上帝的口頭憚禪是上帝之所思。上帝於無意中說出了一句心裏話,然而,事實上也並非是上帝說出了一句心裏話,而是人類的統治階級借用上帝之口,說出了他們的心裏話:人們啊!你們應該各從其類,這樣更便於我們的統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