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d$ D- C5 ?0 o! }; O, h; Q真没看出原来做CEO的姨夫,还有这么“几把刷子”。可能这也就是他为什么即使离开了工作岗位,也不至于自爱自怨,一味消沉的原因吧。再看看走廊和family room里悬挂着的姨姨的作品:一件件精致的quilting 作品,我就知道,这一对夫妻,不管他们的工作发生了什么变动,他们的生活出现了什么困难,都不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多大威胁,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心爱,有爱,便有信心面对不幸。 * |* E9 S' t8 e* u. g
: `1 l$ F; d" E m5 t2 g1 [3 u5 D' y) C姨姨和姨夫的事例,更加肯定了我的一个观察:在北美,hobby 简直就是一种生存需要。不是我夸张,而是有实例为证:老公的叔叔,现在是伦敦大医院的名医,可是他从前的理想是当农民,现在既然农夫做不了,就养花,满坑满谷地养,既调节了工作带来的紧张的神经,又不至于丢掉儿时的梦想,岂不一举两得?老公的妹妹,公司法的大律师,每次出门,除了她的公文包,另外总提着一个小包包,任谁也猜不出,那里面静悄悄藏着的,是一团团五颜六色的毛线。原来她好织,庭上庭下,一有空就织,至今还真成绩斐然:公公的毛毯,老公的围巾,我女儿的上衣和帽子……还有我的朋友Jay, 计算机专业出身,五大三粗的一个大男孩子,猜猜他的最爱?冰球?女人?游戏机?都不是。他最爱的东西是:十字绣。当我头一次看见他四平八稳地坐在那儿绣花的时候,我也想笑,可是他毫不为动,一腔“不爱武装爱红装”的决心,任谁也动摇不了。 ( p% y C2 Q# N$ L& x% k! R! S( \3 {" J
3 W' |! D/ W- | b细观这些人,我觉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充实。人生苦短,而人人未必都能作他想做的事情,或者做他想做的人,可是爱好,却是人人都有可以保持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招谁不惹谁,为什么不让自己过得快乐一些呢? " y2 A4 Q3 z* d. P/ s