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南部,属咸淡水之交的沿海地区,盛产一种形似小蜈蚣的小虫。此虫以禾根为食,俗称“禾虫”。禾虫是珠三角独特的佳肴,驰名省港澳。7 y8 G. J: h' R" q- h& s
& ]+ H$ H2 Z. X8 p% E" o. x" U
禾虫,学名疣吻沙蚕,是水生软体动物,多栖身于咸淡水之交的稻田表土层里,身长3—4厘米,通体粉红色,有时又变成乳黄色或绿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禾虫生长的季节性很强,新会禾虫每年只有在农历的三月、四月和八月的初一、十五大潮时才出来。禾虫出造时,密密麻麻地浮游在河涌的水面,颇为壮观。农民守侯在河涌的出口处,抓紧时机捕捞。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时一次可捕捞数百斤禾虫,用农艇满载而归。自从农田施用农药后,禾虫逐渐减少。现在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禾虫有所增加,但还是不多,而且价钱昂贵。. k4 V9 G G, _9 H$ r
! q/ A- l o( t, I禾虫制成佳肴,清香鲜美,嫩滑甘香,还有滋阴壮阳、健脾、暖身、祛湿等药膳功效,风味独特。烹制禾虫的方法很多,只要加上姜、葱、油、盐,蒸、炒、煲、炖都可以制成味美可口的佳肴,也可以腌成咸禾虫或晒禾虫干,还可以捣烂制成禾虫酱 ; ]" P" a( t$ ~( m % x0 r0 J& T z: a' a0 z我家乡在番禺的潭洲镇,位于珠江出口咸淡水交界位置,自小就吃过很多咸淡水交界生长的河鲜,例如:风鳝、三泥鱼,当然少不了禾虫。这三种美味的DD,到现在可以尝得到的只剩下禾虫了。1 m" n% @5 _& Q5 Z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