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9-1-7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 n/ r, J& W% S, ]3 p1 ~6 w6 _ 三、阿罗频多与中国
% |# S' {, _5 Q7 l# z
( j r& S8 L1 j) F6 e1 k( l3 ]6 d 阿罗频多自幼留学英伦,深研希腊古典,回国后又深研印度哲学,因此在世界三大文明希腊一希伯来文明、印度文明与中国文明中,他至少对前二者都很精熟,唯独对于中国这一文明系统由于语言的隔阂而少有论及。但让人深感兴味的是,我们还是发现了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真知灼见。
( d1 Q! h( V$ \: M3 C7 M 阿罗频多在与他的弟子一起讨论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时,曾谈到过中国历史文化:
T i, w: A; E* a4 e 弟子:这是很奇妙的事儿,斯宾格勒未尝见到这一事实,即会有民族的复兴和觉醒。
2 {& S! i5 h; l- z: f6 I 阿罗频多:是的,以中国为例。中国自古就有了城市。这是一个特殊的民族,总是被侵扰而又总是保持不变!如果你研究中国千年以来的历史,你会发现他们在骚乱中仍保持他们的文化。蒙古大汗试图以烧毁他们的典籍来破坏他们的文化,但是没有成功。这就是这个民族的品格。如果在目前这场骚乱之后,甚至在两千年之后,你会发现他们仍能保持自己的文化精神。对此我毫不怀疑。
- _/ |! u. s' `! h& k 对中国历史有这样清醒的观察,在当今世界思想家中很难找到。 ' Z9 v1 X) c5 k* ]) P8 Z
提到阿罗频多哲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就不能不提及徐梵澄先生。在长达50年时间里,徐先生把阿罗频多的主要著作先译成汉语出版,在印度室利阿罗频多学院出版的计有:《教育论》(1956)、《瑜伽的基础》(1958)、《综合瑜伽论》(第一部,1959)、《综合瑜伽论》(第二部、第三部合订本,1959)、《瑜伽论》(实为《瑜伽书札集》,1960)、《社会进化论》(1960)、《玄理参同》(1973);回国后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有《神圣人生论》(上下卷)、《瑜伽论》(即《综合瑜伽论》第四部,1987年)、《薄伽梵歌论》(2003),《周天集》(三联书店,1991年,摘自阿罗频多著作的精炼简短之言)。此外,早在1954年徐先生便用文言编著了一本小册子《室利阿罗频多事略》在香港出版。徐先生举个人之力,用几十年的心血将阿罗频多的主要著作译成汉语,其中有深意存焉。
9 p P9 q* d3 B/ h, Z 希望在21世纪中印两国携起手来,在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同时,两大古老文明的思想文化交流达到佛教之后的第二个高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