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 E) a5 N1 Y% h/ u 当然没有人希望波音仓促地拿出安全不合格的产品,延迟完全是可以原谅的。问题在于,人们实在是难以理解他们的延迟何以会如此严重,而且波音何以会一再在大众面前失信,最终还不得不为此掏了35亿美元的腰包。 ' v6 E z; ?8 Z. p! e7 q1 T5 Y 7 C( s. Z6 }) T) E8 v( U 显然,投资者已经习惯了波音的这种风格。 ) _8 D- c" |) _# W0 n0 H0 _( }+ @) H+ y
波音那不可靠的保证显然会变得愈来愈不值得信任。投资者最终可能会对不断的延迟感到麻木,但是波音的客户们,他们会有那么好的耐心吗?当波音的客户再也坐不住的时候,波音的整个供应链恐怕都要出现问题。9 e6 ?7 P I3 p8 x ~+ S.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