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  鸡蛋( 0)
|
加拿大社会诈骗陷阱多 贪利作祟,侨胞屡中招/ L: z) y4 u3 w; e& w. ^
( v( \1 y& |% q1 G9 Z本文网址:http://www.backchina.com/news/2009/3/2/31280.html p2 ]5 D0 h) V, H z; P
对于加拿大华人而言,在加拿大生存不易,致富更不易。有些人不想通过诚实的劳动获取利益,则必然要挖空心思,投机取巧。有人为利行骗,也必然有人贪利被骗。
. B: T6 t5 ~4 r3 A) n4 R
' N+ \4 Z$ _5 ]: R0 ?4 o8 A* s9 P% Z 中奖诈骗
/ F& E \# y: m; i
2 f" ^2 Z3 Q, g5 a8 | 近期记者就曾接到一位读者的投诉,说是某日突然收到来自香港的Email,先是恭喜她中了数百万元的某某大奖,虽然想来想去她未曾参加过与香港沾边的摸彩活动,但是中了大奖还是很高兴,于是就每日翘首企盼香港的大奖什么时候寄过来。等了几日不见动静,又打电话过去询问。被告知,为了扩大这次博彩活动的影响,颁奖大会将在香港本地举行,出席者必须先交纳若干数额的会务费。想想几百万的大奖等着自己去拿,几千几万的会务费又算什么。当然她也没有过于简单,也多方查证对方的帐户及合同文本,觉得没有问题,还是把会务费汇过去了。过了几天,向对方索取更多的信息,却发现电话已经打不通了,与人谈起,始知被骗。
7 M* ^. }/ [; h: E0 r
5 E4 U. [6 O* }! b 骗术幷不高明,甚至在此之前此类的骗术业经有关媒体有所披露,但这个女士还是被骗了。这里的问题不是骗子如何行骗,骗子的骗术如何高明,而是为什么还有人被骗呢?恐怕要从自身找原因了。如果不是被贪利之心蒙蔽了正常的警觉,此类拙劣的骗术是绝对不会成功的。所谓的诈骗,就是利用人的贪利心理而挖掘好了让人可能会往里跳的陷阱。 & V! p$ Y- e3 y% \ n! c, {% \, D1 a+ J
8 A' R, T: E2 z! F 投资陷阱 ; v; e, x, h% X2 X$ N5 e9 B7 J' F
% H# m, X: Q' [ V5 S 前几日某位投资经纪人自杀未遂事件,留给人们的思考也是极多的。200万加元,这其中包括老人的养老金,学生准备读书的钱,新移民省吃俭用准备买房的钱,致富的欲望一下子成了泡影。这位投资经纪人的过于自信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他也已经用自杀的行为表明了自己的悔悟,后来的一系列言行,也表明了他终于有了敢于担当的勇气。固然这位投资经纪人的盲目自信已经为投资者掘好了陷阱,我们还是相信他的本意不是出于骗人而是出于赌徒的心理,因为在这次事件中有的投资人是托朋友找关系把钱送到他手中的。这个事件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失败。15%的投资回报率,一座真正的空中楼阁,包括经纪人和投资者却完全相信这座楼阁的存在。经纪人在这起事件的失误是,漠视了资金运作的根本规律,而完全相信了自己的智力和主观判断。
* y; I1 Y2 Y) j8 M
; B% ~2 U: I8 [( a 如果把这场失败的责任完全归于经纪人,显然幷不公正。不论是投资者还是经纪人,当时如果能多做思考,保持足够的理智,那么失败或者说是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生活中我们切记这一点,无贪欲则无损益,有投资就有风险。 5 k0 |. ?% G, S E
6 n" I5 V0 T5 g4 O
合同陷阱 * P6 U. S: T/ c2 |6 a
2 F' ]2 M, o9 e$ h
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华人社区中,某些人的欺骗心理是不知不觉存在的,适当的机会和土壤会自然释放。移民生活中很多人也遭遇了合同方式的欺骗,诸如上门的一些人。合同中某些苛刻的条款往往是极小极小的需用放大镜才能看清的字体。很多人往往不注意这些看不清的条款,看清了后又往往不知所云。等你发现了合同中的不合理之处,或者是因为搬迁,想中止合同时,这些你看不清的不明就里的条款就有了执行对你罚款的功能,一方面是你的英文理解能力不佳,另一方面即使你的英文理解能力很强,你也仍然会被罚款,因为解释权在于销售方。据说很多这类公司的销售业绩幷不好,但始终能维持运作,很大一部分就是依靠这种罚款来支撑。所以,当你下笔签署这类合同时,一定要加倍小心。
2 Z% j+ R( U q
# l" ]) S% D$ u9 M5 q 在生活中某些小事上,也难免遭遇欺骗。诸如某些卖手机卖电话的,先要交抵押金,讲明了合同到期退还抵押金;等到期了,去讨要这笔抵押金,可就麻烦了,销售者总会找出各类借口推迟。 $ Z8 ?2 N& s7 M$ A- E
0 N# f0 o& s( M1 f5 M6 H) E/ z3 |: _ 合同欺骗经常发生在华人对华人之间。孙女士就遭遇了这类诈骗。来自上海的孙女士是在2003年买房的,买房时因为请了验房师,所以对房屋的各类配套措施还感觉满意,觉得没有更换的必要。住进去不久,就有一些人无数次的上来敲门,言自己的公司是代理热水炉安装的,因为政府的绿色能源计划出台,可以免费帮助更换热水炉。孙女士完全具备上海女士的精明,认为现在的热水炉也是新的,没必要更换。但最后还是耐不住骚扰,签下了更换热水炉的合同。当时的销售者也信誓旦旦,说不会有问题。没想到,到2007年,孙女士卖掉了房子,麻烦也来了。一年后,这家销售公司找上门来,说是因为你没有执行完五年的合同,中途搬迁,必须支付违约金。孙女士的辩护是,虽然我中途搬迁,但是设备还在,新的房主继续使用。销售公司的答复是,那也没用,是我们与新房主之间的合同,不关你的事。最后,孙女士还是交钱了事。 4 C& _$ C2 h( x. ^ j: |4 k
- p2 m! o. K. ] 如果按合同条款来说,销售公司似乎是在执行合同条款,但却是一种霸王条款。 : R2 O# O4 v2 P5 O: e
5 K; F% s; w2 x; q: h% W0 m
作为新移民,生活在异邦,举目陌生,因为语言与文化背景的关系,很多人在生活中上过无数次的当,吃过无数次的亏。因为作为移民生存不易,某些人道德的约束力下降,可能让一些人的欺骗心理膨胀。对移民生活中的陷阱当慎之又慎,小心又小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