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留学生找工作太难太难
% } o8 k' a. P5 b 现在是悉尼时间1月17号晚上6点56分,距离我毕业(2009年8月4号)已近半年。除11月和12月我回国,别的时间我都在找工作,至今我还没找到工作。出国5年,家里花了不少钱,我为了专心学习,几乎没怎么打工。至今失业,我觉得对不起父母。今天,我把我求职的经历写出来,希望和大家交流,探讨下留学生在国外找工作的话题。同时也抒发内心苦闷。0 S. N- L4 I1 @7 @6 J
我19岁高中毕业出国到澳洲,读了3年信息技术本科,后来读了1年半荣誉学士(3年本科成绩比较好可读荣誉学士,荣誉学士毕业又有绿卡的话,可直接申请读博)。(留学新闻)
+ X$ W. z4 e; d6 l" t/ V 找工作,最大的困难是没身份,没工作经验。身份问题就是绿卡问题。毕业时,我的分数超过澳洲政府规定的技术移民最低分数线5分(分数包括专业分数,年龄,语言以及偏远地区加分等)。我顺利递交了绿卡申请,花了2550澳元。绿卡正式批下来前,我持有“过桥签证”,学习或工作都不受限制,但真正找工作时不是这样的。0 S7 Z+ `/ g; z1 F7 U+ Z) I
找工作的人分有经验的和刚毕业的,我属于后者。有经验的是说在澳洲工作过,或是海外技术移民过来的,这类人一般身份问题已经解决。而刚毕业的,除了澳洲本地学生,就是我们这些“新鲜出炉的毕业生+绿卡申请中的人群”。: m3 ?( H' o3 l1 B7 J$ C8 G- C9 g
留学生有什么弱势呢?(留学资讯)首先是语言,毕竟母语不是英语,即使再顶呱呱,碰到老外还是觉得自己是另类;身份问题,没正式领到绿卡前,人家就觉得你是外来的,就像没户口;另外还要看你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能否胜任工作。
]3 B7 x5 Z* d+ R5 n0 g 听说过很多留学垃圾的新闻。确实有些学生刚到澳洲不适应这里的生活,渐渐远离社会,只生活在自己的中文圈里,学校也不去。这类人几乎没什么竞争力的。我说不上有多牛,但起码天天去学校,作业认真做。成绩算不上顶尖,但起码也是偏好的,但找工作对我来说,好难……
/ c2 l ?4 i( `: b" r 妈妈你要对我有信心!9 Z3 l% u$ X5 k( k
昨天晚上,记者联系到李奕同学,她说:“我很想在文章里跟妈妈讲——妈妈,你要对我有信心!”
3 [0 `: s0 r4 N2 u0 X, d “这话我想对妈妈说已经很久了,因为我之前说了些丧气话,说找不到信息技术专业的工作就立马回国。在国内很多事情依靠家里,这次我一定要靠自己,也该靠自己了。所以我把QQ签改成我一定会找到的。你一定要把我对妈妈说的话写上去。”, [$ @ Q+ V4 M0 ^+ u# A
李奕在学校里成绩不错,奖学金有得拿,成绩排名在前十左右。她认识近30个和她专业相同的中国学生,找到工作的只有两位学生,一位在高中当计算机老师,一位在公司里做计算机维护。找不到工作的同学,有的回国了,有的在打工,做些体力活,有的坚持在找工作。其他专业的学生,情况也类似。
# y4 d l' ^/ M “几乎每个学生都想留在澳洲工作,有些人读会计、计算机专业,本身就是为了移民。但没身份,没经验,中国学生找到好的工作太难了。”
5 k! T/ O, ~9 i5 M 没身份,没工作经验,NO!
6 J! ]' h# d' i9 B `$ P4 ` 在澳洲,有几个求职网站比较著名,我比较喜欢用SEEK。一些雇主和公司会在上面刊登求职广告,求职者就在上面申请。刚毕业的那几天,我信心满满,写了得意的简历和求职信,见到对口的职位就发,也不看看人家提供的工资是多少(一般毕业生的年工资是3万5到4万5澳元吧)。
1 t) j( ?3 o* O h+ w 简历写好,我挑了比较好上手的、专业对得上的职位投出去。管理类职位一律忽略,职位名里含有高级的一律忽略,我没想癞蛤蟆吃天鹅肉。5 ?) u% i' c' B
第2天一早,我睡得迷迷糊糊,电话响了。一般那么早没人找我,我心里一跳就起来了。一看果然是陌生的固话号码,肯定是雇主打来了。我定了定神,接了。果然是个人力资源部的经理,问了下我的情况,我简单地说了说,说我刚毕业,一些经验都是大学里学的。她立刻说,我们需要有经验的。我说那谢谢了,挂了电话。起来打开电脑,一封拒绝信就放在邮箱了。
) ~" x8 c8 N9 c6 L7 v4 @! x' U 后面的一个电话,让我第2天去他办公室详谈。我心想,有戏了。第2天,我穿着西装,短裙,踩着高跟鞋就奔过去了。到了中介,工作人员拿出保密协议给我签,就是说我的资料他们不会泄露,还给我倒了水,请我到了间会客室。我简单自我介绍后,工作人员吉姆问我,为什么从阿德莱德搬到悉尼来。我读书是在阿德莱德读的,来悉尼找工作是因为悉尼毕竟是大城市,就业机会多。0 L: T, l2 `, U8 v+ K
交流了几个问题后,吉姆说:“小姐,这份工作我不能帮你了。”我问为什么,他说:“第一这份工作是受雇于联邦政府,这几年联邦政府要求职员全部是澳洲公民(我没有绿卡,何谈公民);第二你经验不足,资历不够,这份工作你恐怕应付不来。”
) j! b3 n4 w3 I7 `6 r 面试美国《读者文摘》9 U5 }4 d7 J2 g( W
我找工作,投的都是专业对口的岗位,因为我不想浪费自己大学的专业。我有同学去做修电脑的,他还问我为什么不去做。我说我不会,也不喜欢修。这段时间我大概投了近100封简历,得到了8次面试机会,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美国《读者文摘》。0 O9 |: {+ f& U- _5 |
《读者文摘》澳洲总部设在悉尼中心火车站不远的一幢历史悠久的写字楼里。那天我比预计时间提早20分钟到达,在大厅沙发坐了10分钟左右,人力资源部经理下楼来迎接我了。与我正规的西装相比,他的着装着实让我意外,他穿着一件紧身衬衣,一条窄脚牛仔裤和一双尖头皮鞋,似乎只要音乐一起,他就能立刻变身劲舞小王子。
4 p' {, P% A! P# h" B 简单地寒暄后,他为我按开了电梯。电梯间里,他为我介绍起了杂志的悠久历史。电梯门一开,他们的办公室又让我意外了一把,与现代化办公楼相比,这里古老而又前卫,柱子被绚丽海报覆盖着,员工们个个穿着个性,发型随意.。经理说这是设计部,轻松的布置和开放的格局更能激发员工的灵感。因为这里是亚洲地区的总部,面试的会议室墙上贴着章子怡的海报。“This is for you!”(这是为你而设的!)经理笑着说。
2 }% \: V8 C' J4 [6 o8 k4 p$ L 人力资源部经理和市场部经理一起对我面试。第一轮题目是自我介绍,性格描述,危机处理意识,合作意识的考察。这些问题我早有准备,一个小时不知不觉就在畅谈中过去了。0 ^/ l2 d7 F( K
最后是由我提问的环节,我问了两位经理,相比于一些厚重的时尚杂志,为什么读者文摘的部分杂志要设计成普通杂志的1/4大小呢。经理回答,那是为了方便长期订阅的读者,体积轻巧可以节省邮费,方便邮寄。最后两位经理将我送到楼下,并给了我名片。' J' o: r7 K2 d2 T6 a
我了解到,《读者文摘》的企业文化是轻松自在。但背后却是专业严谨和负责。尽管在金融危机下,它进行了资产重组,但我仍然认为它是非常优秀的杂志。
3 h* Q7 z. \9 l6 T2 c7 ` 面试《读者文摘》,我选的岗位是初级市场数据分析员。职责是预测下一期的杂志,大概有哪些读者群会订阅并预测销量。然后公司就向我预测的读者群发布折扣优惠等信息。
3 }9 \3 m) z& J! p* g 很遗憾,面试后的一周,《读者文摘》发邮件给我说:“不好意思,你被拒绝了。你的条件很不错,但经过再三考虑,我们决定请另外一个有经验的人。! C, T6 A% y& y1 l: d1 V
明天,我依然继续找工作的征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